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塗翔文/台灣電影永遠需要走出去:金馬獎的價值與兩難
金馬獎最好的價值,就是它的無畏無懼,不受任何外界言論或風雨的影響。從最佳劇情長片「瀑布」到最佳紀錄片「時代革命」,都是這個價值最好的證明。
「瀑布」不見得是人人都認同的鍾孟宏最好作品,甚至不少意見都覺得它並未超越自己的上一部「陽光普照」。但金馬獎是一個有高度的理性評選,比的不僅只是感性的動人與否,電影的格局、作法、觀點、各部門的技術細節,純熟與否、難度挑戰,都會被攤在評審會議裡一一放大細細解讀,它置於今年的五部入圍片裡,仍是明顯名列前茅的作品。從議題到美學,處理影像、聲音的創意與投入,都很大膽且出色,也是一種拍片態度的標竿。
今年評審團,其實展現了很清楚的給獎邏輯。就像把影片大獎給了「瀑布」,導演獎卻選擇頒給「花果飄零」的羅卓瑤。同樣是拍片多年的導演,羅卓瑤選擇挑戰自己,離開舒適圈,用全新的手法與觀念創作拍片,反璞歸真,這不也是在傳遞另一種訊息鼓勵兩年前才得過這座獎的鍾孟宏,「瀑布」雖好,卻也更期待他接下來的蛻變與突破嗎?
「美國女孩」是非常耀眼的新導演作品,在有限的資源與謹慎的操作之下,真情流露又細膩溫柔,得到包括新導演、新演員與攝影三獎,也擄獲許多觀眾與影人的心,阮鳳儀、方郁婷的未來令人期待。張震、賈靜雯都在得獎作品裡展現多年累積的演技實力與突破,而劉冠廷、王渝萱則鼓勵年輕一代的才華洋溢,老幹新枝都兼顧到了。技術獎項,則集中鼓勵了「月老」、「緝魂」與「叱咤風雲」這些偏向商業取向的類型作品。整份名單都看得出評審對金馬獎與台灣電影在藝術風格與工業化路線上的兩難、平衡與期許。
金馬獎這幾年少了港、陸電影的競逐,依舊維持它不偏不倚的態度,展現它應有的公平公正,不為任何紛擾所動。但所有台灣影人也該殘酷的認知,其實這些美麗光環的背後,並不代表台灣電影從此一帆風順、志得意滿,坦白地說,若回復到過往百家爭鳴的競爭條件下,還有多少台片可以有那麼多入圍、得獎的光景?或許金馬獎不一定需要港陸電影的參與,依舊可以昂然挺立它的價值,甚至越辦越有國際水準;但台灣影人絕不該憑此畫地自限,電影永遠需要走出去,它的競爭力是得放眼全球,面對全世界觀眾的。
最後,衷心希望「時代革命」可以因為這座金馬獎被全世界更多人看到,也能早日趁著得獎氣勢在台上片,被更多應該珍惜自由的台灣人看見。
最新文章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