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梁浩軒/藝術與潮玩:「大人的玩具」與「小孩的收藏品」
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的歌裡唱過一句:「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快,快拿到學校炫耀吧!」當時聽到這首歌詞,即刻浮起小時候的回憶,那回憶並不是誰買了什麼玩具,而是哪個同學又帶了什麼好玩意來學校分享。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學校就是一種社交場域、一種交換最新資訊的地方、展現裝備的戰場。尤其是經過一個暑假寒假,開學後的第一周,同學分享的都是出國遊玩紀念品、參加夏令營的照片、或者又得到了什麼最新漫畫、卡匣,都是吸引我的玩具。
有人說,長大後可以用負擔得起的代價,彌補一些兒時的慾望。所以有人開始收藏灌籃高手、七龍珠、幽遊白書全套,有人開始重溫電玩復古遊戲,有人開始收藏各種公仔、玩具。身在那個無法予取予求的年紀,能得到一個心愛的玩具真的是很難,於是長大後的我或者我們,開始加倍奉還,收集起「大人的玩具」。
什麼是大人的玩具?從版權角色衍生而來的周邊商品,從藝術與聯名開發的客訂公仔,從設計與街頭跨界的潮流玩具,那些從幾萬元到數十萬元的公仔、雕塑、模型等,無論限量或者限定、復刻或者聯名,無一不開始吸引我們的目光,成為我們想收藏的「玩具」。
時尚品牌Dior Homme從2018年起聘任Kim Jones為創意總監,其先前的成名之作包括促成Supreme 與Louis Vuitton聯名,在進入Dior Homme後,瞄準年輕世代消費力看漲,找了KAWS、Daniel Arsham等藝術家跨界,一舉成功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Dior Homme。
再談到Daniel Arsham將那些熟悉的IP重新詮釋,從迪士尼的米奇、庫伯力克熊、寶可夢、泰迪熊等,那些我們認為的玩具公仔開始「高級」起來,透過藝術與時尚的跨界聯名,導入IP的標籤符號,成為大人們想收藏的玩具。
前些日子新策畫了一個線上藝廊品牌「plzzzz」。字音為please,概念源自起The Beatles樂團於1963年發行的單曲〈Please Please Me〉中的一段歌詞:「Please please me, whoa yeah, like I please you.」如同歌詞所述,是否能在這困難的時代,我們試圖找到一種容易被取悅的方式,收藏一種回憶,回憶一種收藏,然後撫慰自己,取悅當時當刻的自我。
觀察近幾年的各種藝術博覽會、飯店博覽會,開始有父母與約莫20歲的孩子一起出門買作品。早期成功的中小企業當家者,展現台灣扎實的藏家實力,收藏作品價格約在數百萬到數千萬間;而這波收藏實力將轉由二代接班,或者新創企業家接手,那些百萬元以下的作品,也成為「小孩的收藏品」。
所謂小孩的收藏品,或許是用價格定義了年輕族群開始當起藏家,或者所謂「輕收藏」的現象。大人的玩具反之,對於那些資深藏家,開始關注更年輕的藝術家們創作出的作品,那些貼上IP標籤的公仔、雕塑、版畫,甚至應用AR科技的數位版權。似乎有種難以被定義的價值在價格中游移,在動漫IP版權與藝術手法中穿梭;不僅跨越了藝術的疆界,更用當代的手法與媒體,去迎接當代的消費者。你怎麼看?
最新文章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