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評人BRIEN/你找好下一場要看的線上演出了嗎?
7 月 23 日凌晨 3 點,我一邊打哈欠一邊準時打開筆電,為的是收看創作歌手喬登拉凱(Jordan Rakei)遠在倫敦大都會錄音室(Metropolis Studios)的直播演出。現場沒有任何歌迷,錄音室裡也沒有華麗佈景,37 塊美金的門票中,除了讓歌迷可以與歌手在會後線上問答,還包含一張預定在三個月後郵寄到你家的限定黑膠單曲。原來當天演出的頭兩首歌曲將會收錄在這張黑膠中,而所有購買門票的歌迷,都可以在網路上目睹喬登拉凱和他的樂團錄下美妙樂音的那一瞬間──而且他們只有一次機會,出錯不能重來。
我至今仍清楚記得那幾分鐘的屏氣凝神,演出與觀眾即時產生的聯繫,不因一片螢幕而有所阻隔。即時性正是這類線上演出的最大賣點,與過往買張演唱會 DVD 回家欣賞有著關鍵差異。演唱會是個一期一會的場合,就像體育直播之於運動賽事一樣,後者不只跨越了場館容納人數的限制,把活動帶到所有人面前,更從中創造出龐大的產值與文化。運動主題酒吧、運動彩券、以及國際比賽期間觀眾一起為本國隊伍揪心的過程,全都是直播帶來的成果。
過去一年,現場活動因疫情幾乎停擺,音樂人無計可施只能將演出搬到線上,不少人在毫無前例的情況下,各自摸索出不同的形式,甚至藉由科技輔助,創造出連實體活動都無法企及的互動與內容。難怪不少專家表示,別以為線上表演只是權宜之計,在不久的將來,它必然會發展成具有獨特價值的新式娛樂。
演出規格將兩極化
如果線上表演自成一格,那麼它就從原本被動拍攝的角色搖身一變為演出企劃的主體。音樂人不再需要承受巡迴的舟車勞頓,但挑戰是一場演出得滿足許多人。很顯然地,根據音樂人的市場等級與預算規模,這些演出會往兩個極端前進。一是著重豐富聲光效果、或運用各式燒錢新科技的超級巨星,他們可能久久辦一場演出,但那一場就要叫你驚奇連連。
比方英國天后杜娃黎波(Dua Lipa)推出的「Studio 2054」,重金搭建華麗舞台、號召巨星好友合唱,這場現代迪斯可饗宴共吸引 500 萬人收看,是直播演出史上的空前成就。另一種是預算和粉絲皆有限,必須仰賴近距離親密感、複數次演出以達到期望收入的中小型音樂人。他們多半在家自彈自唱,沒有什麼複雜視覺,但絕對重視和粉絲的互動。有問必答、線上點播、客製化服務,厲害一點的音樂人還能藉此打造死忠的粉絲社群,讓你產生強烈的歸屬感。以電玩直播起家的平台 Twitch 上到處是這類社群,而自從音樂人開始大量利用 Twitch 直播之後,這種互動文化也完整地在線上音樂表演複製出來。
新虛擬互動誕生
如果你喜歡參加實體演唱會,那麼跟著動線排隊、在人群中往前推進、揮汗吶喊、大合唱等可能都包含在整套體驗內,可以說是實體演唱會的特有世界觀與文化。那麼線上演唱會也有嗎?近年好幾位音樂人嘗試起在虛擬世界(metaverse)裡舉辦演唱會,打破現實的物理限制,也和歌迷產生全新的互動方式。
在年輕人愛用的短影音社群平台 TikTok 上,歌手威肯(The Weeknd)運用 3D 技術捕捉動作,實時呈現在畫面裡的虛擬角色身上,百萬粉絲還能針對想要威肯做的動作進行投票。至於饒舌歌手崔維斯史考特(Travis Scott)則和人氣電玩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合作,化身巨大遊戲角色,而玩家們也都可以操作自己的角色在遊戲場景中「觀看演出」,同時滿足現場情懷與遊戲樂趣。這些創意玩法都讓人腦洞大開,會不會哪天演出內容可以完全依照個別歌迷的需求客製化?比方歌手在萬人中點名你(對,就是你)上台合唱一曲,或整場歌單都是你的最愛?
價值重新定義
可想而知,這些內容與平台機制都需要耗費大量資源開發與試誤,往後則會成為音樂人賴以維生的重要管道。在全球疫情尚未結束、串流音樂收入微薄的今日,線上演出的票價通常會介於免費與現場演出之間,直到業界找到一個能滿足產業運作和歌迷經濟能力的平衡點。讓人免費收看的「附加價值」型直播可能會減少,以直播為本體的商業模式將逐漸普及。
音樂人為螢幕前的你絞盡腦汁、竭盡全力端出有趣、好看又好聽的表演,而你可以回饋一張門票、零星的抖內、或演出期間限定購買的週邊商品。我們正目擊一個改變的轉捩點,而其中的各種可能性都叫人興奮不已。不說了──你找好下一場要看的線上演出了嗎?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影評人馬欣/「片場風暴」:現實處境的難堪與無力反擊 看著一個人的血是怎麼冷的
2023/01/30飲食作家葉怡蘭/以為居住在京都──且談,京町家旅宿
2023/01/30雀雀/台劇「沙之書」:危險戀情的美妙糖衣 破壞婚姻關係永恆勁敵
2023/01/28雀雀/《第9節課》:選角各具特色、稜線分明 演出道貌岸然者比不倫戀更黑暗氛圍
2023/01/1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挽菓子的手,最溫柔的弧
2023/01/13藝術收藏家姚謙/悲傷的夾竹桃
2023/01/11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哥吉拉怪獸登陸台北 勿忘核能事件省思
2023/01/07雀雀/《艾蜜莉在巴黎》第3季:進入「巴黎女子圖鑑」階段 結局爆點發展仍令人懸心
2023/01/07魯冰花 後來的故事
2023/01/05汪正翔的「2022→2023關鍵字」:懷舊、未來
2022/12/31許育華的「2022→2023關鍵字」:樸素過日、離開中心
2022/12/31王瑋/Netflix紀錄片《哈利王子與梅根》:跨階級與種族的傾情大戲
2022/12/31飲食作家葉怡蘭/2022,外食餐桌這一年
2022/12/30雀雀/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輕科幻劇元素獨立故事 《曾賈府喜事》評析婚戀價值
2022/12/24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創業動力來自故鄉召喚:湯圓餡一樣軟燙的心
2022/12/23陳穎Ying C. /千年菓子的啟示:文化的形成來自付出心力守護傳統的良善立意
2022/12/21塗翔文/瘋狂富作用:「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高明的嘲諷針砭 拍出光怪陸離陸現象
2022/12/20芮塔/「財閥家的小兒子」不公平能逆轉勝?穿越重生彷彿走趟近代發展史
2022/12/17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