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在地,你必須放下過去、向它學習: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訪瑞芳「息書房」
久住一個地方,就會認識這裡?不,你必須向它學習。
和施岑宜坐在「息書房」,雅緻空間裡,整面書牆和散布的書桌與沙發;朋友來訪,都被邀請用毛筆寫下「息」字,因為這字由「自」和「心」組成,是岑宜對訪客的提醒。
她手上捧著的墨色紙盒極像一本厚書,面上金字印著「在瑞芳學」,書腰標示「出版人施岑宜」、「木寸出版社.書店」,還有撩人文案:「你知道嗎?臺灣第一棵茶樹苗種在瑞芳」。
打開「在瑞芳學」紙盒,看見兩瓶酒,一瓶暗琥珀色,一瓶透明澄澈、浮著閃亮金箔。這是為書院籌募經費生產的限量「瑞芳酒」。
二十年前,岑怡和家人從台北移居瑞芳水湳洞。「我來尋找天命」,岑宜說,但時間過去,答案沒有在靠山面海的鄉居中出現;念完博士學位,還是茫然。她在瑞芳火車站後方創辦「新村芳書院」、自任「山長」,除了息書房,附設「木寸解憂雜貨店」和「好事學田民宿」,為社區辦理課程,也繼續讀書找答案。
某次活動,岑宜介紹《臺灣通史》的記載,最早從福建移植來臺灣的茶樹苗種在瑞芳。現場朋友介紹岑宜認識在瑞芳種茶第七代的陳金田。史書上一段文字,竟然活了起來。
跟隨陳金田上山採茶和製茶、與他的家人相處,岑宜有了徹底的體悟。原來,她始終以外來者心態住在瑞芳,沒有融入其中。她敞開心靈,學習關於瑞芳的一切,更熱衷投入書院,和各路朋友交流分享。
釀造「瑞芳酒」的想法於是出現。疫情讓世界停機的2020年春天,岑宜帶著產量極少的瑞芳茶來到合力酒廠,釀酒師張佑任以嘉南平原蓬萊米、基隆山的泉水加上瑞芳茶,蒸餾出透明、帶茶香的酒體;一半加入金箔,另一半置入炙烤過的橡木桶,讓碳化木質將酒體轉化為深褐色。兩瓶酒,包含著瑞芳的茶、金礦、煤礦和天然水,酒標畫著瑞芳發展的故事。
為什麼用嘉南平原稻米?因為八田與一,他建設嘉南大圳,也連結了瑞芳和嘉南平原。1942年,八田與一參與創辦「土木測量技術員養成所」,後來改制為瑞芳高工;如今校內有「八田樓」,以及北臺灣唯一的八田與一銅像。
限量五百套「在瑞芳學」,很快銷出三分之一,但岑宜覺得夠了。「我的初衷是辦學,不是賣酒」,她說,惜福知足的生活態度,也是瑞芳教她的事。
從移居瑞芳的外地人、到講述瑞芳故事的在地人,岑宜放下過去的自我、謙卑向瑞芳學習,找到身心的安定。她說,成為地方人的學習歷程,不只了解書本或口傳知識,還需要真實的身體經驗和生活實踐。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最新文章
影評人馬欣/「片場風暴」:現實處境的難堪與無力反擊 看著一個人的血是怎麼冷的
2023/01/30飲食作家葉怡蘭/以為居住在京都──且談,京町家旅宿
2023/01/30雀雀/台劇「沙之書」:危險戀情的美妙糖衣 破壞婚姻關係永恆勁敵
2023/01/28雀雀/《第9節課》:選角各具特色、稜線分明 演出道貌岸然者比不倫戀更黑暗氛圍
2023/01/1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挽菓子的手,最溫柔的弧
2023/01/13藝術收藏家姚謙/悲傷的夾竹桃
2023/01/11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哥吉拉怪獸登陸台北 勿忘核能事件省思
2023/01/07雀雀/《艾蜜莉在巴黎》第3季:進入「巴黎女子圖鑑」階段 結局爆點發展仍令人懸心
2023/01/07魯冰花 後來的故事
2023/01/05汪正翔的「2022→2023關鍵字」:懷舊、未來
2022/12/31許育華的「2022→2023關鍵字」:樸素過日、離開中心
2022/12/31王瑋/Netflix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跨階級與種族的傾情大戲
2022/12/31飲食作家葉怡蘭/2022,外食餐桌這一年
2022/12/30雀雀/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輕科幻劇元素獨立故事 《曾賈府喜事》評析婚戀價值
2022/12/2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創業動力來自故鄉召喚:湯圓餡一樣軟燙的心
2022/12/23陳穎Ying C. /千年菓子的啟示:文化的形成來自付出心力守護傳統的良善立意
2022/12/21塗翔文/瘋狂富作用:「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高明的嘲諷針砭 拍出光怪陸離陸現象
2022/12/20芮塔/「財閥家的小兒子」不公平能逆轉勝?穿越重生彷彿走趟近代發展史
2022/12/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