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塗翔文/「小曉」12歲金馬影后亮眼之作:新銳導演冷靜節制調度 成就作品重要關鍵
說來巧合,我心目中今年最好的兩部台灣劇情片「老狐狸」和「小曉」,不約而同都選擇從兒童主角出發,引入成熟的大人觀點,講述嚴肅的命題。前者是殘酷與溫柔抉擇的價值觀大哉問,後者則是站在對立面角度看世界的良善提醒。雖然眼前「小曉」的話題都集中在金馬影后林品彤的表演,但事實上新銳導演靳家驊冷靜節制的調度,更是成就這部作品的重要關鍵。
蕭雅全╳《老狐狸》:改變真的能靠近觀眾嗎?
「小曉」整部電影幾乎就是3個主角的故事,若更稹密地分析,根本是集中在陳意涵與林品彤母女的相愛相殺。女兒有嚴重的過動症,無法控制思緒和情緒,經常成為家庭與學校的頭痛人物,年輕美麗的母親長年扮演近乎單親媽媽的身心壓力,造成母女之間越來越嚴重的衝突。劉俊謙扮演的老師便巧妙地「夾」在兩人之間,偶爾潤滑、鬆動其緊張氣氛,但更多時候反而隱隱催化了既曖昧又尷尬的扭曲關係。
靳家驊從選角上就已成功建立這份複雜度。年輕英俊、溫文儒雅的劉俊謙顯然刻意美化了這個老師角色,成為這對母女之間的慾望體,倒不一定是說女兒也對老師有遐想,而是本身就是外遇對象的他,似乎又在跨越道德線之外,更激起了母女間某種心理上的競爭與佔有慾,合理撞擊出電影後段一波波襲來的衝突戲碼。
這也使得「小曉」的所有爭執爆發戲都不流於八點檔式的灑狗血,除了過動症的核心議題,亦放射出更多包括家庭婚姻、親子關係的本質問題,以及學校教育的盲點與同儕壓力的可怕;最終,其實還是直指人心經常忽略的溫柔體諒。「小曉」不斷在提醒我們常以個人本位主義立場看事情的人性習慣,即使是最親近的母女,都可能望不穿那表面後的真相,更何況是其他人呢?
這樣一個故事很容易拍成失控的濫情戲,但靳家驊異常冷靜,不過度貪心,唯一吹毛求疵的是父親角色,目前看來的結果反而顯得有點畫蛇添足,還不如一直讓他成為隱型的道德陰影要來得更好。不過從一開場游泳戲的破題,到兩場颱風戲的強大意象,甚至是貓頭鷹對兒童心理的象徵,都看得出導演用影像說故事的能力。「小曉」雖然題材上不太討喜,但卻有著一直刺激觀者往內思考的強大後座力,無論看門道或看熱鬧,它都是不容忽視的年度佳作。除了林品彤光芒萬丈,陳意涵、劉俊謙亦交出了同等質量的表演能量。
最新文章
-
瘋狂美術館|你愛吃的鮭魚也成為藝術品了! 240家畫廊齊聚香港,走跳巴塞爾藝術展感受全城瘋藝術
2025/03/31 -
雀雀/Netflix《混沌少年時》:一鏡到底 看見當代父母的教養恐懼
2025/03/29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大蜘蛛進城了-感受藝術家有血有肉的人生
2025/03/23 -
雀雀/苦盡柑來遇見你:敢愛敢恨、活出自己 讓觀眾情感投射的心靈滋養劇
2025/03/22 -
快速取餐、拍照打卡,還是人際互動?淺談餐飲業科技與人文的平衡
2025/03/21 -
雀雀/《難哄》:純愛劇進入「細節時代」 觸動更多觀眾的心
2025/03/15 -
文化觀察者李清志/城市生活:公廁是文明社會的指標
2025/03/10 -
雀雀/是枝裕和「宛如阿修羅」:故事文本不顯過時 更添沈澱思釀的韻味
2025/03/08 -
2025第97屆奧斯卡為什麼是《艾諾拉》大獲全勝?西恩貝克的獲獎帶來的三個啟示
2025/03/04 -
馬欣/「喵的奇幻漂流」:在末日裡訴說希望的美好寓言
2025/03/03 -
雀雀/《童話故事下集》:省視女性成長路 對不同愛情模樣的需求
2025/03/01 -
藝術收藏家姚謙/那個文藝時代:八零、九零年代的台北之感
2025/02/27 -
文化觀察者于國華/寂人甜食:追求頃刻之美
2025/02/23 -
雀雀/李浚赫《我的完美秘書》:將親情與愛情綁定 闡述當代婚戀價值型態
2025/02/22 -
Ying C. 陳穎/人為創造的天然或成未來食品業主流?從FDA禁用「赤蘚紅」食用色素談起
2025/02/20 -
潘光中/韓劇《外傷重症中心》:體現「醫療商品化」帶來的崩潰與解離
2025/02/15 -
雀雀/「九重紫」:見證清醒比瘋魔痛苦百倍的時刻
2025/02/08 -
作家張聰/將尋常的日子浸潤美學中
2025/02/03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