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作者

溫溫凱/地下電影

待過電影雜誌社、電影發行商,曾任金馬影展第4屆亞洲電影觀察團,過著電影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的日常。因麥可漢內克改變對影像世界的看法與想像,相信電影是每秒24格的謊言,也甘願一頭栽進謊言中。文章散見500輯、換日線、關鍵評論網、電影神搜、CATCHPLAY+等各大電影媒體平台。
FB粉絲專頁:地下電影

共發表26篇文章

地下電影/2023坎城影展主競賽:破紀錄的女性影人入選,名導回歸大開明星派對

2023年第76屆坎城影展在4月13日公布官方單元的入選作品,由影展藝術總監Thierry Frémaux和新任主席Iris Knobloch連袂揭曉官方片單。今年打入坎城主競賽單元,角逐最高榮譽金棕櫚的作品共計19部,參賽導演的國籍比例相對平衡,不若去年威尼斯影展那般厚愛美國、英國等英語系國家。不過,近年於世界影壇極為搶眼的韓國電影,則是缺席本屆主競賽。...

2023-04-14 16:27

地下電影/2023第95屆奧斯卡的啟示:《媽的多重宇宙》航向新時代,影藝學院擁抱的「破格」、「創新」與「顛覆」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於台灣時間13日公布得獎結果,倘若稍微有所關注的讀者,恐怕社群版面早已充斥《媽的多重宇宙》的消息,此片橫掃奧斯卡7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剪輯、原著劇本。...

2023-03-14 21:15

地下電影/談《日麗》的「背面」與不理解,那是記憶深處的共感經驗

《日麗》是關於「記憶」、「抑鬱」以及「不理解」的電影。故事將背景放置於土耳其假期的淡藍色天空底下,11歲的蘇菲(法蘭琪柯芮 飾)以及將滿31歲的卡倫(保羅麥斯卡 飾),在旁人眼中似兄妹的父女攜手在假期度過生日,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為這個故事套上了一層蜜糖色的濾鏡,而這個蜜糖色濾鏡,是屬於童年往事的記憶,記憶緩緩地遭致影像封存——底片的顆粒、拍立得的即時性,都成為這個蜜糖記憶中,不可或缺的多重質地。而倘若要為《日麗》寫下一句註解,我會說,這是盛夏泳池邊的一道沁涼,躁動之中帶著靜謐憂傷的電影。...

2023-02-18 20:30

地下電影/2023第95屆奧斯卡入圍分析:《媽的多重宇宙》領銜亞裔衝出重圍,男性導演的全數制霸與亮點、遺珠

第95屆奧斯卡入圍名單於台灣1月24日晚間公布,近年迅速崛起的獨立製片公司A24,旗下的種子選手,由雙導演關家永、丹尼爾舒奈特執導的《媽的多重宇宙》入圍11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2位)、原創劇本、剪輯、服裝設計、原創配樂、原創歌曲,成為本屆奧斯卡提名階段最大贏家,也是今年唯一一部突破雙位數提名的電影。...

2023-01-26 14:50

地下電影/原來《花樣年華》與《在車上》是同一部電影,談王家衛與濱口竜介的虛實關係

2000 年的《花樣年華》近期在台灣重映,反覆再看幾遍之後,對我而言,它與 2021 年的《在車上》,基本上是同一部電影。因為,導演王家衛與濱口竜介,都在片中創造一個凌駕於角色之上更巨大的假/幻象,人物皆在與「虛」的關係對話、與「假」的情愫拉扯,而在這種虛假的對立關係中,藉以試圖逼近真實。...

2022-10-05 23:01

地下電影/史蒂芬史匹柏新作《The Fabelmans》笑傲多倫多影展,為何各界已稱是奧斯卡大熱門?

隨著歐洲義大利的威尼斯影展落幕,北美的多倫多影展也於日前劃上句點,而在多倫多影展之中,最具指標性意義的「觀眾票選獎」(People’s Choice Award),今(2022)年由名導史蒂芬史匹柏的新作《The Fabelmans》拿下,獲得此獎,也幾乎可以宣告,今年獎季到明年奧斯卡收官之戰,史蒂芬史匹柏將會是最炙手可熱的名字。...

2022-09-22 20:10

地下電影/2022威尼斯影展主競賽得獎分析:女性影人持續高奏凱歌,柯林法洛、凱特布蘭琪備受關注

甫於稍早落幕的2022第79屆威尼斯影展,以美國女星茱莉安摩爾領軍的主競賽評審團,將象徵最高榮譽的金獅獎,頒給美國女性影人蘿拉柏翠絲的《All the Beauty and the Bloodshed》,替本屆影展劃下句點。...

2022-09-12 19:40

地下電影/《不!》:原來喬登皮爾這次不走驚悚路線——透過「電影」的「電影」展示了愛與魔幻

「So long cowboy」(再見了,牛仔)——《不!》喬登皮爾 曾執導《逃出絕命鎮》、《我們》的喬登皮爾,透過這兩個作品證明了自己是當代好萊塢最具原創性的導演之一,而喬登皮爾在今(202...

2022-08-25 15:10

地下電影/2022威尼斯影展主競賽:串流大軍壓境,豪華的明星派對隱含傾斜不均的隱憂

2022第79屆威尼斯影展26日揭曉官方片單。今年打入主競賽單元,角逐最高榮譽金獅獎的作品共計23部,其中純來自美國製作的作品就佔了7部,包含諾亞鮑姆巴赫的《White Noise》、戴倫亞洛諾夫斯基的《The Whale》、安德魯多明尼克的《金髮夢露》等作,讓水都強勢打響進入9月後的北美獎季前哨戰。...

2022-07-29 15:25

地下電影/《分手的決心》:朴贊郁是個壞壞的浪漫胚子,從死亡幽谷的情深中說著「我愛你」

以《我要復仇》、《原罪犯》、《親切的金子》「復仇三部曲」獨步世界影壇的韓國電影作者朴贊郁,今(2022)年交出新作《分手的決心》,對於此片,左思右想,大概只有一個結論——朴贊郁真是個壞壞的浪漫胚子。...

2022-07-19 15:21

地下電影/《嬰兒轉運站》:偷窺之後的真實,是枝裕和的不法之徒揭示了「家庭」意象

一名纖細瘦弱的女子(李知恩),在滂沱暴雨之中緩步逆行向上,這顆鏡頭加倍渲染了《嬰兒轉運站》的片頭,導演是枝裕和試圖將抑鬱、絕望堆疊成影像的潮濕底蘊,在雨聲的吵雜環境音中,觀眾立刻「窺見」了李知恩丟棄嬰孩的「事實」,於是暴雨暗示了棄嬰,而這顆呈現「窺見的事實」的鏡頭,是重要的存在。...

2022-06-23 18:30

影評心中的潛力新演員:地下電影X方郁婷、李沐

本文選自《500輯》Issue59「保持純粹,新演員就位」 當我們談論新演員,我們試著不只用一種標準——不僅以年齡和資歷為依據,而更在乎是什麼醞釀了那些「嶄新氣息」——它也許與年齡脫不了關係,但...

2022-06-20 14:05

地下電影/2022坎城影展賽後分析:魯本奧斯倫步入雙金殿堂,宋康昊、朴贊郁在歐洲影壇持續掀起韓流

2022第75屆坎城影展,以法國男星文森林頓為首的主競賽評審團,將象徵最高榮譽的金棕櫚獎頒給瑞典導演魯本奧斯倫的《Triangle of Sadness》,替本屆影展劃下句點。...

2022-05-30 18:12

地下電影/《南國啟示錄》:窺探東南亞三大城市,檳城、清邁與河內的百種姿態

曾以《城市的遠見》、《福爾摩沙的指環》、《農村的遠見》三度敲下電視金鐘非戲劇節目導演獎的劉嵩,在《南國啟示錄》中確實展現了自身對於人與城市生活樣貌的細膩觀察,藉著縝密的行文邏輯,扎實的田野調查,重新建構、雕塑人們對於檳城、清邁與河內的認識,而在此系列紀錄片中,確實帶著導演觀點,反襯了時局、映照了文化、談論了人性。...

2022-04-29 14:30

地下電影/2022坎城影展主競賽大師雲集:日韓電影備受台灣影迷矚目,「女性」、「俄烏戰爭」成關鍵字

2022第75屆坎城影展昨(14)日由藝術總監Thierry Frémaux和主席Pierre Lescure連袂揭曉官方片單。...

2022-04-15 16:20

地下電影/2022第94屆奧斯卡帶來的啟示:串流時代、女力當道,威爾史密斯的「有毒男子氣概」

2022第94屆奧斯卡於台灣時間28日結束,眾所矚目的最佳影片由Apple TV+的《樂動心旋律》收下,這也是繼去(2021)年趙婷的《游牧人生》,連續兩年由女導演執導的電影獲得此殊榮,從此就拉出兩組關鍵字——「串流」、「女性」。...

2022-03-29 16:15

地下電影/《平行母親》:阿莫多瓦碰觸屠殺歷史的轉型正義——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

阿莫多瓦從影至今,擅長透過通俗戲劇的荒誕與獵奇(接地氣地說就是灑狗血的八點檔戲碼),帶出女性、同志、跨性別等群體的多重樣貌,而在這些集合體之中,更多是關於母親的故事。阿莫多瓦的影像作品討論母親、回憶母親、追溯母親,在流動的過程中,試圖更加靠近自身對母親的情感。...

2022-03-10 14:45

地下電影/濱口竜介的虛幻與真實,好好抽口菸迎向死亡、面對生活——《在車上》

一名長髮女子(霧島麗香),裸背緩緩述說一則不明就裡的故事,是寓言還是預言,是虛幻或是真實?這樣的光景與懸念成為《在車上》的第一顆鏡頭,而當下一顆鏡頭跟隨180度線的拍攝倫理,切向目光來源之際,觀眾會發現,第一顆鏡頭來自於男性(西島秀俊)的凝視(Gaze),這種凝視揭露、定義了這兩者的鏡像關係,經由鏡頭的轉換回看之後,構成自我的再現,就成了《在車上》在片頭試圖揭示的題旨。...

2022-02-22 21:45

地下電影/明天會更好!這4部華語喜劇,陪你一掃開工厭世感

虎年春節連假9天飛逝,假期的歡樂時光一去不復返,到了初五生活漸漸回歸平常,陸續開工迎接新的一年。然而,長假過後的開工不盡然都是煩悶與緊繃,也能透過其他方式放鬆心情,例如——看一部喜劇電影。本篇文章就鎖定華語電影範疇,介紹4部風格迥異,卻都能會心一笑、重振士氣的作品,透過「喜劇」類型一掃開工的厭世感,歡喜迎虎年。...

2022-02-05 18:00

地下電影/NO CRYING!威斯安德森的《紐約客》與法國新浪潮——《法蘭西特派週報》

「It began as a holiday.」(剛開始只是度假),這句由蒂妲絲雲頓唸出的台詞,成為《法蘭西特派週報》「訃聞」的第一行字句,搭配第一顆拍攝「出版印刷」的鏡頭,威斯安德森立刻定義這部電影——獻給出版界總編輯的訃聞,而且,威斯安德森就是要從「度假」開始。...

2021-12-13 16:2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