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策展人梁浩軒/藝術與潮玩:「大人的玩具」與「小孩的收藏品」

2021/01/28 梁浩軒

「玩具收藏」在動漫IP版權與藝術手法中穿梭,不僅跨越了藝術的疆界,更用當代的手法與媒體,去迎接當代的消費者。 圖/plzzzz線上藝廊提供
「玩具收藏」在動漫IP版權與藝術手法中穿梭,不僅跨越了藝術的疆界,更用當代的手法與媒體,去迎接當代的消費者。 圖/plzzzz線上藝廊提供

樂團「草東沒有派對」的歌裡唱過一句:「哭啊,喊啊,叫你媽媽帶你去買玩具啊,快,快拿到學校炫耀吧!」當時聽到這首歌詞,即刻浮起小時候的回憶,那回憶並不是誰買了什麼玩具,而是哪個同學又帶了什麼好玩意來學校分享。在那個沒有網路的時代,學校就是一種社交場域、一種交換最新資訊的地方、展現裝備的戰場。尤其是經過一個暑假寒假,開學後的第一周,同學分享的都是出國遊玩紀念品、參加夏令營的照片、或者又得到了什麼最新漫畫、卡匣,都是吸引我的玩具。

有人說,長大後可以用負擔得起的代價,彌補一些兒時的慾望。所以有人開始收藏灌籃高手、七龍珠、幽遊白書全套,有人開始重溫電玩復古遊戲,有人開始收藏各種公仔、玩具。身在那個無法予取予求的年紀,能得到一個心愛的玩具真的是很難,於是長大後的我或者我們,開始加倍奉還,收集起「大人的玩具」。

什麼是大人的玩具?從版權角色衍生而來的周邊商品,從藝術與聯名開發的客訂公仔,從設計與街頭跨界的潮流玩具,那些從幾萬元到數十萬元的公仔、雕塑、模型等,無論限量或者限定、復刻或者聯名,無一不開始吸引我們的目光,成為我們想收藏的「玩具」。

時尚品牌Dior Homme從2018年起聘任Kim Jones為創意總監,其先前的成名之作包括促成Supreme 與Louis Vuitton聯名,在進入Dior Homme後,瞄準年輕世代消費力看漲,找了KAWS、Daniel Arsham等藝術家跨界,一舉成功讓年輕世代重新認識Dior Homme。

再談到Daniel Arsham將那些熟悉的IP重新詮釋,從迪士尼的米奇、庫伯力克熊、寶可夢、泰迪熊等,那些我們認為的玩具公仔開始「高級」起來,透過藝術與時尚的跨界聯名,導入IP的標籤符號,成為大人們想收藏的玩具。

那些我們認為的玩具公仔開始「高級」起來,透過藝術與時尚的跨界聯名,導入IP的標籤符號,成為大人們想收藏的玩具。 圖/plzzzz線上藝廊提供
那些我們認為的玩具公仔開始「高級」起來,透過藝術與時尚的跨界聯名,導入IP的標籤符號,成為大人們想收藏的玩具。 圖/plzzzz線上藝廊提供

前些日子新策畫了一個線上藝廊品牌「plzzzz」。字音為please,概念源自起The Beatles樂團於1963年發行的單曲〈Please Please Me〉中的一段歌詞:「Please please me, whoa yeah, like I please you.」如同歌詞所述,是否能在這困難的時代,我們試圖找到一種容易被取悅的方式,收藏一種回憶,回憶一種收藏,然後撫慰自己,取悅當時當刻的自我。

觀察近幾年的各種藝術博覽會、飯店博覽會,開始有父母與約莫20歲的孩子一起出門買作品。早期成功的中小企業當家者,展現台灣扎實的藏家實力,收藏作品價格約在數百萬到數千萬間;而這波收藏實力將轉由二代接班,或者新創企業家接手,那些百萬元以下的作品,也成為「小孩的收藏品」。

所謂小孩的收藏品,或許是用價格定義了年輕族群開始當起藏家,或者所謂「輕收藏」的現象。大人的玩具反之,對於那些資深藏家,開始關注更年輕的藝術家們創作出的作品,那些貼上IP標籤的公仔、雕塑、版畫,甚至應用AR科技的數位版權。似乎有種難以被定義的價值在價格中游移,在動漫IP版權與藝術手法中穿梭;不僅跨越了藝術的疆界,更用當代的手法與媒體,去迎接當代的消費者。你怎麼看?

推薦閱讀

跨足商業設計和藝術創作,創作者王宗欣的心得分享

策展人梁浩軒/「文化」讓 New Design 成為了 Good Design

梁浩軒

【優人物】專注音樂、流行與IP 觸動觀眾共鳴的策展人 梁浩軒

【優人物】專注音樂、流行與IP 觸動觀眾共鳴的策展人 梁浩軒

2021/09/12
【新年新選擇】策展人梁浩軒/重新思考世界與邊界的定義 重溫經典之作找回感動

【新年新選擇】策展人梁浩軒/重新思考世界與邊界的定義 重溫經典之作找回感動

2022/02/03
Plzzzz線上藝廊「玩具解剖展 2」直播登場:藝術家群分享背後故事、各界玩家交流下一代收藏

Plzzzz線上藝廊「玩具解剖展 2」直播登場:藝術家群分享背後故事、各界玩家交流下一代收藏

2021/06/30

最新文章

《長安的荔枝》劇照。圖/擷自微博/長安的荔枝官微

潘光中/《長安的荔枝》:以小見大、映照現實,呈現歷史題材的精神厚度與人文關懷

2025/07/26
《魷魚遊戲3》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熔爐》導演 在《魷魚遊戲3》結局釋放作者精神

2025/07/21
告五人新專輯「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圖/摘自臉書

樂評人袁永興/告五人 「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

2025/07/14
「未知的首爾」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韓劇《未知的首爾》:「交換」體驗人生 與自己和解的療癒過程

2025/07/12
如果米其林餐廳可以分期付款,你會願意嘗試、還是覺得該餐廳瞬間沒那麼令人憧憬了?圖...

陳穎Ying C. /吃的是面子還是裡子?你贊成分期付款吃米其林餐廳嗎?

2025/07/08
養心茶樓將酸菜魚轉換為素食,獨特創新。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蔬食仁心:養心茶樓

2025/07/06
《狂醫魔徒》劇照。圖/Disney+ 提供

雀雀/《狂醫魔徒》進入主角的沈浸式情緒 共踏天才怪醫狂暴旅程

2025/07/05
大班樓主理人葉一南(左)與已故作家、美食評論家蔡瀾先生(右)交情甚篤。圖/葉一南...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