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地下電影X方郁婷、李沐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9「保持純粹,新演員就位」
當我們談論新演員,我們試著不只用一種標準——不僅以年齡和資歷為依據,而更在乎是什麼醞釀了那些「嶄新氣息」——它也許與年齡脫不了關係,但它也可能歸因於創作能量的改變和積累,或是卸下種種外在身份的、純粹是創作者(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與惺惺相惜。
本期專題從多元角度認識台灣演員,透過多位人物訪談、連線對談、日常生活跟拍,以及三位影評評論和三位導演第一人稱説故事視角,去挖掘、去看見不同演員的「新」,感受演員們「成為自己」與「角色扮演」的不同魅力,以及背後熱衷於表演、取材於生活,在平穩中不斷突破的追求。
在尚未累積太多作品,被觀眾看見、被獎項肯定之前,一個演員的潛力要從哪些細微之處發現?是擁有定義、深化角色的加乘能力?是氣質的難以歸類與不可取代性?是經歷多變角色皆能靈活演繹的包容力?此篇借重影評的眼睛,窺看這個時代演員的多元特質,看那些在近年台灣影劇作品中、他們偏愛的潛力演員,正為台灣影視帶來什麼驚喜與期待。
天賦加上努力,潛力演員展現包容性
書寫「心目中的兩位台灣潛力新演員」這題,我瞬間確信的名字,是李沐與方郁婷。她們擁有天賦,也懂得努力,禁得起鏡頭之後導演的凝視,對得起銀幕之前觀眾的觀看,而在光影魔法以每秒24格節奏跳動的電影院中,甚至無需細膩檢視,所謂的「銀幕魅力」就一目了然。
方郁婷:享受演戲樂趣的天生演員
「未來妳想繼續演戲嗎?」去年11月在《美國女孩》金馬獎慶功宴,我這樣問了當時年僅15歲,橫空出世獲得最佳新演員的方郁婷。
方郁婷面對我的問題,童趣地笑著看我。在這樣的笑容中,我不禁想著,方郁婷與身俱來的靈動氣質、澄澈眼神,成了角色「梁芳儀」的渾厚底蘊。這份渾厚底蘊,讓方郁婷的演出不負每顆鏡頭,尤其當故事走至體罰衝突,方郁婷緩緩落下的淚滴,烘托出文化拉扯的傷痕,安靜地撐起這顆特寫,細膩地在「第三文化兒童」的糾結中,道出這首不近人情、不服水土、不合時宜的青春詩篇。這份渾厚底蘊,也讓方郁婷對戲影后林嘉欣時不落下風,戲中這對母女相愛相殺、互為表裡,映照出「愛/恨」、「死亡/成長」一體兩面的和解可能;尤其片尾掏耳朵的親密,「我愛妳」成了背後的影像張力,觀眾透過方郁婷的表演,得以望見女孩心事的溫柔。
我會說方郁婷是「天生演員」——她不懼鏡頭、口條自然、懂得收放、表演極富層次,最重要的是,她的眼神會說故事。
最後,回到慶功宴的提問,這名「美國女孩」雖然還年輕,但童語透著「沒在跟你開玩笑」的堅定語氣,笑著回答:「會!演戲很好玩,我想繼續演戲。」
李沐:包容角色的萬千情緒
相較方郁婷的「素」,李沐成名前已是半職業演員,但誰都無法否認,《誰是被害者》的「江曉孟」成為李沐的標誌性角色——拖著對父親的執念抑鬱,走進觀眾的心窩深淵。江曉孟讓李沐抱回金鐘「最具潛力新人獎」,記得李沐在慶功宴一身白襯衫,剔透的活潑與江曉孟判若兩人,這刻就知道,李沐真的能「演」,能將與自身個性極為反差的角色,演得氣定神閒。
「當然是外星人!」慶功宴被問到想挑戰的角色,李沐不加思索的這樣回答。不過,離開江曉孟的李沐未如願演出外星人,反倒成為《青春弒戀》的「陳玉芳」。陳玉芳與江曉孟,有著父親疏離、獨立早熟、寂寞青少女的共同點,也是李沐轉譯的角色狀態;李沐是此片的少數亮點,尤其淋雨走進電話亭的這場戲,角色靈魂深處的渴望,透過李沐的姿態具體化,那是點綴著甜蜜的憂傷——就此,觀眾窺見了美麗與哀愁。
揮別陳玉芳與江曉孟的灰色,李沐在《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迎來「項微心」。片中滿溢「青春校園愛情」的討喜模樣,證明李沐也能擁抱粉色系,譜出曖昧躁動的高中戀曲。
從上述三部片,會發現李沐曾行徑死亡幽谷,也闖入過戀愛花園,變化跨度之大,而李沐的特質深似海,包容角色萬千情緒,集結成「李沐式」的獨特表演。隨著經驗增長、生活積累,李沐會是能駕馭各種角色的演員,而我已開始期待李沐版本的外星人。
◎責任編輯:胡士恩、林亞璇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投幣式咖啡機的浪漫
2023/12/03 -
佩姬說靈魂/連結豐盛的關鍵之鑰!阻擋你富足的,實則為你毫無意識的──「討好」
2023/11/28 -
塗翔文/「金馬60」驚奇連連:期待台灣電影更好,讓金馬獎繼續寫歷史
2023/11/27 -
Ying C. 陳穎/誰是下一個暢銷食譜書作者?從美國經驗看台灣出版市場
2023/11/22 -
雀雀/ Netflix 「此時此刻」:愛情影集的奢華嘗試 台灣演員圖鑑展現群星魅力
2023/11/18 -
飲食作家葉怡蘭/遍地開花—無酒精佐餐飲
2023/11/17 -
雀雀/台劇「美食無間」掀追劇熱潮 美食就是台灣最強文化力
2023/11/11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普椿農場:自然的療癒 實踐共善循環
2023/11/10 -
藝術收藏家姚謙/「Sapphic Paris」:巴黎 隱戀─走訪女畫家瑪麗‧羅蘭珊Marie Laurencin展覽
2023/11/08 -
樂評人左光平/專注就很迷人的寶藏歌者—徐佳瑩
2023/11/06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社會住宅與公共藝術 文化創新潛移默化
2023/11/04 -
影評人馬欣/《惡女》:「誰是惡女」的辯證,凸顯社會對女性的狹隘評比
2023/10/30 -
雀雀/韓劇「大力女子姜南順」:安放觀眾願望 聚焦韓國女性獨立生活之作
2023/10/28 -
Ying C. 陳穎/你今天被社群分享「業配」了嗎?淺談餐飲界的商業置入
2023/10/25 -
佩姬說靈魂/其實你不需要「裸辭的勇氣」,我保證明年就不幹了,但為何那個明年總是不來?
2023/10/23 -
影評人塗翔文/宮﨑駿「蒼鷺與少年」:「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隨心所欲不踰矩般的如臻化境之界
2023/10/16 -
飲食作家葉怡蘭/最美海岸公路,台灣?
2023/10/16 -
雀雀/台劇「有生之年」:演活「高嘉岳」獨樹一格角色魅力 吳慷仁豐富的年度成績單
2023/10/1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