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育華的戀物集】包浩斯博物館裡尋找日用品的設計迷
去年的「包浩斯一百年」慶祝活動全球百花齊放,在包浩斯的發源地德國更是豐富熱鬧,整個2019年,全德國各地就有幾百場、大大小小關於包浩斯的展覽,讓人強烈感受到,一所創立於1919年的學校,後來發展為20世紀的重要設計運動(design movement),不只影響了當代美學,也成為德國最強大的軟實力。
威瑪、德紹、柏林是見證包浩斯發展史的重要城市,三城為了迎接包浩斯百年紀念,從幾年前便開始整修、興建新博物館;身為住在德國的包浩斯迷,三個場景我都拜訪過,也都收穫豐富;尤其,柏林的Bauhaus-Archiv,由包浩斯學校創辦人Walter Gropius設計,獨特圓角形立面建築物非常搶眼,是柏林建築地標,我也如溫習設計史般,每一兩年參觀一次,重新細看每件展品,甚是有趣。
它也因修建而閉館至2022年,於是以一間臨時博物館「The Temporary Bauhaus-Archiv」取代。最近拜訪,又驚又喜,驚的是以臨時博物館為名的空間,樣子比較像是博物館商店,官方解釋因為正宗展品留在本館,便以商業產品替代;喜的是,少了嚴肅氣氛,又是本館的專業策展選物,雖是臨時館逛來仍有知識性,更有寓教於樂精神。
包浩斯學校創立的最初宗旨,是設計以人性為出發點,讓藝術與日常自然融合,是生產實用好看、功能與外型兼備,價格又能為大眾所負擔的好東西。在這裡,我找到了幾件簡單又不平凡的日用品,在削皮器、剪刀、醬油壺⋯⋯之間,感受包浩斯美學。
最新文章
攝影師袁斯樂鏡頭下的壯闊香江,無人知曉的魔幻奇景
2021/03/04設計發浪/限時動態正流行,「濾鏡設計師」應運而生
2021/03/04愛美食的你一定見過這些設計,「果多設計」台德夫妻雙人組:設計就是解決問題
2021/03/03以鏡面與書架呼應城市獨特地貌:中國建築團隊 X+LIVING 攜手魔幻書店「鍾書閣」打造全新複合式空間
2021/02/28仿若山體的有機建築:自然洋行建築師曾志偉首座旅宿作品「了了礁溪」試營運
2021/02/22矗立普羅旺斯山坡的懸空畫廊: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Richard Rogers 的最後作品
2021/02/21飄浮於空中的清水模!東京地鐵旁的「公共廁所」讓光影成最美風景
2021/01/30操刀向山遊客中心、桃機改建工程,日本建築師團紀彥全新著作《覓邂都市》在台發表
2021/01/30霞海城隍 ╳ 資訊設計:線上求籤,貼近年輕人
2021/01/28免充氣的足球!日本Nendo為第三世界兒童打造手工組裝的足球
2021/01/27最想收藏的紅包袋!500輯攜手台灣插畫家,聯名推出年節不可或缺的祝福小物
2021/01/27美國CIA換上新形象:流動線條鼓勵多元化,但設計師成謎
2021/01/25我們該建造橋樑,而不是牆壁:三座美、墨邊境圍牆「蹺蹺板」獲Beazley年度設計獎
2021/01/21家的新日常:重新定義「理想」,住家變成多功能避風港
2021/01/14漢堡王相隔20年換全新Logo 為什麼重回90年代風格老路?
2021/01/13亞洲最古老地鐵「銀座線」翻新:乘載傳統與創新設計,迎接旅客下一次的到來
2021/01/11662個行李箱、76157支口紅⋯日本西武百貨新年廣告用「收據」溫暖疫情下的人心
2021/01/07Milton Glaser、Terence Conran、皮爾卡登 ⋯ 那些2020年離開人世的偉大設計師們
2021/01/0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