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美食作家陳慶華/「世界50最佳餐廳2022」:倫敦高溫下的團圓宴 在最艱難時刻將世界廚師凝聚起來

2022-08-04 17:51 陳慶華

7月中2022年世界最佳餐廳 (World 50 Best),亞洲共有7家入圍,其中亞洲50排名第二的曼谷南泰菜Sorn今年拿下第39名,也是眾望所歸,Sorn在疫情期間也是一位難求,深受本地人喜愛,而這次是第一次由泰國籍廚師拿下世界50,對泰國餐飲界而言意義重大。日本入圍4家,東京Den东京的Den餐廳拿下亞洲最佳餐廳,排名No.20,另外兩家常勝軍,東京Florilège(30)以及Narisawa (45)。大阪La Cime是首次入圍排名41,日本票源團結,表現不受隔離政策影響。新加玻米其林三星Odette拿下第36名。

日本世界50餐廳合照。圖/主辦單位提供
日本世界50餐廳合照。圖/主辦單位提供

相較之下中國大陸餐廳全數落榜,連過往常勝軍紫外線都跌落榜外,可見餐飲業受封鎖影響甚巨。除了上海福和慧位居第64名之外,中國大陸沒有任何餐廳進入前50,如上海之光UltraViolet(紫外線) 竟然跌出百名之外,隔離政策也連帶讓餐廳在今年世界50強榜單上光環盡失。香港1家,日本4家,泰國1家,新加坡1家,由於亞洲餐廳入榜家數減少,加上名人堂效應發揮,以及被制裁的俄羅斯餐廳被剔除,今年跟去年相比有十幾家餐廳在世界50強榜單不同,差異相當大。

這幾年在疫情肆虐下,評審工作本就不易,而兩年來各地疫情發展不同,防疫政策不一致,對排名結果影響甚巨,尤其世界50不像亞洲50有區域評審可以支持在地餐廳,等同各自表述,當每個評審的能見度放大,開放愈晚的區域愈吃虧,今年入榜名單即可見邊境愈放寬的地區,入榜的餐廳愈多,除非區域評審特別團結,如香港地區至今入境仍須隔離一周,大班樓仍能在艱困環境中入榜排名24,就反應區域評審英雄所見略同。

隔離政策影響區域餐廳表現

然而,今年名單仍可見到一些改變,如進入Best of the Best餐廳後等同退役的規定上路後,至今已有8家餐廳不再參與競爭,發揮滾動效應,讓更多新餐廳登上舞台。

較可惜且無奈的是目前世界仍有半數地區仍處於邊境管制中,亞洲相較沒有歐美開放,管制措施越嚴格的地區,表現等同缺席,期待明年恢復正常,相信世界開放之際,榜單表現會更具備公信力。

今年榜單上沒去過的餐廳很多,如南美就有8家餐廳入榜,有許多陌生的面孔。利馬的Central排名第二,若明年能在World 50 Best這類主流榜單上奪冠,形同劃時代的開始。

英國已不將Covid-19視為傳染病,頒獎典禮過程中在一千多人齊聚的空間中沒人戴口罩,雖然有一點擔憂,然而許多餐飲界朋友已三年未見,這幾年沒去泰國、日本,卻能齊聚倫敦,仍然讓我很感動。

整體而言,由於亞洲國家沒完全開放,今年榜單仍是霧裡看花,但這不重要,如今年世界第一餐廳Geranium主廚 Rasmus Kofoed得獎時所言,得獎獲得的認可不是為了比較,而是對我們所有人的歡聚慶祝,感謝主辦單位將大家團聚在一起。

疫情後,我看待這場活動也有不同感受,過去總覺得活動太商業化,也許對於進入名人堂(Best of the Best)的前世界第一餐廳是種解脫,但此時此刻反而覺得新餐廳仍需要商業價值才能夠被世界看見, World 50 Best在最艱難的時刻將世界廚師凝聚起來。

大阪最新入榜餐廳 La Cime ( 41)。圖/主辦單位提供
大阪最新入榜餐廳 La Cime ( 41)。圖/主辦單位提供

最新文章

溫昇豪(左)和隋棠再度合作「親愛壞蛋」。圖/三立提供

雀雀/「親愛壞蛋」:台版「寄生上流」還是現代大觀園?戲劇轉折如倒吃甘蔗迸現

2023/06/03
威士忌領域裡已然罕見的自力發麥製程,此刻在蘇格蘭只剩不到十家依舊採用。圖/葉怡蘭...

飲食作家葉怡蘭/威士忌的回望

2023/06/02
「烈火焚身」是國際名導丹尼維勒納夫代表作之一。圖/UIP提供

影評人馬欣/餘韻十足的「烈火焚身」:在棋盤廝殺的國際現實中,如何保有人的完整與尊嚴

2023/05/29
大叔們的環島,雖是一起旅行,卻是一人駕著一部吉普車,聽自己的公路音樂,旅程中則以...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叔環島的理由:即便是漫無目的漂泊,也有其意義

2023/05/26
雙糕潤、九層糕、條頭糕等傳統米食越來越少獲得關注,卻擁有與西式糕點截然不同的魅力...

Ying C. 陳穎/無麩質飲食會是翻轉傳統米食沒落命運的救命稻草嗎?

2023/05/23
純淨得幾乎不再真實的負片。 圖/廖芸婕提供

自由記者廖芸婕的以巴蹲點日記:笑我們如此需要田野

2023/05/20
「和平歸來」重現當年醫院如同百貨公司般的場景。圖/馬克吐溫國際影像提供

雀雀/「和平歸來」與「疫起」:同為SARS封院故事 是互文還是平行宇宙?

2023/05/20
醬料品牌「李雪辣嬌」,包裝與口味煥然一新。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進台灣家常的川味:李雪辣嬌

2023/05/19
洪瑞麟老師的靜物畫。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花季未了:關於男人的浪漫與溫柔

2023/05/15
《造后者》劇照。 圖/Netflix 提供

芮塔/「造后者」打造韓國女性平權世界,選戰攻防宛如「行銷公關教課書」

2023/05/13
簡莉穎|現任大慕影藝、大慕可可內容總監。近期作品《人選之人-造浪者》(與厭世姬共...

《人選之人—造浪者》共同編劇簡莉穎:承認無知、問對問題,故事才能長出對的細節

2023/05/11
演員曾敬驊(左)、彭千祐(右)演出奇幻喜劇「不良執念清除師」默契佳,被觀眾起鬨組...

雀雀/「不良執念清除師」:讓執念與世界和解的方式 笑淚兼具的青春奇幻台劇

2023/05/06
謝盈萱在「人選之人-造浪者」飾演黨部文宣部副主任、發言人「翁文方」。圖/Netf...

雀雀/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寫實入骨碰觸政治社會議題 更對台灣影迷胃口

2023/04/29
老街是一座城市歷史的發源地,是儲存城市記憶的地方。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家李清志/城市文化的歷史櫥窗:老街建築保存與再生

2023/04/28
將主廚本人作為品牌是當今餐飲界行銷主流,但難道只有優點嗎?圖/Ying C. 陳...

Ying C. 陳穎/明星光環無敵?反思主廚作為品牌的經營挑戰

2023/04/25
鄒築園經營者方政倫,是聞名業界的「咖啡王子」。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認同的媒介:方政倫 鄒築園的索恩納

2023/04/21
澳洲當代年輕藝術家Juan Ford的作品。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用藝術回味一趟旅行:澳洲當代年輕藝術家Juan Ford試圖確認人類與土地的關係

2023/04/17
李惠貞工作照。 圖/李惠貞提供、沈佩臻攝影

把工作交辦給AI?出版工作者李惠貞:我為什麼要放棄體驗,把它外包出去

2023/04/1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