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塗翔文/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父親》:把舞台感轉為電影感
剛在奧斯卡拿下最佳男主角、改編劇本兩項大獎的《父親》,改編自編導弗洛里安澤勒自己的舞台劇。我雖未看過原劇的樣貌,但從電影裡極簡的人物、大量的對話、封閉的空間場景,大概還是可以嗅到十分濃重的舞台感。
不過轉換成電影,導演善用電影本質上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剪接與美術設計,讓這部描寫老人失智症的作品,變成一個讓觀眾真正「感同身受」的觀影過程,再加上兩位主角精湛的演技,達到了極高的完成度,而且一點也不枯躁。
83歲高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這個失智症老人,而奧莉維亞柯爾曼則是他的女兒,在面對父親漸漸嚴重的病況時,她陷入如何安排老父去處而焦慮不安的殘酷現實。電影搬演以這對父女為主的對話過程,從中揭露故事裡沒有明說的其他背景。
觀看《父親》的過程是很有趣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天生的霸氣讓人很快就導入他的觀點,從他眼中,這個世界漸漸崩塌,他眼中無法掌控的虛實變化,也變成觀眾眼中的迷惘困惑。若在舞台上,只要敘事設定的時空一有變化,完全是逃不過觀眾的眼睛的,觀眾便會意識到這些變化;但電影大不同,是可以無縫接軌產生幻覺的,當剪接配合場景調度,瞬間變化的時空,都像是模擬著男主角的意識流。《父親》利用這樣的手法,把一個可能過於單調無趣的故事,變得懸疑、多變、深刻,引人神往。
除了本身成功的改編與手法使然,片中兩位主角出色的演技實在功不可沒。我認為安東尼霍普金斯得獎一點也不「爆冷門」,「爐火純青」或「演技範本」這些字眼,已不足以形容他在片中光芒萬丈的表現。他時而優雅、時而多疑,時而陷入回憶,時而自己都分不清楚真偽。在悲喜之間轉換得宜又不誇張,緊緊揪住觀眾的心,尤其結尾時的那場爆發戲,又像回到嬰孩時期般令人心疼無奈。
飾演女兒的柯爾曼也很厲害,幾個簡單的情緒轉折都能精準展現了為人子女的兩難心境。《父親》成功展現了將形式與內容相輔相成的理想狀態,亦在情感上犀利又溫柔地寫下每個人都必然殘酷面對的生命議題,得獎實至名歸。
奧斯卡
最新文章
-
奇美博物館全新VR體驗《消失的法老》明年1月登場!讓人一秒置身古埃及
2025/11/18 -
紀錄片《大海浮夢》 夏曼.藍波安以身體創作的達悟詩篇
2025/11/18 -
奈良美智嘉義!12/12新港文化館25號倉庫開展
2025/11/18 -
高美館《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三大展區、近70件作品呈現「新文藝復興」
2025/11/17 -
沒有房租的一年Rent Free!在紐約免租過活一年的流浪實驗
2025/11/17 -
誘惑酒桌上的心靈活動——編輯人開的酒吧LANDED
2025/11/14 -
編輯場地氛圍,以作品提取情緒——藝術家李傑的佈展思考
2025/11/14 -
2025誠品書店十大新書暢銷榜!村上春樹長篇小說登TOP 6、榜首是這本
2025/11/14 -
百大文化基地串聯在地能量|「工藝之森:台灣工藝新銳設計展」即日起中央書局開展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