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金弘的花生芝麻城堡 堅毅與愛心打造美味魔法

2022/04/22 于國華

金弘麻油花生行產品多樣,瓶貼都採用插畫作品。圖/于國華提供
金弘麻油花生行產品多樣,瓶貼都採用插畫作品。圖/于國華提供
朋友拿出一片金弘黑芝麻糖,拆開塑膠袋;一旁的我竟然聞到芝麻香氣。我很愛芝麻,但這樣的「相遇」匪夷所思。我買了金弘的麻油、芝麻醬、花生醬,又約第三代經營者黃筑憶帶我參觀工廠。

廠房的核心是一座磚造窯爐,烤芝麻的金屬桶在柴火烈焰上滾動,熱氣逼人。筑憶指著火說:「是不是很像『霍爾的移動城堡』的火魔卡西法?」我點點頭。這座工廠,的確令我想到宮崎駿筆下,巫師霍爾的那座神奇城堡。

筑憶掌理店務,從選料進貨到生產銷售全包。客人不斷、電話不停;櫥櫃裡的產品,差不多就是一天賣完的量。客人指名購買芝麻醬、花生醬,現場裝瓶封口。

看來金弘麻油花生行生意很好?筑憶大笑說:「我的專長是貸款,還負債兩、三千萬元!」

筑憶的祖父十二歲在北港學藝做油;後來當上師傅,各家油行搶著請他。得到媽祖指示到潮州創業,祖父帶著妻小南下,剛開始用簡單工具炒花生和榨油販售,後來借錢建工廠,才有了金弘麻油花生行。

金弘曾經非常賺錢,後來阿公沈迷台灣的民間金錢遊戲,廠房抵押、負債累累、兒女四散,只有筑憶的媽媽留下打理工廠。為了周轉,媽媽不斷借新債還舊債,最後債務都轉到筑憶媽媽的名下。

「小時候黑道上門要錢,潑油漆、灑冥紙,什麼都見過。」筑憶說,媽媽怕債主嚇到小孩,堅持每天接送上、下學,直到孩子上高中;休息和假日陪孩子看電視、看電影、聊天。筑憶說,雖然家境清貧,滿身都是被同學嘲笑的麻油雞味道,但在媽媽照顧下,依舊能夠感受生活的美好。

離家北上念大學,看到一部食品安全紀錄片,徹底震撼了筑憶。從小在工廠長大,她知道紀錄片的故事只是冰山一角。她輟學回家幫媽媽經營工廠,生產安全的食品,教導消費者如何選擇。

扛起家業十多年了,筑憶走進田裡認識農夫、參與農作,保價收購優質的芝麻和花生;連結理念相同的店家,舉辦食品安全教育活動。她聘請設計師、用插畫美化產品包裝,貸款更換老舊設備、提升傳統柴烤和冷榨製程品質。筑憶說,以前不會算成本,堅持品質但一直虧錢;會計師重新訂了價格,又造成老顧客流失。幸好還有一批客戶支持金弘的理念,令她很欣慰。

走出金弘,看見筑憶在店裡招呼客人,又想起《霍爾的移動城堡》。故事主角、帽子店的長女蘇菲,承擔家業、照顧身邊每一個人;筑憶也是一樣,金弘是她的城堡,用堅毅和愛心讓花生芝麻成為魔法,照料每位顧客的口味和健康。

金弘麻油花生行第三代黃筑憶,花生和芝麻維持傳統柴烤做法,香氣飽滿。圖/于國華提供
金弘麻油花生行第三代黃筑憶,花生和芝麻維持傳統柴烤做法,香氣飽滿。圖/于國華提供

于國華

萬物發酵、人間有笑: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訪大稻埕「發酵迷 Fermeny」

萬物發酵、人間有笑: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訪大稻埕「發酵迷 Fermeny」

2020/07/06
【寫在後疫情時代】于國華/疫情過後,大家都是李子柒

【寫在後疫情時代】于國華/疫情過後,大家都是李子柒

2020/04/28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一瓶老松漬豆腐乳,引領探尋200棵古松林立的拂水山莊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一瓶老松漬豆腐乳,引領探尋200棵古松林立的拂水山莊

2020/09/03

最新文章

《狂醫魔徒》劇照。圖/Disney+ 提供

雀雀/《狂醫魔徒》進入主角的沈浸式情緒 共踏天才怪醫狂暴旅程

2025/07/05
大班樓主理人葉一南(左)與已故作家、美食評論家蔡瀾先生(右)交情甚篤。圖/葉一南...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我們與惡的距離II」劇照。圖/CATCHPLAY+ 提供

雀雀/台灣感性《我們與惡的距離II》為「最美的風景」升級

2025/06/21
排隊問題是參觀世博會的一大試煉。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我剛從「世博地獄」回來

2025/06/16
真人版「馴龍高手」劇照。圖/UIP提供

塗翔文/「馴龍高手」:真人版情感力量全面升級 喚起大人世界共鳴

2025/06/16
《無赦之仇》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無赦之仇》角頭修羅道 韓國影劇呈現地獄朝鮮樣貌

2025/06/14
你會在避難包中放入自己喜歡的零食點心嗎?又是哪些呢?圖/Ying C. 陳穎提供

陳穎Ying C. /戰爭與日常:避難包中的能量與慰藉

2025/06/13
鄭宜農。圖/邊走邊聽有限公司提供

樂評人左光平/鄭宜農 以音樂畫記人生圓缺

2025/06/09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