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創意工作者李擴/永續連環圖:我從Freitag創辦人兄弟身上學到的消費哲學

2020/10/19 李擴

Freitag創辦人兄弟與住北京的瑞士人Hans在北京胡同裡。 圖/李擴提供
Freitag創辦人兄弟與住北京的瑞士人Hans在北京胡同裡。 圖/李擴提供

歷經漫長思考,決定在10月底把我的小型零售店收掉。Book Design Shop隨著我兩年前離開北京,本已停止獨立書店業務,僅留下瑞士Freitag背包的展售。然而,2020的衝擊確實很大,上半年有近半時間沒能開門營業,銷售報表也顯示人們的消費轉趨保守。

就在兩年前的秋天,我才騎著fixed gear自行車,帶領Freitag創辦人兄弟與住北京的瑞士人Hans,在宛若迷宮般的大柵欄胡同與前門一帶漫遊。兩位中年大叔可說是行走招牌,到世界各地都有粉絲相迎,在談話中,他們總是溝通著經久耐用設計與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人稱「漢子」的Hans,則是身體力行以創業生活實踐著永續環保精神。

90年代初,Markus與Daniel還是從事設計的年輕小夥子,苦尋不著適合騎車的背包,於是決定自行製作。望著蘇黎世公寓窗外疾駛著的卡車,他們把腦筋動到貨櫃上的PVC防水廣告帆布。以單車快遞員身上背的包為靈感,Freitag將耐操抗磨的回收布裁切縫製成第一個郵差包,這個包現在由紐約MoMA收藏著。

五顏六色的防水布印刷著商標與文字,以綿延數千公里的歐洲公路為舞台,展示著企業商品資訊。回收被製作為包款後,成了抽象或片段的圖案,帶著歷經風霜的痕跡,對應到每一個人獨特的想像與喜好。這些包包,被全世界的人背在自行車道或人行道上,是具有強烈自我意識的風格配件。歷經更長時光後,帆布變得更舊了,原本跟著卡車,然後陪伴著人,一個工業製品因而獲得了第二輪生命。

回收的卡車防水布、汽車安全帶與自行車內胎,三者搭配即成一個包,其實與傳統的回收材料(recycle)概念不盡符合,亦非需經手工者心思巧手的材料再利用或創作(upcycle)。Freitag兄弟充滿創意的起點,只是思考了「如果一個新物品可以從既存的廢棄材料組合而成」那麼簡單。就如同他們熱愛的自行車(bicycle)文化,當今迫切不已的環保議題,其實是需要每個人停下來,檢視自己的消費與生活習慣,地球的未來大概就有救。

在店裡曾遇過德國女生背著已經看不出原本圖案的中型郵差包,使用15年連Freitag logo都磨平了,但她開心分享道「愈殘舊愈愛!」也聽剛從蘇黎世回來、到貨櫃堆疊而成旗艦店朝聖的客人說:「那城市連老阿嬤也背著看起來用很久的Freitag。」近年從曼谷、首爾到上海,蒐集少見花色結合Instagram分享,讓這個老品牌又潮了起來。我有熟客擁有不下20個包,瑞士人聽聞也只是禮貌笑笑。

成為品牌零售點五年下來,我在入手了一個郵差包與一個大背包後,告訴自己:「接下來我就要用一輩子了。」不久以前,我將兩個包掛上已經陪我十年的捷安特折疊公路車,完成了環島旅行。在美不勝收的花東縱谷裡,我環顧四周,的確,如果我們只懂不停興建與製造,那麼有天這些景色也不一定存在。

我也想到,瑞士人漢子每年春天,必定返回歐洲大陸,進行一趟緩慢的自行車旅行。與其說這些年是在販售Freitag,我更像是在從他們身上學習,那面向環境、經過沉思才得出的消費哲學。

推薦閱讀

創意工作者李擴/寫給下一輪普通生活的書店備忘錄

李擴

創意工作者李擴/由澀谷展開的冒險物語:漫畫《炸豬排DJ揚太郎》與PARCO百貨

創意工作者李擴/由澀谷展開的冒險物語:漫畫《炸豬排DJ揚太郎》與PARCO百貨

2020/09/14
【寫在後疫情時代】創意工作者李擴/疫情年代,實體書展與線上活動並非二元對立

【寫在後疫情時代】創意工作者李擴/疫情年代,實體書展與線上活動並非二元對立

2020/08/20
創意工作者李擴/寫給下一輪普通生活的書店備忘錄

創意工作者李擴/寫給下一輪普通生活的書店備忘錄

2020/07/20

最新文章

「乖狗狗」被讚是年度最佳恐怖片之一。圖/好威映象提供

馬欣/「乖狗狗」:散發伊藤潤二漫畫魅力的恐怖電影

2025/11/03
《妳和其餘的一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妳和其餘的一切》:愛恨昇華閨蜜情 以兩性視角看女性美麗與哀愁

2025/11/01
可頌是近年來最受矚目的糕點實驗場。韓國便有專門店販售各種可頌糕點,包括融合日式飯...

陳穎Ying C. /致敬或褻瀆?可頌之戰:「創新」的門票為何?

2025/10/27
青農謝震山介紹犬香薷的培育條件。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泥土的芬芳、天人的和諧:犬香薷

2025/10/27
國際卡司齊聚Netflix「回魂計」。圖/Netflix提供

雀雀/舒淇、李心潔「回魂計」:誰是真正的詐騙受害者?

2025/10/25
此趟鎌倉行所食餐廳,從規模到形式皆極精巧,卻皆展現飽滿的在地與創作性,既有Fin...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悠食鎌倉:Fine Dining新風範

2025/10/19
「因為常玉」是一次多角度的去細讀常玉的分享與交流。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因為常玉:不只閱讀常玉,也閱讀我們的時代

2025/10/16
「暴君的廚師」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暴君的廚師:跳出「免洗追劇文化」 以飲食文化征服全球觀眾

2025/10/11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的展覽「CITY OF OTHERS」,以「1920〜1940年...

藝術收藏家姚謙/時代之聲:「CITY OF OTHERS」展覽

2025/10/0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