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馬欣/《粽邪3:鬼門開》:融合異國邪術與宗教民俗賣點,考驗元素與創意
恐怖片是國片票房的強心針,且成本門檻低,考驗的更是元素與創意。以「粽邪」系列來講,因第一集的口碑養出了既定的粉絲,而這部也的確融合了異國邪術與台灣宗教民俗的賣點,無論人物設定還是老舊大旅社,都帶給人相當程度的親切感。
電影前半鋪陳不錯,藉由鬼門開、鍾馗驅魔、泰國「古曼童」(可收留在外居無定所的孩童的靈魂),以及破敗旅社的動線,加上住在其中的底層人們受困的景貌,在前半以「日常」的迴路感營造了相當好的氣氛。一般好的恐怖片都能創造出「日子」無法真正推進的「雖生猶死」的狀態,讓觀眾即便沒有連結以上元素,也被帶入影片的結界之中。
以鬼片行之有年的發展形勢,台灣鬼片的確吸取了不少泰國靈異與早期恐怖港片的套路。基本上已能做到形式上的熱鬧,無論是「幻境」還是Jump Scare,都已經玩得相當純熟,也呼應了這幾年網路「廢墟探險」的獵奇營造感。
然而如果要進一步以驚悚恐怖元素來講一個較深刻的故事,如韓片「哭聲」帶出朝鮮歷史傷痕與貧富差距,港片「殭屍」則以一棟樓與強大群像完全反映自身歷史處境,我們雖有意發展恐怖片,但要以有特色的內容踏入國際市場還差了火候。然即便只是想達到恐怖片的紓壓與娛樂性,我們也仍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推進,也少了近期也上檔的美片「鬼手鬼手請開口」與時俱進的心靈恐懼。
或者可以說台灣的恐怖片發展到現在,可以說「熱鬧」有餘,但能走出國際的或真留有口碑的,相對不多。而「粽邪3」似乎太過依靠民俗元素了,使得後面收尾單薄無力,甚至最後畫風轉為英雄片(加入熱血澎湃的歌曲與慢動作大特寫的神顯威)。
若是要玩B級片的惡趣味卻不完整,同時也不是這個系列的風格。雖然以夏日消暑片來說是有娛樂性,但以作品完成度來說,則成為形式大於內容的作品。
其實恐怖元素玩到今日,體材都大同小異。然後考驗的就是創意與手法的靈活度,如「微笑」賣的就是創意。但「粽邪3」在恐怖美學的妝感與演技的連戲上都有缺失,以這系列來說,它維持了熱度但不算進步。
最新文章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
潘光中/《國色芳華》:高熱度古偶劇 給觀眾提供了什麼樣的情緒價值?
2025/01/25 -
Ying C. 陳穎/奶油價格飆升,烘焙業前路何在?談危機下的創新與永續契機
2025/01/24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渥達尼斯磨坊的星星奇緣
2025/01/20 -
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混融與西吃:台灣中菜新風向
2025/01/19 -
雀雀/金泰梨「正年」演出少年感 以戲抒情道盡人生悲歡離合
2025/01/18 -
藝術收藏家姚謙/相遇碧雲寺:精神上的啟動與共鳴才是真正擁有
2025/01/14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風之旅人-藝術家新宮晉的風動藝術作品
2025/01/13 -
雀雀/裴斗娜新作「家族計畫」:世界觀不用大,自成一格就很好看
2025/01/11 -
潘光中/誰能逃出生天?《魷魚遊戲2》弱肉強食的韓國階級社會現象
2025/01/04 -
Ying C. 陳穎/管太多還是數位排毒?從用餐文化意義思考餐廳手機禁令
2025/01/02 -
雀雀/「太太太厲害」:網路迷因昇華版段子 炸出台劇新鮮動能
2024/12/28 -
藝術收藏家姚謙/新店晚霞:如夢船的存在
2024/12/26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巴黎日常:生活裡的時尚
2024/12/2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