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許育華/日常的永續練習:每一次你花的錢都在為想要的世界投票
「Sustainable永續性」這個詞與觀念已經流行了好多年,在疫情持續的今日,它不再是口號,不再只限於環境,更是集體的、各方面都得往永續發展的急迫積極實踐。
前幾天逛周末農夫市集,同行的朋友買了一盒蛋,她一邊說,「這家農場不殺害小公雞,我買了好多年。」我才意識到,多年來我只是在乎雞蛋是不是有機、是不是自由放養,果然,每個人都在不同的點上,支持著自己的信念。
我關注的永續性,很大一部分在服裝與日用品上;二手服飾在歐洲並不是特別的道德消費行為,而是生活態度,在裝扮上,與眾不同且有自己獨特風格,要比大家都拿一樣的包包、穿同一款球鞋好多了,也因此,復古、二手的衣服是個好選擇;尤其,在快時尚服飾(Fast Fashion)蔚為主流二十年後,愈來愈多關於服裝工業有多傷害環境的證據,在今日這個時間點,服裝上的永續意識更強烈了,也更多人認同「不一定什麼都要買新的」的自在觀念。
快時尚龍頭H&M,最近開始了一個新的品牌Afound,主要業務是將集團旗下賣不完的衣服,放到這裡繼續買(我覺得是個好點子,這些衣服至少不會因為換季賣不掉而落得被丟掉、燒掉的下場),Afound同時也是個二手衣物平台;如此引領潮流的大集團,開始經營折扣品與二手品,顯示著,未來的二手衣物趨勢。
永續性的幾個實踐,其中值得再拿出來分享的,是創立於1993年的瑞士帆布包Freitag;創始人Freitag兄弟用回收的卡車帆布,清潔之後手工製成包包,每個袋子樣子都不同,十多年來席捲全球文青圈。
曾有人問,用「回收」的材料做包包為什麼要賣這麼貴呢?為什麼不乾脆買新的呢?或是皮質的呢?我並沒有得到創辦人本人的解釋,但我會說,我們的消費,一部分是購買、支持了一個概念,當然同時間我們也獲得了一件獨一無二的商品。
回收材質製成商品的樣貌比我們知道的豐富很多,除了卡車帆布背包,美國家具品牌Emeco,有用回收可樂鋁罐製成的座椅,也有一張叫做「Broom」、以PP廢料與結合回收木纖維做成的椅子,剛剛提及的H&M,也有回收布料製衣的Concicious系列等,我生活的柏林,一位設計師發明了將咖啡渣製成堅固咖啡杯的方法,成為杯子品牌Kaffeeform,讓每日製造出好多咖啡渣的我大受感動,也成為許多在地咖啡館支持的對象。
目前商業世界,仍以生產全新商品為主流,背後環環相扣的各種原料來源、製造鏈、零售端……都以此系統運作,也因此,比起使用回收材料,經常是「乾脆製作全新的」、「買一件全新的」要更划算,若有朝一日「回收材料再利用」成為並駕齊驅的主流,這種新型態環保商品的價格與能見度,就不再是問題。
生活資本主義世界,我也難免經常迷失在誘人的折扣季、或品牌每日寄來的美麗畫面裡,然而,一旦想到美國作家安娜拉佩(Anna Lappé)的名言:「每一次你花的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關心環境與尊敬環保價值觀那一部分的我,便知道,當每個獨立個體都投入一點心力時,就有可能改變。
最新文章
音樂人左光平/告五人《運氣來得若有似無》的新世代暖浪漫
2021/01/21旅日作家張維中/因《今際之國的闖關者》再度蔚為話題的「澀谷站前交叉口」
2021/01/21【閱讀與思考派對】李惠貞╳許育華:培養品味,保持好奇心是重要關鍵
2021/01/15上班新日常:在荷蘭Work From Home,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平衡
2021/01/14美食作家張聰/北京米其林二星餐廳:「京季」榮派官府菜
2021/01/13飲食作家Peray/美食決定旅行的方向:重度美食愛好者的3個推薦
2021/01/13作詞人姚謙/畫裡畫外:閱讀西洋古典美術史,漫遊畫外曲折離奇的故事
2021/01/13創意人李擴/我看日劇《30歲魔法師》:如果碰觸文具,似乎就有魔法
2021/01/11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私廚」和餐廳的相反邏輯
2020/12/28旅法作家陳穎 Ying C./是限制還是挑戰? 無麩質與純素甜點新趨勢
2020/12/24美食作家張聰/酒杯與酒的加持關係
2020/12/23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交會互放的光亮:侯孝賢御用編劇朱天文
2020/12/21日本女性結婚標準炎上事件:那位「不普通的普通男性」星野源
2020/12/16塗翔文/韓國電影導演金基德的影像魅力
2020/12/14創意工作者李擴/寫在雙十二狂歡之際:說買之前,先學會對「價值」的判斷
2020/12/12飲食作家葉怡蘭/2020年末回顧,雪莉桶陳威士忌之新風貌
2020/12/08飲食評論家高琹雯/用餐大眾與他們的公共意見
2020/12/07融入在地,你必須放下過去、向它學習: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訪瑞芳「息書房」
2020/12/01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