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人姚謙/畫裡畫外:閱讀西洋古典美術史,漫遊畫外曲折離奇的故事
透過美術作品去閱讀歷史所以瞭解當代,這似乎是我這些年繼續對美術閱讀最大的樂趣了。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是西洋古典藝術家中較為人所知的藝術家,有著較多文獻可論述其人生與作品;我的古典收藏也是從他而前後擴展閱讀,得到了許多樂趣。魯本斯與其他藝術家最不一樣的地方,他不但是位藝術家,他也是位外交官並且擁有很高的文學素養。他是巴洛克早期的代表人物,他不只是個畫家,更懂得如何溝通,在繪畫創作上絕對是一位說故事高手。
在他大量大型宗教與神話題材的作品中,都明白看出委託者的地位、權力及渴望的精神價值。在他豐盛有序的文學式敘事能力;透過一張畫面說完一個故事並表達出核心精神,布局中的形體與符號成了魯本斯畫作非常耐看的部分。
記得我第一次深刻被魯本斯的畫作震撼,是在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的〈三美神〉這件作品;描述著希臘神話裡面一則有名的故事,三位巨大美女圍成了穩定與對抗的平衡三角,代表著光明的阿格拉伊亞、代表歡樂的歐弗洛西妮以及代表花卉的塔莉亞,是希臘神話裡面最美的三個女神,這三位主角旁邊作者布置了花環、噴泉也分別對照了三人各自的能量與特質。
不過最讓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創作當時已年邁的魯本斯,在三位女神中兩位元的模型用了相伴半生的已逝前妻,以及後來迎娶的年輕妻子;當魯本斯過世後,遺孀因為隱忍多年的忌妒怒火而考慮燒毀此畫,所幸法國紅衣主教黎塞留的保護才不淪為燒毀。畫外的故事有時也是精彩不讓。
我收的魯本斯其中一件作品也有個傳續上曲折故事,作品名稱〈抹大拉的懺悔〉。抹大拉在聖經故事裡面,大概大家都知道耶穌的十二門徒之外,還有一個一直跟隨著他的女性門徒,她與耶穌之間有著不一般的師徒之情,她出身卑微得到耶穌救贖懺悔而跟隨重新開始人生;耶穌在下十字架之後葬於洞穴之中,抹大拉以抹香布包裹著耶穌遺體,最後耶穌復活目睹者也是抹大拉。
她的故事被許多畫家描繪,其中魯本斯最崇拜的前輩,著名的威尼斯畫派提香也有數件的同名之作;魯本斯藉由提香廣為人知的維納斯「手握胸口」的形體去延伸,把抹大拉一生中許多重要時期的符號都放在畫中,例如含淚仰頭的懺悔、身旁抹香瓶、踩在地上的骷髏以及雙蛇,以及背景中早晨河流旁的小鹿,都與抹大拉故事裡的重要對應;骷顱與蛇代表邪惡以及死亡,流淚是懺悔,抹香代表虔誠,淸晨代表見證、河流與純潔的三隻小鹿,代表著靈性的泉水以及純真。完全反映出另一種文學式的敘事魅力。
在專家研究裡,原收藏者莫斯先生是猶太裔,是二戰前德國很重要的出版商、廣告商以及報業巨頭,他曾擁有相當豐厚的藝術與骨董收藏,二戰時財產被迫充公。藝術收藏在1934年被納粹公開拍賣,晚年過世前捐給了「杜魯塞夫美術館Kunstmuseum, Düsseldorf 」。因為這些年來關於納粹侵占財產的追討事件,這作品就在追討中從「杜魯塞夫美術館」交出,而我也有緣分收藏。
對於魯本斯或西洋古典美術,我自認還是個初學者,然而順著美術的道路、順著收藏的動力,在這個時候閱讀相關的書籍,成為這些年來我文字閱讀的一大樂趣;身心漫遊在不同的時代及地域裡,以及畫外曲折離奇的故事裡。
最新文章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