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塗翔文/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父親》:把舞台感轉為電影感
剛在奧斯卡拿下最佳男主角、改編劇本兩項大獎的《父親》,改編自編導弗洛里安澤勒自己的舞台劇。我雖未看過原劇的樣貌,但從電影裡極簡的人物、大量的對話、封閉的空間場景,大概還是可以嗅到十分濃重的舞台感。
不過轉換成電影,導演善用電影本質上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剪接與美術設計,讓這部描寫老人失智症的作品,變成一個讓觀眾真正「感同身受」的觀影過程,再加上兩位主角精湛的演技,達到了極高的完成度,而且一點也不枯躁。
83歲高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這個失智症老人,而奧莉維亞柯爾曼則是他的女兒,在面對父親漸漸嚴重的病況時,她陷入如何安排老父去處而焦慮不安的殘酷現實。電影搬演以這對父女為主的對話過程,從中揭露故事裡沒有明說的其他背景。
觀看《父親》的過程是很有趣的,安東尼霍普金斯天生的霸氣讓人很快就導入他的觀點,從他眼中,這個世界漸漸崩塌,他眼中無法掌控的虛實變化,也變成觀眾眼中的迷惘困惑。若在舞台上,只要敘事設定的時空一有變化,完全是逃不過觀眾的眼睛的,觀眾便會意識到這些變化;但電影大不同,是可以無縫接軌產生幻覺的,當剪接配合場景調度,瞬間變化的時空,都像是模擬著男主角的意識流。《父親》利用這樣的手法,把一個可能過於單調無趣的故事,變得懸疑、多變、深刻,引人神往。
除了本身成功的改編與手法使然,片中兩位主角出色的演技實在功不可沒。我認為安東尼霍普金斯得獎一點也不「爆冷門」,「爐火純青」或「演技範本」這些字眼,已不足以形容他在片中光芒萬丈的表現。他時而優雅、時而多疑,時而陷入回憶,時而自己都分不清楚真偽。在悲喜之間轉換得宜又不誇張,緊緊揪住觀眾的心,尤其結尾時的那場爆發戲,又像回到嬰孩時期般令人心疼無奈。
飾演女兒的柯爾曼也很厲害,幾個簡單的情緒轉折都能精準展現了為人子女的兩難心境。《父親》成功展現了將形式與內容相輔相成的理想狀態,亦在情感上犀利又溫柔地寫下每個人都必然殘酷面對的生命議題,得獎實至名歸。
奧斯卡
最新文章
-
在藝術裡觸草!展覽《Touch Grass》一次呈現8位國際藝術家取材自然之作
2025/10/29 -
臺灣首場國家級教育會展多元主題展現教育新風景 共創AI世代學習新願景
2025/10/29 -
兩無罣礙的柔軟自在 蔣勳新書《池上 萬安 龍仔尾 貓》正式發表
2025/10/29 -
梵克雅寶Perlée台北101開展!Perlée系列的夢幻限時體驗空間
2025/10/28 -
蜷川實花海外最大規模展覽《彼岸之光,此岸之影》明年1月台北華山登場
2025/10/28 -
舒淇首度編導《女孩》本週正式上映!獻給所有受過傷仍勇敢成長的女人
2025/10/27 -
樹火30特展「歸根」!發現「紙」的萬種面貌
2025/10/27 -
巴黎證券交易所展覽《Minimal》!百件作品呈現1960年代以來極簡藝術精髓
2025/10/27 -
宮島達男台灣首個展《無盡的生命循環》TAO ART登場!以倒數體現生死循環
2025/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