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溫溫凱/地下電影
待過電影雜誌社、電影發行商,曾任金馬影展第4屆亞洲電影觀察團,過著電影即工作,工作即生活的日常。因麥可漢內克改變對影像世界的看法與想像,相信電影是每秒24格的謊言,也甘願一頭栽進謊言中。文章散見500輯、換日線、關鍵評論網、電影神搜、CATCHPLAY+等各大電影媒體平台。 FB粉絲專頁:地下電影

鬼才魏斯安德森的個人大展巴黎登場!法國電影資料館的致敬與回顧
今年3月19日至7月27日,以「置中」風格定調作者美學的美國名導魏斯安德森,其個人回顧特展在位於巴黎的法國電影資料館(Cinémathèque Française)展出,搭配新作《腓尼基計劃》於坎城影展主競賽單元亮相,或許可以這樣說,今年上半年,法國是魏斯安德森的。...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今(2025)年第97屆奧斯卡於台灣時間3月3日公布得獎結果,在一片歡呼聲當中,迎來了《艾諾拉》的大獲全勝。由西恩貝克執導的《艾諾拉》收下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剪輯以及原創劇本獎,共計5項獎座成為本屆奧斯卡最大贏家。而這5項獎座事實上也延續著過往兩年《媽的多重宇宙》、《奧本海默》的傾向——最佳影片、導演、演員等備受關注的獎項牢牢緊繫,也都不難發現美國影藝學院會員面對這些作品的普遍喜愛。...

從《巴黎,德州》到《我的完美日常》——論德國名導文溫德斯的追尋旅途
「對你們許多人來說,這會是一場重逢,重新遇見崔維斯、珍和亨特,也希望許多人會首次觀看,首次展開這場旅程,深入美國西部,及美國的靈魂。」——《巴黎,德州》德國名導文溫德斯。文溫德斯口中的「重逢」、「相遇」、「旅程」、「美國西部」、「美國靈魂」,幾乎就是探尋《巴黎,德州》的重要線索,喔不,或是應該說,是理解文溫德斯這輩子創作的敲門磚。...

《邪惡根本不存在》濱口竜介的鏡頭下,誰在觀看、誰的凝視?
在《偶然與想像》、《在車上》、《邪惡根本不存在》接連三部片問世之後,濱口竜介透過作品證明了自己是當代最好的電影導演之一。...

第96屆奧斯卡得獎名單帶給我們的啟示:戰爭與和平、女性與身體!
今(2024)年第96屆奧斯卡,於台灣時間11日公布得獎結果,倘若稍微有所關注的讀者,恐怕社群版面早已充斥《奧本海默》的消息,此片橫掃奧斯卡7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男配角、剪輯、攝影、原創配樂,也是繼去(2023)年《媽的多重宇宙》之後,連兩年奧斯卡出現單一作品拿下7獎。...

電影《可憐的東西》:給女人一本書與一把槍,男人就會從暴君變成一頭羊!
如果說,《Barbie芭比》是一部女性主義的影像通論;那麼,《可憐的東西》則是一部融會貫通,並將其深入探索轉化的影像攻略——我在《Barbie芭比》未被滿足的部分,於《可憐的東西》之中找到了。...

2024柏林影展:蔡明亮「行者」領銜台灣影壇不缺席,藝術總監卸任的最後一舞
每年年初,世界影壇皆照慣例迎來兩大盛會,其一是柏林影展;其二是奧斯卡頒獎典禮。事實上,能夠理解柏林與奧斯卡個別象徵了起始與終點,每年的電影們從柏林(或是日舞)起始,終點在奧斯卡,一年的電影大概按照此循環,給出世人影壇的脈動與眼光。...

2023威尼斯影展得獎名單分析:尤格藍西莫以及濱口竜介,台灣作品《愛是一把槍》、《五月雪》的影像語言
2023年第80屆威尼斯影展,於台灣時間9月10日凌晨公布了主競賽得獎名單,對於台灣影迷而言,拿下最高榮譽金獅獎的尤格藍西莫,以及第二大獎「評審團大獎」的濱口竜介應該都相對熟悉。...

地下電影/《之前的我們》:那些很長、很長、很長的談話,隨著攝影機運動所描繪的「因緣」
「這三個人是什麼關係」?由景框之外的未知角色,所產生的困惑,成為《之前的我們》的開場台詞——所傳遞出的曖昧性,從這種狀態,再搭配使用前移推軌鏡頭(Dolly Shots)——這顆鏡頭緩慢、穩定且牢牢鎖定正在「被觀看」的三名角色,由此定調了本片的三角關係,甚至於,在曖昧性當中,透過對角色關係的陌生,同時牽引出觀眾的疏離感。...

地下電影/2023坎城影展主競賽:破紀錄的女性影人入選,名導回歸大開明星派對
2023年第76屆坎城影展在4月13日公布官方單元的入選作品,由影展藝術總監Thierry Frémaux和新任主席Iris Knobloch連袂揭曉官方片單。今年打入坎城主競賽單元,角逐最高榮譽金棕櫚的作品共計19部,參賽導演的國籍比例相對平衡,不若去年威尼斯影展那般厚愛美國、英國等英語系國家。不過,近年於世界影壇極為搶眼的韓國電影,則是缺席本屆主競賽。...

地下電影/2023第95屆奧斯卡的啟示:《媽的多重宇宙》航向新時代,影藝學院擁抱的「破格」、「創新」與「顛覆」
2023年第95屆奧斯卡,於台灣時間13日公布得獎結果,倘若稍微有所關注的讀者,恐怕社群版面早已充斥《媽的多重宇宙》的消息,此片橫掃奧斯卡7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剪輯、原著劇本。...

地下電影/談《日麗》的「背面」與不理解,那是記憶深處的共感經驗
《日麗》是關於「記憶」、「抑鬱」以及「不理解」的電影。故事將背景放置於土耳其假期的淡藍色天空底下,11歲的蘇菲(法蘭琪柯芮 飾)以及將滿31歲的卡倫(保羅麥斯卡 飾),在旁人眼中似兄妹的父女攜手在假期度過生日,新銳導演夏洛特威爾斯為這個故事套上了一層蜜糖色的濾鏡,而這個蜜糖色濾鏡,是屬於童年往事的記憶,記憶緩緩地遭致影像封存——底片的顆粒、拍立得的即時性,都成為這個蜜糖記憶中,不可或缺的多重質地。而倘若要為《日麗》寫下一句註解,我會說,這是盛夏泳池邊的一道沁涼,躁動之中帶著靜謐憂傷的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