【自拍文化】我拍故我在:自拍照下的形象建立與自我審視
「我喜歡自拍,不論是任何舞台」歌手葛仲珊的〈自拍〉一曲,點出了許多自拍風氣下的有趣行為。伴隨著行動裝置的精進與社群網路的發展,「自拍」成為社群時代下的普遍現象,每位使用者皆可以隨手來張自拍,展現自己並分享於社群平台上。
社群時代,自拍不再只是一張人物肖像
當然,你也可以呼朋引伴一同入鏡,一起體驗自拍的過程:或許你也曾經歷過,當一個人舉起手機準備自拍時,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跑到其身後,並高呼著「我有進來嗎?」、「我在哪裡?」。又或是檢視自拍成果時,先看看自己狀態如何,嚷嚷「我閉眼了啦!重來」。甚至,在自拍前進行「身家調查」,誰的手機比較好,誰的手長由誰負責掌鏡等。
除了閒來無事來張自拍,或者與友人的開心合影外,自拍者也可以藉由「自拍」說些故事,或傳遞某種訊息。例如: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自拍,要大家猜猜看自己要前往哪裡?戴上口罩,表示自拍者關心疫情之餘,也希望觀看者沒事待在家,又或是在羅浮宮與蒙娜麗莎的自拍,證明自己到此一遊。自拍不再只是一張人物肖像,更引發自拍者與觀者的社群互動。
此外,自拍也能藉由社群媒體,為自拍者建立個人特質,並成為突顯自我優勢的手段。例如:健身者能藉由自拍捕捉鍛鍊後肌肉充血的體態,建立自己身為運動者的陽光形象;名媛們與名牌珠寶與服飾自拍,來突顯自己的社經地位。
在社群媒體上展現自我,卻也是一種自我商品化的過程
然而,自拍可不是按下快門這麼簡單而已。從開啟相機開始,自拍者打理自己、尋找適合自己的角度與光線,並且在多張自拍中挑選最佳的自己給他人觀看。在這個過程中,自拍的「好看與否」在無形之中產生了一套審美的標準:什麼角度、什麼濾鏡下的「我」才好看。自拍的行為再也不僅是隨手一拍的行為,對每位自拍者而言,都是一套屬於展現完美自己的精心佈局。如此看來,當自拍成為建立自我形象方式的同時,卻也可能迎來相對應的展演壓力。
自拍照正逐漸取代純文字訊息的傳播途徑。對於自拍者而言,透過自拍訴說故事、展現優勢並且向別人建立自我特質;另一方面,面對著觀者的凝視與自拍者的自我檢視,同時也給了自拍者一套審視的標準,並在自拍的過程中修飾自我。「我拍,故我在」,毫無疑問「自拍照」成為現代人展現、修飾自我的媒介,並對於現今社群媒體的互動模式產生巨大的變革(Wortham, 2013),並且仍持續不停地組構著社群文化。
最新文章
資深企畫葛大為:為自己的人設負責,讓創作成為他人的動能
2021/03/04Clubhouse熱潮下,創作者過度關注「當下」的危險
2021/03/04旅法作家陳穎Ying C./甜點與酒的甜蜜邂逅:台北這些地方推薦給酒迷
2021/03/03樂評人袁永興/聲音傳播新面貌:同步共感、深度參與的Clubhouse
2021/03/02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來自市場的情味:在台東 Icifa 感受從自然到餐桌的食材旅程
2021/02/28文化觀察者李清志/社區的客廳:街角咖啡店
2021/02/25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第一代法國美食家布西亞.薩瓦蘭:告訴我你吃什麼,我就知道你是怎麼樣的人
2021/02/25策展人梁浩軒/你青春裡的「天橋上的魔術師」來過了嗎?
2021/02/23旅日作家張維中/語音社群 Clubhouse 讓我想起的事:Twitter 崛起前的日本社群軟體 mixi
2021/02/18美食作家張聰/AKAME新品牌MATHARIRI是一間餐廳,還是一個趨勢的開始?
2021/02/15創意人李擴/疫情時代,人們何必守在擁擠城市?宅家經濟再定義
2021/02/15張家齊/把愛人還給她的家人,是一種現代的體貼
2021/02/09【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談薩古魯智慧:從日常開始練習回應的能力,那就是一種自由
2021/02/07【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葉肇元:善用AI,也能讓人類智慧更精進
2021/01/30旅法作家陳穎Ying C./經此一疫,甜點店是未來餐飲業新希望?
2021/01/29文化觀察者李清志/談大和頓物所、驛前大和旅社:屏東咖啡香與老建築再生
2021/01/29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被低估的農業國家隊,走訪西螺延平老街「永豐米糧行」
2021/01/29策展人梁浩軒/藝術與潮玩:「大人的玩具」與「小孩的收藏品」
2021/01/2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