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作家陳慶華/絕妙的饗宴:台北米其林指南的最大遺珠 非「他」莫屬
返台住在晶華酒店,與友人敘舊午餐也理所當然約在紅牌粵菜晶華軒,酒店雖有歷史,但環境維持相當好,可見許多老員工,聯想起東京帝國飯店的氣質,服務內斂而低調。
中餐廚藝總監鄔海明,在有粵菜黃埔軍校之稱的香港利苑任職多年,入行三十年的他也曾經在日本大阪摘下米其林一星,他的故事趣味橫生,本人不只菜做的好,說菜也是一流。
眾人到齊後,一上桌的晶華「小滿漢」有十道功夫涼菜以及點心拼盤,道道講究讓人目不暇給: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陳皮老薑碌鵝,而「碌」這個料理手法費工費時,在油鍋中不停翻轉,直到表皮呈現金黃色,考驗掌控火侯的功力。再以香料滷製。最後吊掛起,反覆淋上以陳皮、老薑、話梅等製成的醬汁完成。
港點拼盤印象深刻在於熱度的掌控,蘿蔔絲酥餅內餡挑選甜美的日本產白蘿蔔去皮切絲。近一百層金黃香酥的外皮,伴著濕潤飽滿的甘甜蘿蔔,看似質樸實則講究。龍皇太子餃可以品嘗到整隻虎蝦,蝦肉Q彈,伴隨乾貝、蝦仁、馬蹄丁等,鮮味十足。古城煎茶粿內餡是豬梅花肉拌入綠竹荀、韭菜、菜脯增加口感,外皮軟糯、底部酥脆,口口鮮香。其實讓我更意外的是即便是以拼盤上桌,在入口當下的溫度都是恰到好處,鄔師傅提到,每一種類的點心製作時間不同,一家高級中餐廳應該要留意細節,包含倒算製作時間以期上桌在最佳狀態。
接下來是硬菜,最先登場的是蚌堂弄過橋象拔蚌,將新鮮加拿大象拔蚌切片,以招牌龍蝦高湯涮過。伴隨油條,銀芽,香菜。以海鮮熱湯泡熟,拔蚌生熟恰到好處,吃來爽脆。
今日重頭戲,網油野生蒸魚王三刀魚由豬網油包裹蒸,豬油香氣滲透至魚肉中。而在烹煮前,鄔師傅展示了活跳跳的三刀魚,斑馬花紋的魚身,在香港也被稱為「魚王」。因魚身厚,在蒸之前魚身剁上三刀讓受熱平均,因此得名。肉質甘美鮮嫩,鄔師傅也不浪費任何一滴魚湯精華,再次利用做了一道蒸蛋,齒頰留香。
歸類在「香港好味道」的以懷舊經典組成,玉簪田雞腿是道經典順德菜,由綠色菜心和去骨田雞腿肉所組成。田雞腿脫骨;將切絲火腿、菜心、香菇汆燙後穿插於田雞腿中,加入蔥段/上湯/麻油/胡椒粉拌炒,必須讓菜心剛好卡在田雞腿裡,不能分離。這道菜已逐漸失傳在料理界中,我嘗試過幾個不同的版本,各有千秋。鄔師傅的版本強調了田雞肉的飽滿以及麻油的香氣。
懷舊多士蝦,除細緻的刀工之外、火侯及時間的掌控則尤其重要。一口咬下吐司酥脆,又感受到蝦蓉的甜美,搭配有酸度的山楂、茄汁、醋製成的醬料平衡解膩。
如癡如醉的一餐以燕窩杏汁煎堆仔來收尾,酥炸的芝麻糯米球,奢華的放上飽滿的燕窩以及金箔,一口咬下流出香濃的現磨杏汁,絕妙!
鄔師傅遊走各國的廚藝生涯讓他能透過粵菜技法、彰顯各地食材的特色。細緻的菜品呈現,既現代又濃厚的傳統功底,幾乎找不到破綻的一餐。台北米其林指南僅給推薦,讓人感到迷惑。
優質食材,精湛的廚藝即便是兩星也是合理啊!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叔環島的理由:即便是漫無目的漂泊,也有其意義
2023/05/26 -
Ying C. 陳穎/無麩質飲食會是翻轉傳統米食沒落命運的救命稻草嗎?
2023/05/23 -
自由記者廖芸婕的以巴蹲點日記:笑我們如此需要田野
2023/05/20 -
雀雀/「和平歸來」與「疫起」:同為SARS封院故事 是互文還是平行宇宙?
2023/05/20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進台灣家常的川味:李雪辣嬌
2023/05/19 -
藝術收藏家姚謙/花季未了:關於男人的浪漫與溫柔
2023/05/15 -
芮塔/「造后者」打造韓國女性平權世界,選戰攻防宛如「行銷公關教課書」
2023/05/13 -
《人選之人—造浪者》共同編劇簡莉穎:承認無知、問對問題,故事才能長出對的細節
2023/05/11 -
雀雀/「不良執念清除師」:讓執念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笑淚兼具的青春奇幻台劇
2023/05/06 -
雀雀/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寫實入骨碰觸政治社會議題 更對台灣影迷胃口
2023/04/29 -
文化觀察家李清志/城市文化的歷史櫥窗:老街建築保存與再生
2023/04/28 -
Ying C. 陳穎/明星光環無敵?反思主廚作為品牌的經營挑戰
2023/04/25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認同的媒介:方政倫 鄒築園的索恩納
2023/04/21 -
藝術收藏家姚謙/用藝術回味一趟旅行:澳洲當代年輕藝術家Juan Ford試圖確認人類與土地的關係
2023/04/17 -
把工作交辦給AI?出版工作者李惠貞:我為什麼要放棄體驗,把它外包出去
2023/04/16 -
設計師葉忠宜:把ChatGPT當成就業諮詢中心,輔助你轉型
2023/04/14 -
雀雀/摸著良心的「模範計程車2」:韓劇宇宙永遠的不二王道
2023/04/14 -
地下電影/2023坎城影展主競賽:破紀錄的女性影人入選,名導回歸大開明星派對
2023/04/1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