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師李君慈:27歲的身體裡,住著熱愛新浪潮的老靈魂
談起設計,年輕有活力的女設計師李君慈如數家珍,尤其聊起她崇拜的前輩設計師們,她更是大力稱讚林小乙、聶永真、何佳興,甚至是她最崇拜的音樂家坂本龍一⋯⋯一直以來,身邊都有許多對她來說亦師亦友的設計圈夥伴,不僅帶給她各種美感層面的影響,更使「設計」成為她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
2019年她舉辦「Eyes On Her: Girls Graphics」女子設計展,身為女性設計師,李君慈看待世界的方式有她獨特的視角——「當我身為一個女性,我能為此感到驕傲即為自我認同,這跟別人對你貼標籤是兩回事。」對面外界批評不該突顯女力議題時,她選擇以設計作品提出清晰的觀點論述。當我們進到她的工作室,時而聽她爽朗地大笑,時而看她養的貓漫步在擺滿設計書籍、雜誌、樣品的房間裡,令人著迷的設計點子就此展開。讓我們回到李君慈剛搬到台北市的25歲,感受她展開設計力的全新開始。
500輯:請描述一下25歲的你是什麼樣的人?
李君慈(以下簡稱李):其實跟現在沒有大的多落差,25歲大約是我剛搬來這個工作室的時候,從板橋搬到接近市區,感覺很新鮮,25歲可以說是一個新的開始。
500輯:在求學或工作階段,有沒有啟蒙你的人事物?
李:坂本龍一,無論是他的音樂,以及他一直以來做的事、關心的社會議題,還有關於他作品的種種,例如他的專輯找的攝影或設計師,這些都影響我很深。不單只是他的音樂,而是以他為中心散發出來的影響力,這樣談很像迷妹心態,但我確實因為他認識很多厲害的設計師、攝影師,美感也因為坂本龍一而得到很大的啟發。
500輯:當妳碰到挫折時,一般會怎麼反應?
李:出社會當然有碰到挫折。在表達自我方面,有時候會很受挫,以前比較自我中心,但我想溝通是需要學習的,尤其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特別要磨合。因為我沒有完成大學學業,跟學生時代的朋友關係比較疏離,所以我比較不擅長好好表達一件事。但出來工作至今,也慢慢從挫折中調整、學習這件事。
現在碰到挫折時,我會先抽離、退一步去看待它。我會幻想那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若是別人發生的事,我要怎麼安慰對方,我覺得那是蠻好的方法。
500輯:如果有機會對兩年前、25歲的自己說話,妳會對她說什麼?
李:未來的日子會更辛苦!(笑)
500輯:在妳實踐理想的同時,付出了什麼代價?
李:其實我很喜歡設計師這個工作,即便有付出什麼代價,我都會因為非常喜歡這個工作,而認為有一點犧牲也沒什麼大不了。但與其說自己非常喜歡設計,不如說我除了這件事,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
500輯:如果要給年輕的朋友一些建議,妳想告訴他們什麼?
李:了解自己很重要。我覺得知道自己的位子在哪、用適當的方式跟別人對話,這都是我正在學習的。大家都可以練習。
500輯:妳認為要成為一位質感青年應該怎麼做?
李:我覺得比較不是打造外在的那些表面裝扮,而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價值,以及了解真正有熱情的地方。要一定程度的聆聽別人,但不受別人影響。
500輯:除了工作之外,是否還有投注許多心力的事?
李:其實我還滿三分鐘熱度的,比方說偶爾會去朋友的工作室玩木工、做杯子,或者彈個吉他,但可能一陣子又沒興趣了。真的沒有一件事像做設計能讓我這麼投入,設計工作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500輯:妳認為現在對設計這一行來說,是好的時代嗎?
李:其實我覺得現在很好,雖然不像當初新浪潮時期有原始的爆炸能量,但我會說現在是好的時代。因為許多前輩已經奮鬥過一輪,把一些荊棘、阻礙都撥開了,使現在不用耗那麼大的力氣去跟業主溝通。經過許多的前例,讓現代接案的狀況變得比較順利,這是我在工作中的觀察。
但我相當嚮往1980年後、90年代那段時期,如果處於那個時代,我想我會非常興奮,那就像我第一次去日本的感覺,什麼都很新奇好看。即使到現在,我還是比較喜歡那個年代的設計。
20幾歲出來工作,我常被人說我內心住著老靈魂。比方說我很欣賞的電影是1985年的《回到未來》 (Back to the Future);而我很喜歡的時尚品牌Maison Margiela,那位比利時設計師大約也是當時發跡的,他們的影像主題都好吸引人;川久保玲的品牌Comme des Garçons有一本雜誌《Six》,其概念源自於第六感,那也是1980年代開始創刊的雜誌,在我出生前一年(1991)停刊,我花了點錢收藏那本雜誌。
另外日本《流行通信》雜誌,1980年代的藝術總監是橫尾忠則,他的個人設計色彩也很搶眼,帶給我強烈的撞擊;還有1976年發行、至2009年停刊的日本雜誌《Studio Voice》,於2015年復刊,也是必讀經典;以及我最喜歡的坂本龍一,他以前的樂團YMO在1980年代是活躍期,他們的專輯我最喜歡《Service》(1983)⋯⋯我還是崇拜過去那個年代的人事物。
500輯:妳有沒有終極目標,希望自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李:我高中時曾在本子裡寫下自己未來的希望。我寫了:「希望我成為一個有『一點點』影響力、有一些才華、可以替弱勢發聲的女生。」都忘了自己曾寫過這樣的願望,還特別引號「一點點」影響力,不用太多以免負荷過度(笑)。但老實說,小時候的我抗壓性搞不好比現在還高,一路熬過來到現在,就會特別珍惜目前擁有的一切。
小檔案
李君慈
小時候夢想當導演,高中因而選擇廣告設計科,大學未畢業就進入設計界從業。於2018年成立自己的品牌Ladybug,期待能藉由Ladybug讓更多在平面設計領域的女性被看見,更提出目前的議題觀點。除了連載介紹,也於2019年舉辦了Eyes on Her女子設計展。
最新文章
登山家詹喬愉:愈年輕就愈要空出時間給自己,去充實還不足的地方
2021/02/24演員傅孟柏:自在更容易讓你遇到機會,患得患失的樣子很難隱藏
2021/02/23鄭宜農:我在各種挑戰中把自己逼到極致,然後變強
2021/02/09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我就任性地做自己,所以我擁有快樂的青春
2021/02/08劇場導演樊宗錡:大膽地面對自己的焦慮,才能更踏實去衝刺夢想
2021/01/26「萬秀孫」張瑞夫:如果今天做一件事情是可以影響人的,我就好像可以做得更多
2021/01/16演員林柏宏:忠實表達喜怒哀樂但不流於發洩,正視情緒讓我的表演更開闊
2021/01/12創作歌手柯泯薰:體內到底住著幾個比利不要緊,因為每個思想支線都會回到身上
2020/12/28DJ小樹:聽的音樂跟大家不一樣,真的沒有不對勁
2020/12/25表演藝術工作者林子恆:我必須要成為噹自己的那個人,才能繼續放手一搏
2020/12/14創作歌手李友廷:情緒上賺來的快樂和累積的痛苦,想辦法在當下就花掉
2020/12/02作家蔣勳:回看25歲的自己,感謝那時在巴黎
2020/11/30《訪客》導演蔡佳穎、演員張軒睿:享受當下、莫忘初衷,靠內心去感受時,美好會自然發生
2020/11/25藝術家顏寧志(安地羊):當曝光自己變得容易,你會習慣不那麼用力去完成某件事情
2020/11/20服裝設計師江奕勳:一鬆懈就有罪惡感,這是我如影隨形的焦慮
2020/11/18音樂製作人陳君豪:專注面對你害怕的事情,反而更能從中得到解脫
2020/11/02樂團告五人:面對不得不流失的純粹,因為創作我們多保留住了一點
2020/10/19創作歌手黃明志:寫每首歌之前MV已經在我腦中拍好了,詞曲只是畫面的配樂
2020/10/02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