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人袁永興/疫情後生活新常態:音樂產業的未來發展
幾個發展向度可以帶來深度與廣度的思考。
一、深化數位活動的耕耘
流行音樂產業依然需要偶像。但不只是包裝偶像,而是如何透過包裝讓市場決定出偶像。近年火熱的獨立藝人樂團按自己的方式經營自媒體,奈何網路世代喜新厭舊的代謝速度太快,無論腦波強弱都容易美學疲勞,因此沒有持續地推陳出新,往往聲量很快就變殘量。由於日韓歐美的包裝工作多半落在經紀公司上,這些年數位社群與平台成了主戰場,包裝往往跟行銷、活動結合,打的是群體戰、流量戰,無論直播、線上演唱會、持續的短影音視頻跟新作品推出與週邊缺一不可,顯見深耕數位上的活動已是必須。
二、增強跨域合作的能度與強度
喊了多年的跨界、跨域、至今整合的能量與國外相較仍是不足。歐美日韓無論時尚、運動、遊戲、科技產業等長期都有與音樂產業合作的環境,台灣在這部分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三、線上新型態演出與數位科技的結合
儘管著部分有著口袋深度的門檻與考量、與相關人才人力受侷限的問題,若是政府在這一塊提供更大的補給動能與持續的活水,特別是有指標性的科技導入場域的演出,在5g世代面對的未來趨勢下,或許現在進行內容的開發探索和投入研製正是時候。
四、數位新舞台的拓展
有介於疫情的長期不確定性,拓展線上表演的舞台,一方面有利於歌手樂團的現場功力的培養、再來有機會嘗試虛擬與新科技的各種結合運用、同時可以連結產學深化合作、並且也能提高業界跟一般大眾的互動渠道、而數據流量也有利於更多的商業契機(例如結合電商)。即使將來疫情和緩一切恢復正常,線下與線上活動可以同時並進、擴大更多整合市場,更有助於音樂表演的多樣性和開拓性。
五、音樂產業人才培植應多樣化、多元化
讓音樂課程加重「數位」、「市場」、「版權」、「經紀」等相關的內容。表演與實習相關能更多元多樣化,而跨域的萌芽也可於此同時並進。
疫情發生在5G到來時,人們也許降低了出外與群聚的活動,卻是讓音樂以更具創造性和獨特性的方式被重新運用的時候。在未來音樂plus「教育」、「新創」、「策展」、「傳播」…等等雙核心共展的崛起,將是預料可期。換言之,「跨界」或「跨域」轉植在數位環境上完成、新的智能生活在5g環境中陸續推出更證明了無論創意運用或消費型態都在改變中,這場疫情其實帶來的是:蓄勢待發的新能量,以及某些重要的轉變將適時應運而生。
最新文章
Ying C. 陳穎/當餐飲評鑑也面臨競爭,我們該如何看待評鑑結果?
2023/03/27影評人馬欣/ 「致蕾絲莉」拍出人心幽微之處:省思瘋狂機會主義 找尋生命中的真實滋味
2023/03/26芮塔/安藤櫻「重啟人生」:過去、現在、未來哪個重要?穿越尋找簡單幸福 看似平淡又後座力足
2023/03/25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共好,也包括珍惜海洋資源 海與陸的情緣「旗遇海味」
2023/03/24雀雀/「黑暗榮耀2」劇本卓越 以韓劇必勝公式征服世界
2023/03/18文化觀察家李清志/矢延憲司的船貓:在末日的未來,毛小孩帶給倖存人類的療癒
2023/03/17地下電影/2023第95屆奧斯卡的啟示:《媽的多重宇宙》航向新時代,影藝學院擁抱的「破格」、「創新」與「顛覆」
2023/03/14藝術收藏家姚謙/關於這時刻聽他們談著性 藝術家Thukral & Tagra 感受生動寫照之創作力
2023/03/14影評人塗翔文/奧斯卡的本質:「媽的多重宇宙」大獲全勝,人氣才是關鍵
2023/03/13雀雀/「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一場等了26年的經典籃球賽
2023/03/11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偶爾不想吃牛排
2023/03/10芮塔/鄭敬淏、全道嬿「浪漫速成班」:愛情喜劇背後探討扭曲教育 大膽轉換懸疑推理畫風
2023/03/04影評人馬欣/ 「親密」:成長是被格放的現實 有如將鯨魚被放進魚缸的諷刺與醒悟
2023/02/27Ying C. 陳穎/去吃Fine dining就是助長剝削?資本與文化資本,續談未來精緻餐飲發展
2023/02/27悲情城市4K數位重映:33週年溫故知新你必須看過的侯孝賢台灣影史經典
2023/02/25藝術收藏家姚謙/一隻偷書貓:小雕塑作品 窺見藝術的意義
2023/02/20樂評人袁永興/ 告五人「帶你飛」:旋律性、音樂性、傳唱度 攀上新高代表作
2023/02/20地下電影/談《日麗》的「背面」與不理解,那是記憶深處的共感經驗
2023/02/1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