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Barbie芭比》:翻玩創意票房拔頭籌 滿足感官饗宴,同時呼應兩性議題
在院線片成績下滑的兩三年後,「芭比」與「奧本海默」兩大強片終於讓市場回血,令人精神一振的是這兩部並非以前好萊塢仰賴的系列片,「芭比」更以創意度在票房上拔得頭籌。
自然這個暢銷了60年的玩具人偶「芭比」搬上銀幕是討喜的,芭比蛙蛙跟日本的莉卡娃娃曾被視為女生學習「社會化」形象的入門玩具,也因此它始終被視為上一代的產物。而這部就是高明在反諷了這個娃娃曾鋪天蓋地的「正確性」,甚至因為片中的品牌自嘲,讓「芭比娃娃」從過氣到翻紅。
可以說這部片也將電影的思維翻修了,它等於翻玩了一個觀念,讓曾被視為物化女性的象徵成為女性自覺的可能。事實上電影前半段的確玩得很有創意,比方開場以「2001年太空漫遊」的經典畫面,諷諭著當年芭比娃娃誕生時,簡直有如神啟一般地教化與影響了全球的女性。同時此片也以真人動漫的拍法,重現了大銀幕的魔法,同時也讓現實世界被二次元思維給取代了。
這些感官創意的確可以取代以往夏天恐龍片的市場,也讓女生被符號化與物化更赤裸裸地展現在芭比的覺醒故事中。基本上它已很像同步遊戲的體驗。而片中的芭比樂園也讓人想起1998年的經典驚悚片「歡樂谷」中所有人都笑得像假人一般的美國正能量形象。導演葛莉塔潔薇以不同經典片的視角來活化芭比的再生,加上80、90年代的美國綜藝梗與流行樂穿插,大大滿足了感官饗宴,同時又呼應了兩性平權的熱門議題。
「芭比」的成功可以看出好萊塢的求生意志燃起,同時肯尼這萬年男配玩具的「翻身」更是流行符號翻玩的極致。電影前半充滿犀利的諷刺,比方肯尼想要體驗真實世界中掌握父權的快感時被澆了冷水,台詞直白地嘲諷:「我們仍然徹底在貫徹父權,只是我們讓它更隱蔽了。」
不過電影的後半段開始出現了難以收尾的尷尬,女主角的覺醒與翻身建立在男性角色的降智上,父權也被過於簡化,而兩性說教的部分真是的是用「說」完的,雖然它是部成功的消暑片,但若以劇情的完整度來看,原本文青型的導演葛莉塔潔薇似乎仍在嘗試商業的轉型階段。
馬欣
最新文章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和土地立約:豆奏會
2025/08/10 -
雀雀/《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摸索愛情的各種酸甜與翻車 貼近戀愛真相成長劇
2025/08/09 -
Ying C. 陳穎/王座的焦慮:法國美食帝國的黃昏或黎明?
2025/08/06 -
雀雀/新加坡劇《小娘惹之翡翠山》通俗影像故事將娘惹文化帶出國際
2025/08/02 -
潘光中/《長安的荔枝》:以小見大、映照現實,呈現歷史題材的精神厚度與人文關懷
2025/07/26 -
雀雀/《熔爐》導演 在《魷魚遊戲3》結局釋放作者精神
2025/07/21 -
樂評人袁永興/告五人 「我們就像那些要命的傻瓜」
2025/07/14 -
雀雀/韓劇《未知的首爾》:「交換」體驗人生 與自己和解的療癒過程
2025/07/12 -
陳穎Ying C. /吃的是面子還是裡子?你贊成分期付款吃米其林餐廳嗎?
2025/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