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作家張維中/施工標誌貼著 TOKYO 2020?時差一年的東京奧運真要來了
住家附近的十字路口,忽然開始大興土木。拒馬將地鐵站入口圍了起來,若要進出,得繞一個大圈才行。工程車停在路邊發出嘈雜的聲響,一群工人無論晴雨總會出現在那裡。他們揮汗如雨翻弄著地皮,卻也挑動周圍住戶的神經。
為何突然在這裡施工呢?仰頭看見矗立了一個新增的路標,白底配上粉紅色畫了一台巴士,寫著「TOKYO 2020」。原來是為了奧運。在市中心馬路中,讓出一條奧運相關人士使用的專用車道,優先通往競賽會場及選手村。途中經過轉乘的地鐵站,大概為了方便專用車停靠,於是就像我家這裡的地鐵站入口一樣,拆掉路邊分隔欄杆,重新鋪設柏油,不知道完工時會變成什麼模樣。
話說怎麼會現在才開始趕工呢?距離奧運開幕式不到兩周,選手團、家屬、媒體團都已經陸續入境,應該早就預定好的計畫,卻直到此刻才匆促進行。再仔細想想,不對啊,不是延期了一年嗎?理應是在去年入夏以前就該完工才對吧?
我的不負責個人結論就是,說不定東京都原本也暗暗地抱著奧運大概辦不成的懷疑,所以有些工程乾脆就擱著。要是國際奧委會跟日本政府達成協議說取消了,工程也就不必搞了。結果,想不到,最後還真要辦,只好硬著頭皮開始沒天沒夜的趕工。
實在是很可惜。原本期待日本藉著辦奧運,展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進步成果。從開閉幕式的表演活動,到配合奧運而升級的硬體建設,或是為了迎接全球觀光客到來所努力提升的文化實力,結果全因為一場莫名其妙的瘟疫而付諸流水。
回想起多年前,東京宣布申奧成功那一天的歡欣鼓舞,對照當下,日本居民冷眼看待疫情最高警戒「緊急事態宣言」下的奧運,感慨萬千。
公司的社長肯定是最感到遺憾的其中一人。在小學七歲時經歷過1964年第一次東京奧運的他,一直好期待著人生能夠遇到第二次的機會。這幾年每一次去社長家,他總會將我領到窗邊俯瞰,興奮地說:「你看,會場建設快完工了!」社長家不遠處,是其中一個戶外的競賽會場,不必買票,就能從他家的高樓窺見場內狀況。參與感爆棚的他,一年多前幸運抽票當選,購買不少的賽程,遺憾的是現在已取消觀眾入場。
我完全可以體會社長的情緒。那是一種時代的集體回憶。一次全球性矚目的焦點,凝聚在自己生活居住的城市,時間在這裡是有彈性的,個人發生再怎麼微小的事,也會被加持成歷史大事。無論過多久,在腦海中不斷重播,永遠會是最好的解析度。
申奧成功的那年,我曾寫過一篇文章,結尾說著期待從台灣飛來日本感受奧運氣氛的親友,在我們老的時候回顧往事,或許常會不經意地說:「2020東京奧運那時候啊,我們在東京⋯⋯」但,萬萬沒想到,事與願違。
命運多舛的東京奧運真要來了。延遲一年,名稱仍未改變,在2021年舉辦著「2020東京奧運」注定記錄了時差的荒謬性。
沒有人在關心開幕式當天會有什麼表演了。在我們老的時候回顧往事,會說起的那句話將變成:「東京奧運那時候啊,你的疫苗打了沒?」
最新文章
影評人馬欣/「片場風暴」:現實處境的難堪與無力反擊 看著一個人的血是怎麼冷的
2023/01/30飲食作家葉怡蘭/以為居住在京都──且談,京町家旅宿
2023/01/30雀雀/台劇「沙之書」:危險戀情的美妙糖衣 破壞婚姻關係永恆勁敵
2023/01/28雀雀/《第9節課》:選角各具特色、稜線分明 演出道貌岸然者比不倫戀更黑暗氛圍
2023/01/1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挽菓子的手,最溫柔的弧
2023/01/13藝術收藏家姚謙/悲傷的夾竹桃
2023/01/11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哥吉拉怪獸登陸台北 勿忘核能事件省思
2023/01/07雀雀/《艾蜜莉在巴黎》第3季:進入「巴黎女子圖鑑」階段 結局爆點發展仍令人懸心
2023/01/07魯冰花 後來的故事
2023/01/05汪正翔的「2022→2023關鍵字」:懷舊、未來
2022/12/31許育華的「2022→2023關鍵字」:樸素過日、離開中心
2022/12/31王瑋/Netflix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跨階級與種族的傾情大戲
2022/12/31飲食作家葉怡蘭/2022,外食餐桌這一年
2022/12/30雀雀/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輕科幻劇元素獨立故事 《曾賈府喜事》評析婚戀價值
2022/12/2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創業動力來自故鄉召喚:湯圓餡一樣軟燙的心
2022/12/23陳穎Ying C. /千年菓子的啟示:文化的形成來自付出心力守護傳統的良善立意
2022/12/21塗翔文/瘋狂富作用:「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高明的嘲諷針砭 拍出光怪陸離陸現象
2022/12/20芮塔/「財閥家的小兒子」不公平能逆轉勝?穿越重生彷彿走趟近代發展史
2022/12/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