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同理心的堅韌與溫柔 「好時果子」串連彼此的情感網絡

2023/07/22 于國華

因為一顆橡皮擦,我來到台東縣卑南鄉拜訪「好時果子」。源於今年初春,收到朋友寄來鳳梨釋迦,盒內附一顆橡皮擦和一紙說明,幾行親切文字提醒消費者,釋迦摸著如同橡皮擦的軟硬手感,就是最佳品嘗時機。

青農夫妻謝謹鴻、林沛縈創辦「好時果子」,與雙胞胎女兒生活鄉間。圖/林沛縈提供
青農夫妻謝謹鴻、林沛縈創辦「好時果子」,與雙胞胎女兒生活鄉間。圖/林沛縈提供

跟著導航深入鄉間,好時果子竟是一處新建廠房,寬敞挑高、空氣流通。眾多塑膠簍盛裝著剛採收的鳳梨釋迦,分散就位的工人,正逐一檢視清理這些收成。

「好時果子」由青農夫妻謝謹鴻、林沛縈創建。沛縈說,以前在農舍處理果物,風吹日曬的工作條件並不理想。新建的二百五十坪集貨場,水果採收後的清理、包裝、冷藏到裝載冷藏貨櫃,都在室內完成。集貨場安排了閱讀角落,同仁工作時,跟來的孩子也可以被照顧。

「好食果子」林沛縈介紹果園獨特的果樹生長姿態。圖/于國華提供
「好食果子」林沛縈介紹果園獨特的果樹生長姿態。圖/于國華提供

沛縈和謹鴻都是嘉義大學園藝研究所碩士,種植鳳梨釋迦和金鑽鳳梨,格外重視環境友善和安全用藥,曾經得到台東縣釋迦果園比賽冠軍,也因為品質檢驗過關得以出口澳門、加拿大、馬來西亞等地。沛縈希望做到全球認證,推動台東釋迦行銷國際。

總是忙進忙出的沛縈說,為別人多想一些、自己多做一些,最後大家都更好。例如投資冷藏設備,可以為貿易商減少運送過程的耗損。橡皮擦出現在水果禮盒中,因為消費者不易掌握釋迦熟度;以橡皮擦做為手感參照,不會錯過品味時機。

「好食果子」的釋迦田如同果樹構成的多柱大廳。圖/于國華提供
「好食果子」的釋迦田如同果樹構成的多柱大廳。圖/于國華提供

來到沛縈形容「像莊園一樣美」的釋迦田,這是謹鴻父親的多年心血,她模仿果樹姿態、伸展雙臂,擺出向上支撐的動作,說明這裡每棵樹、每一處枝椏分岔都修剪成「V」字型的兩枝,結構俐落有形。環顧四周,成人身高般的果樹頂著綿延相接的樹冠,整個果園像一座多柱大廳,莊嚴神聖卻生機勃勃。

「好食果子」創辦人謝謹鴻重視環境友善。圖/林沛縈提供
「好食果子」創辦人謝謹鴻重視環境友善。圖/林沛縈提供

從台南市區嫁到台東鄉間、成為農家媳婦,沛縈有過一段煎熬時光。產後在家照顧雙胞胎女兒,她經常面對繁華的夜空星斗自問:「我在這裡做什麼?」好在有夫家支持,沛縈在女兒三歲後投入經營好時果子,負責品牌行銷和食農教育。她串聯朋友舉辦市集、夏令營等活動,以不絕的創意和積極行動,期望帶領地方共好。

「好食果子」集貨場堆滿採收果物。圖/于國華提供
「好食果子」集貨場堆滿採收果物。圖/于國華提供

節氣小暑的前日,再度來到好時果子,謹鴻連日徹夜採收金鑽鳳梨,沛縈剛忙完三天的食農夏令營。她分享夏令營各種甘苦,我很驚訝,如何周到的照顧那麼多活動細節?「同理心!」她說。

謹鴻是位勤懇青農,學農、返鄉務農,一切順理成章。有著更多熱情的沛縈,來到台東帶著堅韌與溫柔的同理心,串連起消費者、家人和同仁的情感網絡。好時果子的「好時」,既是順應自然的農業生產,也是人活在當下的達觀與樂天。

于國華

萬物發酵、人間有笑: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訪大稻埕「發酵迷 Fermeny」

萬物發酵、人間有笑: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走訪大稻埕「發酵迷 Fermeny」

2020/07/06
【寫在後疫情時代】于國華/疫情過後,大家都是李子柒

【寫在後疫情時代】于國華/疫情過後,大家都是李子柒

2020/04/28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屏東長安製麵:職人文化,才是最好的設計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屏東長安製麵:職人文化,才是最好的設計

2020/11/03

最新文章

告五人新專輯「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圖/摘自臉書

樂評人袁永興/告五人 「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

2025/07/14
「未知的首爾」劇照。圖/Netflix提供

雀雀/韓劇《未知的首爾》:「交換」體驗人生 與自己和解的療癒過程

2025/07/12
如果米其林餐廳可以分期付款,你會願意嘗試、還是覺得該餐廳瞬間沒那麼令人憧憬了?圖...

陳穎Ying C. /吃的是面子還是裡子?你贊成分期付款吃米其林餐廳嗎?

2025/07/08
養心茶樓將酸菜魚轉換為素食,獨特創新。圖╱于國華提供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蔬食仁心:養心茶樓

2025/07/06
《狂醫魔徒》劇照。圖/Disney+ 提供

雀雀/《狂醫魔徒》進入主角的沈浸式情緒 共踏天才怪醫狂暴旅程

2025/07/05
大班樓主理人葉一南(左)與已故作家、美食評論家蔡瀾先生(右)交情甚篤。圖/葉一南...

有教養的瀟灑—懷念蔡瀾先生

2025/07/03
陳逸飛先生的作品「水鄉」。圖/姚謙提供

藝術收藏家姚謙/不要對寫實繪畫有偏見

2025/07/02
「我們與惡的距離II」劇照。圖/CATCHPLAY+ 提供

雀雀/台灣感性《我們與惡的距離II》為「最美的風景」升級

2025/06/21
排隊問題是參觀世博會的一大試煉。圖╱李清志提供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我剛從「世博地獄」回來

2025/06/16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