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人生】成為意見領袖,替你的專業加分
在網路社群上人人可以展現自我,且輕易被看見。也許你不打算藉著當網紅作為主要收入,但成為網紅、或者更精確地說──成為意見領袖(KOL)能替你的專業加分。試想當你需要專業服務──例如法律諮詢的時候,而你不認識任何律師,這時,你很可能會先從網路上找到「看起來」專業的律師接洽,開啟一個合作的契機。角色換成你是專業人士──例如律師,你的專業能力和經驗與同行不相上下,如果你在社群上有經營起意見領袖的個人品牌形象,潛在的客戶就比較容易找到你,相較其他同行,更可能優先選擇與你合作。
經營起更立體的數位人格
隨著這樣的趨勢,越來越多領域的專家在社群上經營個人品牌,像是律師、翻譯、營養師、保險業務、房仲、獸醫師、設計師、健身教練、導遊、禮生、資訊工程師、政治人物、金融分析師⋯⋯可以說各行各業都能經營個人品牌。在facebook、instagram盛行之前,這些專家多半經營自己的部落格,或在PTT上分享專業見解。現在,除了專業資訊,他們還可以穿插自己的生活側寫,在社群上經營一個「更立體」的數位人格。不僅是專業,他們和其他人一樣也有日常的喜怒哀樂,也有其他的興趣,可能是衝浪、料理、旅行⋯⋯點綴在專業形象上,顯得更親切,看久了甚至有「我跟他很熟」、「他是我朋友」的錯覺。這也是社群平台設計的本意,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想在社群上經營個人品牌成為意見領袖,很重要的就是「分享」:分享體驗、分享專業、分享觀點。「體驗」就是生活中的大小事,你有大家也有,較難差異化。分享體驗的內容比重不宜多,免得失焦讓大家忽略了你的專業。
多方討好容易讓觀點失去力道
分享「專業」重點不在於多深入的專業內容,而是「分享」。你用很淺白的方式從專業的角度來解釋某個熱門話題,同行或許會覺得「早就知道了,有什麼好講的?」,但非同行的廣大芸芸眾生會覺得有新的收穫。若被同行嫉妒,那也沒什麼好介意的,畢竟這麼基本的知識你知道他知道,但他不願意分享,而你分享後你就成了意見領袖。
「觀點」就是個人見解,相較體驗與專業資訊更容易差異化,但也容易遇到和你相左的意見。要提出加分的觀點,我認為「預設立場」很重要,想要多方討好不同立場的受眾,或者「各打五十大板」,往往會讓觀點變得沒有力道,甚至裡外不是人。評論的議題最好跟專業有關,最忌任何議題都發表高見,久了會模糊你專業領域輪廓。
因為不是在追求十萬粉絲,要成為專業領域的意見領袖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只要再稍微留心規畫,調整自己在社群上的個人品牌形象,會帶來超乎你預期的好處。
最新文章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