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質青時代】我們的25歲,質感青年的養成與進化
2020-03-08 16:49 500輯
任何具備獨立思考精神、期待生活過得越來越優質理想的對象,都是我們認定的質感青年,與如今的年歲並無太大的關聯。若要探究一名質感青年的養成,理解他的過去無疑是最全面的方式,《500輯》鎖定在各領域有著卓越表現的關鍵人物,從他們的25歲質青時代開始觀察討論。
為什麼是25歲?在生命當中,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年紀,開始成為社會上認定需要肩負責任的成人,相較更年輕的時期,這時候大多數的青年已然可以讓生活操之在己,無論好壞都得學習承擔。或許雄心壯志、可能徬徨無助,25歲都是人生的重要分水嶺,未來仰賴自身當下的選擇與努力。
身在這個時代,我們要為什麼而努力?
「我的質青時代」立基於大量回顧過往的人物訪談,帶領觀眾一一透視這些質感青年的回憶,從前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啟蒙自身的重要關鍵、為夢想付出哪些代價,以及,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究竟要為了什麼而努力?這樣的叩問終究不會有所謂的標準答案,《500輯》期待透過這些背景迥異卻同樣精彩的人物故事,找出在當下值得理解的成長脈絡。
讓我們透過不同立場與觀點的注視,回憶或遙望自己的25歲,進化成更好的質感青年。
最新文章
登山家詹喬愉:愈年輕就愈要空出時間給自己,去充實還不足的地方
2021/02/24演員傅孟柏:自在更容易讓你遇到機會,患得患失的樣子很難隱藏
2021/02/23鄭宜農:我在各種挑戰中把自己逼到極致,然後變強
2021/02/09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我就任性地做自己,所以我擁有快樂的青春
2021/02/08劇場導演樊宗錡:大膽地面對自己的焦慮,才能更踏實去衝刺夢想
2021/01/26「萬秀孫」張瑞夫:如果今天做一件事情是可以影響人的,我就好像可以做得更多
2021/01/16演員林柏宏:忠實表達喜怒哀樂但不流於發洩,正視情緒讓我的表演更開闊
2021/01/12創作歌手柯泯薰:體內到底住著幾個比利不要緊,因為每個思想支線都會回到身上
2020/12/28DJ小樹:聽的音樂跟大家不一樣,真的沒有不對勁
2020/12/25表演藝術工作者林子恆:我必須要成為噹自己的那個人,才能繼續放手一搏
2020/12/14創作歌手李友廷:情緒上賺來的快樂和累積的痛苦,想辦法在當下就花掉
2020/12/02作家蔣勳:回看25歲的自己,感謝那時在巴黎
2020/11/30《訪客》導演蔡佳穎、演員張軒睿:享受當下、莫忘初衷,靠內心去感受時,美好會自然發生
2020/11/25藝術家顏寧志(安地羊):當曝光自己變得容易,你會習慣不那麼用力去完成某件事情
2020/11/20服裝設計師江奕勳:一鬆懈就有罪惡感,這是我如影隨形的焦慮
2020/11/18音樂製作人陳君豪:專注面對你害怕的事情,反而更能從中得到解脫
2020/11/02樂團告五人:面對不得不流失的純粹,因為創作我們多保留住了一點
2020/10/19創作歌手黃明志:寫每首歌之前MV已經在我腦中拍好了,詞曲只是畫面的配樂
2020/10/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