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自拍文化】自拍,自戀,自畫像:從奧斯卡最強自拍說起

2020-03-24 20:40 李長潔

圖/路透社
圖/路透社

2014年的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艾倫(Ellen DeGeneres)在典禮中場時,衝入滿是好萊塢明星的座位區,布萊德利庫柏(Bradley Cooper)舉起手機,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與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等世界巨星同時將臉湊近,這「同框」的一瞬間,號稱史上最強自拍。這次集體同框自拍照片,首先被發佈在庫柏的推特(Twitter)上,並瘋傳於各社群媒體,轉發分享三百多萬次,更造成起鬨模仿風潮。

這歡樂的自拍秀是歷史性的一刻,自拍像是某種自畫像形式,在智慧型手機普及的現在,迅速上升為常見的視覺修辭,反映出個人主義文化的高峰。儘管個人主義現象比比皆是,但透過手機鏡頭自拍所引發的,是對自戀耽美的心理狀態、自拍技術的變遷、社群媒體參與的綜合思考。

自戀的原型

早在1914年時,心理學大師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就探究了自戀情結(Narcismus),其描述一個人對待自己身體的態度,如同一般對待性客體一般地凝視、輕拂、撫摸,直到他藉此達到全然的滿足為止。自戀的人們捨棄戀愛裡(being in love)那種對客體的全力關注,反而「倒錯」地將這個凝視轉往自己。

對自我的依戀不斷地在歷史中上演,自戀的英文名稱Narcismus,便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納魯西斯(Νάρκισσος)的故事,俊美的納魯西斯拒絕了所有的女性追求,並在池水鏡面中愛上了自己的倒影,無法從池塘邊離開,終於憔悴而死。精神分析師拉岡(Jacques Lacan)甚至認為,自戀就是自我幻象的根本,我們終其一生汲汲營營地追尋著。

傳統繪畫中的自我面容

最接近自拍的藝術傳統,應該是自畫像吧(self-portrait)。自我的形象繪製,最早可追溯至埃及,作為流芳功用。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畫家們開始透過自畫像來呈現內心意識;與肖像(portrait)不同,自畫像是畫家自己執筆,以鏡象的理念表達自我的狀態,強調自我意識的甦醒和自我價值的體現,讓人脫離神而存在。

而最著名的自畫像應該屬梵谷(Van Gogh)的自畫像,它更接近自拍,在強調技法的扭曲面容上,他更加強烈、直接、生動的向外界揭示著內在深處的騷動。另一個重要的自畫像,是藝術家埃舍爾(M. C. Escher)一手持反射球體,一手描繪寫生,這幅畫包含著凸面鏡中的面容、持著球的手臂,其剪裁、變形、深淺度與視覺帶來的親密感,幾乎是當代自拍的預言。

手臂不夠長 自拍技術的變遷

攝影術發明後正式有了所謂的「自拍」(selfie),快速跑到銀鹽相機前的科尼利厄斯(Robert Cornelius),盡可能地使自己可以配合得上化學與物理的速度。從此,自拍行為沿著影像技術的發展而改變,自拍也影響著攝影工具的設計,描繪自我成為每個人都可以做的事,視為一種現代視覺文化的來臨。

從箱式相機前不確定的攝影,到躲進紛紅色的閃亮小房間裡擺出自在的姿態,在複雜編輯功能的拍貼機前,女孩們用力地演出自己的模樣。但再怎麼樣自由,也比不上能夠隨時隨地自主地控制自己的形象:第一支自拍用的機器誕生,是Sharp於2000年發售的手機J-SH04,他們在手機後方的鏡頭旁放一小面鏡子。

很快地,第一支「自拍棒」(Quik Pod)申請了專利,不斷延伸的機械手臂、180度翻轉的LCD螢幕、更寬廣的前鏡頭,讓大眾可以更加廉價、快速、隨意、即興地創作出自己的影像,就像神話裡的美少年,再也捨不得離開這人機複合的數位水岸。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技術強化了個人主義式的依戀,讓我們得以無時無刻地凝視著自己。

社群的時代 自拍的修辭

正如前述Ellen在奧斯卡典禮上的自拍場景,社群媒體的興盛更是將自拍文化推向極致的關鍵因素。自拍技術的變革與進步,促使著大量自我影像的生產,廣泛、多元的社群媒體,讓自我影像的儲存、編輯、傳播成為新的認同方式,清晰地表達著我們與他人的連結。

Facebook的時間軸讓自拍是一本日記,Instagram內建的數位修圖功能使自拍化做某種美學行動(金麟,2018),抖音則讓我們的影像變成一種節奏化、碎片化的道德衝擊。這個數位的生活架構催促著自我的媒介化,「我希望我是我」成為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問題(Chae, 2017)。

在當代,自拍已然成為一種「特殊事件」,社群媒體創造出強烈的需求與供給,命令著我們必須懂得如何表達自我與閱讀他人。社群媒體上的自拍照比起其他類型內容,更容易獲得讚數與回應,這表明自拍是一種引人注目的新媒體敘事策略,其目的是建立起某種屬於個人的品牌。因此,我們總是在個人自拍、團體自拍、戀人自拍之間擺盪,以呈現自己比起其他人,更容易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Sorokowski, 2016)。

我們所渴望的日常生活被鑲嵌在自拍技術與社群媒體的運作中,呈現為七種修辭主題:每日紀錄的「自傳型自拍」、充滿諧擬的「惡搞型自拍」、有目的性的「宣傳型自拍」、強調社交關係的「浪漫型自拍」、展現自我成長的「自助型自拍」、記錄文化體驗的「旅行型自拍」以及炫耀行動的「咖啡桌書型自拍」(Eagar & Dann, 2016)。弔詭的是,原本是表達自我的自拍修辭,似乎顛倒過來要求著我們應該如此過活。

在每一張自拍照的背後,隱藏著人類精神世界與外在社會生活之間的關聯性,其複雜化了現代社會中個人主義的極端表現,突顯了這歷史上的特殊時刻。作為一項技術,自拍是一種個人與群體、技術與文化的集合體;作為一張照片,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節慶般喧囂的讚嘆與感嘆。

最新文章

在海一方位於蘭嶼紅頭部落邊緣處遙望海、錯落芋頭田的樹林間,是島上第一間獨立書店。...

蘭嶼「在海一方」書店:與陌生讀者交朋友,用閱讀連結他方

2023/12/09
郭元益「頂級南棗核桃糕」全程純手工煉製,整體工序較以往繁瑣且耗時4倍,呈現濃郁滑...

蘇格蘭單一麥芽威士忌、巧克力界法拉利加持,郭元益頂級手工年糖夢幻獻禮

2023/12/08
「風行者」計畫為臺中捷運綠線18站專屬打造在地進站音樂。圖/台灣聲景協會提供

用公民力量推動聲音公共藝術 風行者讓世界聽見台中的聲音

2023/12/08
WILDWOOD香檳花園跨年派對邀大眾近距離震撼體驗台北101璀璨煙火。 圖/W...

500盤新焦點/WILDWOOD聖誕套餐、跨年香檳派對開賣!以直火料理搭配倒數煙火

2023/12/07
何欣潔|1985年,澎湖人,在台北求學、就業,曾任《今周刊》記者、《彭博商業周刊...

將「離島」作為方法——何欣潔談離島出版:本島的陰性敘事,以及航離港口的勇氣

2023/12/07
無印良品大立旗艦店,870坪全台最大、整理5大無印迷不能錯過的必逛亮點。phot...

無印良品大立旗艦店!5個無印迷不能錯過的必逛設計亮點

2023/12/06
由老闆呂景輝和老闆娘蔡美如創立的釉藥堂,一整面牆的釉藥試色瓷片就已讓人無法移開目...

走入深度鶯歌內裡,全新鶯歌「鶯式生活」品味美食、人情、工藝與文化傳承

2023/12/06
格蘭花格攜手昇恆昌打造生肖主題包桶原酒木龍典藏系列,30年雋永醞藏系列單桶原酒同...

行走的雪莉桶!格蘭花格x昇恆昌4款高年份單桶原酒威士忌限量上市

2023/12/05
打開二通街角館,走入典藏於日常的嘉義美好。
 圖/嘉義異鄉人提供

探索嘉義舊城區二通街角館!17間特色店家呈現城市工藝、飲食、聲音記憶

2023/12/05
《伴家久》11/25駁二開展,友善動物「伴bàn」入日常生活中。圖|高雄市動保處...

伴家久11/25駁二開展!高雄動保全新主視覺「伴」圈起友善動物關係

2023/12/05
每一輛Defender,都象徵了對自由的嚮往與追求。圖/JLR Taiwan提供

駕馭Defender探索秘境擁抱山林,爲生活延展更多可能、讓心不受拘束!

2023/12/01
開箱「城市美術館」誠品生活480!12/1起開放體驗,還有3米「耶誕書」飄濃濃耶...

開箱城市美術館台中「誠品生活480」!12/1起開放體驗

2023/11/30
全新酒吧 Petit Petit位於台中 PARK2 草悟廣場的隱密綠洲,以迷人...

「Petit Petit」台中全新酒吧PARK2草悟廣場亮相!本事製作所打造城市小酌綠洲

2023/11/30
第15屆大港開唱3/30、31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盛大登場!首波陣容大公開,相隔八年...

2024大港開唱3/30、31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登場!首波出現草東沒有派對

2023/11/29
透過現場展品與說明、影片,可以深入了解「小店永豐」計畫中,各小店在地方的努力。記...

小店永豐故事展 首站台中興大分行啟動:關注台灣默默努力的小店 讓民眾認識它的溫暖可愛

2023/11/29

【本期發刊】在離島創造明日的可能:從島嶼出發的視野,可以是無限

2023/11/28
星巴克沙鹿北勢門市全台首家獲得Greener Store認證,提供不一樣服務的星...

星巴克沙鹿北勢門市11/28開幕!25週年紀念店、全台首家Greener Store

2023/11/28
Matiere Premiere小眾香水不撞香,一韻到底還原自然氣息的10款淡香...

Matiere Premiere小眾香水不撞香!一韻到底還原自然氣息的10款淡香精

2023/11/2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