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數位人生】成為意見領袖,替你的專業加分

2020/09/09 陸子鈞

在網路社群上人人可以展現自我,也許你不打算藉著當網紅作為主要收入,但成為成為意見領袖能替你的專業加分。 圖/Muhammad Raufan Yusup on Unsplash
在網路社群上人人可以展現自我,也許你不打算藉著當網紅作為主要收入,但成為成為意見領袖能替你的專業加分。 圖/Muhammad Raufan Yusup on Unsplash

在網路社群上人人可以展現自我,且輕易被看見。也許你不打算藉著當網紅作為主要收入,但成為網紅、或者更精確地說──成為意見領袖(KOL)能替你的專業加分。試想當你需要專業服務──例如法律諮詢的時候,而你不認識任何律師,這時,你很可能會先從網路上找到「看起來」專業的律師接洽,開啟一個合作的契機。角色換成你是專業人士──例如律師,你的專業能力和經驗與同行不相上下,如果你在社群上有經營起意見領袖的個人品牌形象,潛在的客戶就比較容易找到你,相較其他同行,更可能優先選擇與你合作。

經營起更立體的數位人格

隨著這樣的趨勢,越來越多領域的專家在社群上經營個人品牌,像是律師、翻譯、營養師、保險業務、房仲、獸醫師、設計師、健身教練、導遊、禮生、資訊工程師、政治人物、金融分析師⋯⋯可以說各行各業都能經營個人品牌。在facebook、instagram盛行之前,這些專家多半經營自己的部落格,或在PTT上分享專業見解。現在,除了專業資訊,他們還可以穿插自己的生活側寫,在社群上經營一個「更立體」的數位人格。不僅是專業,他們和其他人一樣也有日常的喜怒哀樂,也有其他的興趣,可能是衝浪、料理、旅行⋯⋯點綴在專業形象上,顯得更親切,看久了甚至有「我跟他很熟」、「他是我朋友」的錯覺。這也是社群平台設計的本意,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想在社群上經營個人品牌成為意見領袖,很重要的就是「分享」:分享體驗、分享專業、分享觀點。「體驗」就是生活中的大小事,你有大家也有,較難差異化。分享體驗的內容比重不宜多,免得失焦讓大家忽略了你的專業。

如今,越來越多領域的專家在社群上經營個人品牌,除了專業資訊,他們還可能穿插自己的生活側寫。 圖/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如今,越來越多領域的專家在社群上經營個人品牌,除了專業資訊,他們還可能穿插自己的生活側寫。 圖/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

多方討好容易讓觀點失去力道

分享「專業」重點不在於多深入的專業內容,而是「分享」。你用很淺白的方式從專業的角度來解釋某個熱門話題,同行或許會覺得「早就知道了,有什麼好講的?」,但非同行的廣大芸芸眾生會覺得有新的收穫。若被同行嫉妒,那也沒什麼好介意的,畢竟這麼基本的知識你知道他知道,但他不願意分享,而你分享後你就成了意見領袖。

「觀點」就是個人見解,相較體驗與專業資訊更容易差異化,但也容易遇到和你相左的意見。要提出加分的觀點,我認為「預設立場」很重要,想要多方討好不同立場的受眾,或者「各打五十大板」,往往會讓觀點變得沒有力道,甚至裡外不是人。評論的議題最好跟專業有關,最忌任何議題都發表高見,久了會模糊你專業領域輪廓。

因為不是在追求十萬粉絲,要成為專業領域的意見領袖其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只要再稍微留心規畫,調整自己在社群上的個人品牌形象,會帶來超乎你預期的好處。

數位人生

【數位人生】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YouTuber張志祺:網紅新經濟,要打團體戰

【數位人生】圖文不符共同創辦人、YouTuber張志祺:網紅新經濟,要打團體戰

2020/09/08
這些Podcast很有梗,趕快來聽聽!——30男一人碎碎念.演員日常潛台詞.80後男孩愛音樂.吃貨的歷史課.身為人,我有問題

這些Podcast很有梗,趕快來聽聽!——30男一人碎碎念.演員日常潛台詞.80後男孩愛音樂.吃貨的歷史課.身為人,我有問題

2020/09/10
【數位人生】不跟隨其他Podcast堆疊笑點,《Before Midnight》暢聊人生──專訪顏伯駿.張柏韋

【數位人生】不跟隨其他Podcast堆疊笑點,《Before Midnight》暢聊人生──專訪顏伯駿.張柏韋

2020/09/08

最新文章

《長安的荔枝》劇照。圖/擷自微博/長安的荔枝官微

潘光中/《長安的荔枝》:以小見大、映照現實,呈現歷史題材的精神厚度與人文關懷

2025/07/26
《魷魚遊戲3》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熔爐》導演 在《魷魚遊戲3》結局釋放作者精神

2025/07/21
告五人新專輯「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圖/摘自臉書

樂評人袁永興/告五人 「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

2025/07/14
「未知的首爾」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韓劇《未知的首爾》:「交換」體驗人生 與自己和解的療癒過程

2025/07/12
如果米其林餐廳可以分期付款,你會願意嘗試、還是覺得該餐廳瞬間沒那麼令人憧憬了?圖...

陳穎Ying C. /吃的是面子還是裡子?你贊成分期付款吃米其林餐廳嗎?

2025/07/08
養心茶樓將酸菜魚轉換為素食,獨特創新。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蔬食仁心:養心茶樓

2025/07/06
《狂醫魔徒》劇照。圖/Disney+ 提供

雀雀/《狂醫魔徒》進入主角的沈浸式情緒 共踏天才怪醫狂暴旅程

2025/07/05
大班樓主理人葉一南(左)與已故作家、美食評論家蔡瀾先生(右)交情甚篤。圖/葉一南...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