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獨角獸計畫李惠貞/我們為何而工作

2022-02-10 09:33 李惠貞

寫下這個標題時,我已工作30個年頭。在這悠長的歲月中,真正令我厭惡工作、不想起床上班的時間,前後加起來不到半年。每當我這麼說,總引來不可置信的眼光,但那不代表輕鬆好過,我的工作經驗和每個人一樣,是無數汗水和淚水累積的過程。五年前從上班族變成獨立工作者,很多朋友看我過得自由,以為我退休,事實上「退休」從未在我的腦海浮現過。

然而我並不是工作狂。前陣子讀到一篇文章,科學家說,我們能聽到聲音,是因為音波中的間隙,是因為空白,聲音才能被我們聽見。(1)對我來說,使用時間的方式也是如此,餘裕(閒暇)和填滿(工作)一樣重要。

我想是我們看待工作的角度有所不同。

李惠貞|出版界資深工作者,《Shopping Design》前總編輯。「獨角獸計...
李惠貞|出版界資深工作者,《Shopping Design》前總編輯。「獨角獸計畫」及「工作相談室」經營者。著有《成為自由人》、《給未來的讀者》。2021年和女兒合著《和媽媽互相喜歡的日子》、《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 圖/陳德信攝影、《康健》雜誌提供

生存,還是生活?

工作的目的似乎是個不需費心思索的問題,無非是為了生存、賺錢。但是,生存和賺錢只回答了一部分,即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絕對需求——「食物、水、溫暖、舒適、陪伴和安全」(2)絕對需求並非無窮無盡,畢竟當我們吃飽了之後,更多的美食能帶來的滿足感非常有限。

對現代人來說,絕高比例的庸庸碌碌是受相對需求所驅使,「這種需求讓人們亟欲『和左鄰右舍比排場』,在職場取得升遷,買更豪華的房子,開更名貴的汽車,成為更呼風喚雨的人。」如《為工作而活》書中所指出,「正是這種需求激勵我們在絕對需求得到滿足後,仍毫不鬆懈地加倍努力。」(3)相對需求是無止盡的。

「像芎瓦西人這樣的狩獵採集民族,通常營養充足,壽命比多數農業社會的人更長,而且每週鮮少工作超過15小時,能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休息和休閒活動上。」(4)

什麼是進步?進步應該意謂著使我們過上更好的生活,工作也是同樣的目的。可回頭看人類演進的歷史,我們不免疑惑,科技的進步幫助我們省下許多時間,我們有因此比較不忙嗎?省下來的時間都到哪兒去了?「更好的生活」實現了嗎?「為什麼在一個空前富裕的年代,我們滿腦子想的仍舊是匱乏?」(5)

透過閱讀,持續抱持著對「探索自己」的好奇。 圖/李惠貞提供
透過閱讀,持續抱持著對「探索自己」的好奇。 圖/李惠貞提供

限制,還是綻放?

社會上有很多觀念從我年少時期至今幾乎沒有變過,其中最根深蒂固的是一種線性思考——所有當下都在考慮未來的投資報酬率。因此大學成為職業預備所,而非探索自己、擴大世界觀的學習場域;因此許多家長眼中只容得下少數幾「有前景」的科系,就職者也只是為了符合社會期待,從未就其他可能性去思考自己的人生。

「為你好」是個緊箍咒,然而這明顯存在著邏輯問題,每個人用以判斷好或不好的標準,僅來自於個人經驗(或甚至只是聽來的),有哪對父母能說自己全然清楚世界上所有奧秘、知曉未來每一個變數?因此我們是用窄化的認知去形塑一個更窄化的生命,這是限制,不是成長。

傳奇電影人彼德.金納在《教父》電影中,交錯剪接受洗儀式與刺殺場景,並做出讓教堂管風琴樂聲貫穿整個段落的決定。這電影剪接上偉大的一刻,得益於他的音樂背景,而非電影知識。(6)創投Airbnb的資訊界巨人保羅.格雷姆,大學唸的是哲學,後來又就讀羅德島設計學院,並在佛羅倫斯藝術學院學習繪畫。雖然他擁有應用科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但我們很難說他現今的成就應歸功於哪一個階段。(7)

「『想法』並不是有可辨別界線、一瞬間產生的成品⋯⋯任何想法其實都是我自己和我邂逅的人事物之間不穩定、瞬息萬變的交錯。」(8)體驗生命的過程,才是一個人能夠擁有理想職業發展的最重要資產。

恐懼,還是愛?

《是你讓工作不一樣》書裡有個溫暖的案例。一對年輕夫妻的孩子麥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小小的身體接受過多次手術。手術過後需要大量休息,但對這對父母來說,在病房的日子很難放鬆,除了不時有護理人員進來,還有粗手粗腳的清潔人員,把好不容易睡著的孩子驚醒。然而,他們在費城的醫院遇到了一位特別的人。這位名叫摩西的清潔人員總是小心翼翼地開門,如見到孩子醒著,他會去自我介紹,用自己的工作分享一些清潔小智慧、並鼓勵他一定會愈來愈好。當一家三口離開醫院之後,母親心中列了一份感謝清單,她把第一張謝卡寄給了摩西。

「對其他人來說,麥肯是病患,或是一件工作、一個麻煩,但對摩西來說,他是個人。」(9)

我們的言行經常來自兩種根源:恐懼或愛。很多時候,人們工作的原因是前者,不論富人或一般人,皆因為「害怕不夠」或「害怕被奪走」而成為只有工作而沒有生活的人。可是,不斷追逐「消費更多」或「擁有更多」,並不能保證幸福。

摩西是另一種工作者,他從愛出發。他的存在幫助了一個家庭,他使自己的工作得到尊敬。他的薪水可能不夠他買很多東西,可是他直接到達我們賺錢所為抵達的境地,那是他立足的地方,不需追求。

《先知》說:「自你心中抽絲織布,就好像你心愛的人將要穿它;以關切之情造屋,就好像你心愛的人將要住進去;溫柔地播種、快活地收成,就好像你心愛的人將要吃那果實;在所有你製作的東西中注入你心靈的活氧⋯⋯工作是愛的具體化。」(10)

世上沒有完美的工作,如果我們全心投入,我們自己就能定義完美。只要工作的原點不是來自於盲從,我們持續抱持著對「探索自己」的好奇,不被無法滿足的需求所奴役,任何工作都能使我們更靠近生命的本質。

能夠工作,其實是幸福的。

(1)《追尋寧靜》,喬治.普羅契尼克著,韓絜光譯,漫遊者文化

(2)、(3)、(4)、(5) 《為工作而活》,詹姆斯.舒茲曼著,葉品岑譯,八旗文化

(6)《剪接師之路》,賈斯汀.張著,黃政淵譯,漫遊者文化

(7)《用藝術力突破商業瓶頸》,增村岳史著,楊明綺譯,典藏藝術家庭

(8)《如何「無所事事」》,珍妮.奧德爾著, 洪世民譯,經濟新潮社

(9)《是你讓工作不一樣》, 大衛.史特、坦納機構著,許恬寧譯,時報出版

(10)《先知》,紀伯倫著,王季慶譯,賽斯文化出版

◎責任編輯:胡士恩

最新文章

黛咪摩爾在「懼裂」飾演過氣明星,慘遭羞辱。圖/Catchplay提供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黑白大廚》由80位具獨特烹飪見解的「黑湯匙」無名廚師對決20位「白湯匙」菁英主...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北一女光復樓在校友們及建築師的努力下,整修這座老建築,重現昔日的光榮。圖/李清志...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艾蜜莉在巴黎」第4季。圖/Netflix提供

雀雀/艾蜜莉在巴黎4:在對的時間問世「你的巴黎不是你的巴黎」

2024/10/05
「今夜一起為愛鼓掌」中,陳嘉樺(左)、楊祐寧飾演夫妻檔,網友讚火花十足。圖/壹壹...

雀雀/台劇「今夜一起為愛鼓掌」演技派掌舵 直面觀眾談性談心

2024/09/21
種種因素交錯衝擊,持續多年的餐飲榮景開始趨緩,餐飲「小」時代逐步來到。圖/葉怡蘭...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迎接,餐飲「小」時代

2024/09/16
「度華年」劇照。圖/摘自度華年官方微博

雀雀/大陸古裝偶像劇「度華年」 隱含當代既視感與警世意味

2024/09/14
在麵包業的龐大商機背後,獨立麵包店如何面對超市與超商夾擊?圖/Ying C. 陳...

Ying C. 陳穎/麵包產值巨大、商機無限?淺談獨立麵包店的危機與前景

2024/09/12
「國民老公」許光漢飾演冷血的反派殺手「Mr. Smile」,李光洙演技大變身。圖...

雀雀/戲劇性,是共通的國際語言:許光漢話題韓劇「無路可走:輪盤賭」

2024/09/07
楊旭文(左)、楊志剛主演「唐朝詭事錄」。圖/iQIYI國際站提供

潘光中/話題劇《唐朝詭事錄》 打破熱門IP與流量演員迷思

2024/08/31
呷米餐廳的食材,來自友善環境的農業生產者。圖/呷米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友善複利在人間:JIAMI呷米

2024/08/25
許光漢(左二)主演「正港分局」。圖/Netflix提供

正港分局/雀雀劇評:台劇豪華陣容同樂會 木曜4超玩認真演

2024/08/24
台灣咖啡風氣之盛、品味之高、能量之大,由得人從城到郊,走到哪喝到哪。圖╱葉怡蘭提...

飲食作家葉怡蘭/再偏遠也總能尋出一個所在:到處喝咖啡

2024/08/18
李璇(左)、金士傑在「Q18量子預言」劇中有段百歲人瑞愛情。圖/三立提供

雀雀劇評/科技來自人性 台劇「Q18」與觀眾一起歷經人生課題

2024/08/17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讓我更深刻地思考了肖像的意義;我發覺,肖像不僅僅是對個體的記錄,...

藝術收藏家姚謙/透過肖像畫,閱讀別人也閱讀自己

2024/08/15
「鬼才之道」劇照。圖/牽猴子提供

鬼才之道/塗翔文影評:台灣類型電影 展現成熟樣貌的里程碑之作

2024/08/13
成田特快Nex列車,是成田機場進東京都的重要動線,這輛車正面造型有如鋼彈機器人,...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有特色的「城市迎賓列車」 帶給觀光客美好的第一印象

2024/08/12
日本動畫「我推的孩子」。圖/截自X/『【推しの子】』TVアニメ公式

雀雀/追星追到下輩子!「我推的孩子」揭秘演藝圈生態

2024/08/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