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咒》:揭開人何以比鬼更恐怖的邪教心魔
恐怖片在台灣市場向來是票房的強心針,但這類型從80年代開始,歐美日締造了多部經典後,恐怖類型就很難跳脫公式,無論民俗、都市傳說、地縛怨念等都已被拍了多次。
對恐怖迷來講,從「鬼店」到近年的「仲夏魘」、「哭聲」等傑作就已達到了恐怖劇情片的高峰,至今讓恐怖片迷不致失望的多是在形式上的翻玩與創意度。
賣座片「咒」成功在它完成了一個形式上的創意,導演的手法是直接與觀眾溝通,女主角只是一個容器或通道一般,使得觀眾感受的是片中無所不在的邪教儀式感已滿溢出了故事外,破除過往觀眾只是在獵奇式地觀賞不同。關於這點,「咒」的確在台灣向來中規中矩的民俗恐怖片中殺出一新的故事講法。
這樣對觀眾唸咒與對話的偽紀錄片手法,使得主角最後的安危已非主要命題。電影聰明地將演員極素人化,無論妝髮、居家都非常社區感,一開始也不刻意設定在某一陰森住家,主配角的分配戲份也不致讓人快速站隊與移情。
電影的前半如你在看一新聞特輯,也幾分像綜藝節目的鬼故事單元,就是有種濃郁的生活感。讓它的主角其實並非那驚惶的母親,而是邪教本身。也因為片中沒有夠強的角色重量,讓人更直面的是片中人們逐個神智錯亂的過程。
這讓觀眾都一起陷入錯亂,加上場域的熟悉,及以打破觀眾的安全感為目標來發展的敘事,都推翻了類型片中觀眾的認知。如女主角在跟你對話與傳遞訊息時,同時也帶你進入了她以為躲進安全的巨大不安中。這算是發揮了偽紀錄片的最大迷障感。
對於長年是恐怖粉的觀眾來說,此部手法新鮮有趣,打破了既定公式。對湊熱鬧的觀眾來說,「咒」的確完成了恐怖片的娛樂性,讓人直面了六神無主與心神混亂的過程。如今關於邪教題材的影視作品頗多,但它更進一步讓人感受到當人的內在意志空無時,是什麼都可以進駐的,甚至可如鬼月周年慶一般鬼魅橫行。
有人將此部與「薩滿」相比,其實本質不同,後者是隱喻人往往不知自己正信拜了什麼,而這部則是人由於內在的空無,從而被人與鬼控制都無法自拔,兩部各有深意。
最新文章
-
藝術收藏家姚謙/凝視觀音山:變幻之間,書寫屬於自己的心靈故事
2024/11/28 -
塗翔文/金馬61:婁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反映出的創作勇氣與堅持
2024/11/2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天母萬聖節傳統:有趣而難得的社區文化特色
2024/11/18 -
雀雀/從「俗女」到「影后」看嚴藝文的全面升級
2024/11/16 -
塗翔文/「在熙的男,朋友」:初階同志議題 有哭有笑吸引觀眾
2024/11/11 -
雀雀/「X!又是星期一」:職場甘苦談 看見台灣喜劇的脈絡
2024/11/09 -
Ying C.陳穎/米其林摘星後加速倒閉?再談餐飲評鑑的兩面性
2024/11/07 -
雀雀/台劇「人生清理員」:描繪百態,每個人都該是自己的人生清理員
2024/11/02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新世代建築職人」:建築職人風潮的復興
2024/10/27 -
潘光中/《長樂曲》:剖析「小而美」古偶劇 高熱度絕非天外一筆
2024/10/26 -
藝術收藏家姚謙/一件收藏品的旅行
2024/10/23 -
藝術收藏家姚謙/人色:人物描繪,反應人們對自我認知的演變
2024/10/17 -
于國華/「靠鵝養大」返鄉創「鵝舖子」:餐桌上的向天歌
2024/10/14 -
雀雀/「黑白大廚」:動人廚師故事與華麗對決 讓韓食文化推向國際
2024/10/12 -
Ying C. 陳穎/法國知名老店為何接連陷入困境?談體驗行銷與創造情感連結的重要
2024/10/10 -
馬欣影評/「懼裂」:當黛咪摩兒掉進了「富江」的增殖世界
2024/10/07 -
製作人詹仁雄/韓綜「黑白大廚」拆解:把事情「搞大」,就對了!
2024/10/07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成熟的社會 才懂得欣賞老房子
2024/10/05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