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咒》:揭開人何以比鬼更恐怖的邪教心魔
恐怖片在台灣市場向來是票房的強心針,但這類型從80年代開始,歐美日締造了多部經典後,恐怖類型就很難跳脫公式,無論民俗、都市傳說、地縛怨念等都已被拍了多次。
對恐怖迷來講,從「鬼店」到近年的「仲夏魘」、「哭聲」等傑作就已達到了恐怖劇情片的高峰,至今讓恐怖片迷不致失望的多是在形式上的翻玩與創意度。
賣座片「咒」成功在它完成了一個形式上的創意,導演的手法是直接與觀眾溝通,女主角只是一個容器或通道一般,使得觀眾感受的是片中無所不在的邪教儀式感已滿溢出了故事外,破除過往觀眾只是在獵奇式地觀賞不同。關於這點,「咒」的確在台灣向來中規中矩的民俗恐怖片中殺出一新的故事講法。
這樣對觀眾唸咒與對話的偽紀錄片手法,使得主角最後的安危已非主要命題。電影聰明地將演員極素人化,無論妝髮、居家都非常社區感,一開始也不刻意設定在某一陰森住家,主配角的分配戲份也不致讓人快速站隊與移情。
電影的前半如你在看一新聞特輯,也幾分像綜藝節目的鬼故事單元,就是有種濃郁的生活感。讓它的主角其實並非那驚惶的母親,而是邪教本身。也因為片中沒有夠強的角色重量,讓人更直面的是片中人們逐個神智錯亂的過程。
這讓觀眾都一起陷入錯亂,加上場域的熟悉,及以打破觀眾的安全感為目標來發展的敘事,都推翻了類型片中觀眾的認知。如女主角在跟你對話與傳遞訊息時,同時也帶你進入了她以為躲進安全的巨大不安中。這算是發揮了偽紀錄片的最大迷障感。
對於長年是恐怖粉的觀眾來說,此部手法新鮮有趣,打破了既定公式。對湊熱鬧的觀眾來說,「咒」的確完成了恐怖片的娛樂性,讓人直面了六神無主與心神混亂的過程。如今關於邪教題材的影視作品頗多,但它更進一步讓人感受到當人的內在意志空無時,是什麼都可以進駐的,甚至可如鬼月周年慶一般鬼魅橫行。
有人將此部與「薩滿」相比,其實本質不同,後者是隱喻人往往不知自己正信拜了什麼,而這部則是人由於內在的空無,從而被人與鬼控制都無法自拔,兩部各有深意。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
潘光中/驚悚題材也能說出溫情故事 漫改韓劇《照明商店》探究生與死的模糊界線
2024/12/21 -
塗翔文/「優雅的相遇」:另一種疫情故事
2024/12/16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生活俯拾皆樂—在佛羅倫斯買菜
2024/12/15 -
雀雀/話題韓劇「現在撥打的電話」:現實永遠都比戲劇更不可思議
2024/12/14 -
雀雀/「一箱情緣」敘事展暖力 受傷靈魂得以安棲
2024/12/07 -
Ying C. 陳穎/當社群成主流 「專業食物攝影」還有未來?
2024/12/04 -
雀雀/音樂愛情劇「彈一場完美戀愛」跨國合作台劇新體質
2024/11/3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