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藝術家周世雄:放下干預 時間自然會為你解決問題

2022-03-17 18:32 錢欽青、陳昭妤

以石油畫創作聞名的藝術家周世雄,曾於倫敦、北美館等地舉辦個展「等我一億年」。難以掌握的液體油到了他的手裡,輔以有機玻璃,化作一幅幅無限延伸的生命象徵,「想像把我的作品放在一望無際的荒野,它反射的世界就是無盡的。」濃膩深透的黑色鏡面,帶點玄學意識,卻又造就某種時尚品味,近年也吸引如LV等品牌邀約合作。

周世雄曾於北美館展出個展「Wait Until It Dries 等我一億年」。...
周世雄曾於北美館展出個展「Wait Until It Dries 等我一億年」。圖/周世雄 提供

一路從建中到英國讀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後再去耶魯大學攻讀雕塑碩士,周世雄自嘲雖都念最好的學校,成績卻總是低空飛過,原因在於他對課業外的世界充滿好奇,從高中加入熱舞社、音樂社團,到迷戀上古董傢俱,在在突破打開他對美的認知,也引領他走上藝術之路。

以石油為創作主體,持續在裡頭探討時間與人生,讓周世雄樹立起獨特的藝術風格。剛自美國返台時,他甚至曾開過雕塑家理髮廳,也將自己的居所改造為宛如劇場空間的「永生旅店」,從藝術到空間,他步步將自己對生命的體悟灌注其內,也讓人好奇起這個獨樹一格的藝術家,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周世雄曾於北美館展出個展「Wait Until It Dries 等我一億年」。...
周世雄曾於北美館展出個展「Wait Until It Dries 等我一億年」。圖/周世雄 提供

500輯:學歷顯赫的你,求學過程是個什麼樣的孩子?

周:我常常都說我都是念最好的學校,但都是最後一名畢業,低空飛過。我不是很認真念書的小孩,相對來講我覺得人生的經驗比較重要,因為我喜歡觀察。我大概高二時就決定走藝術這條路,但當年建中整個學校裡走設計或藝術美學方面的好像才三個人,且都是偏設計類的,純藝術應該只有一個,就是我。但其實我很小就立定志向,我小時候就滿喜歡表演或具有美感的東西,比方說高中參加跳舞或唱歌相關的社團,都是表演藝術。加上我高中開始就很喜歡逛古董家具店,對家具設計很有興趣 ,當時還買了一張古董小茶几,那老闆很意外,說這是他開店以來第一個有穿著建中制服進來買古董家具的。所以高二開始我就默默在準備申請國外大學的作品了,決定要去英國念藝術這一塊。

周世雄耗費18個月才將「永生旅店」改造完成。圖/周世雄 提供
周世雄耗費18個月才將「永生旅店」改造完成。圖/周世雄 提供

500輯:英國求學期間給你最大的養分是什麼?

周:我念的是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我在英國待很久,倫敦這個城市本身就很有啟發性,每天都有很多最新的資訊和流行文化可以吸收。我之前還在跟朋友分享我當時去看瑪丹娜的演唱會,全身穿金色,一個朋友還把我背在肩膀上,我們就這樣在搖滾區。那段期間我整個Open minded,歐洲各國看展覽也很方便,那時什麼都想摸索,也開始嘗試不同媒介的創作。

500輯:怎麼定義自己的創作?

周:其實我的作品都是概念,我覺得我跟現在很多台灣藝術家不一樣的是,我每個作品都通篇大論,跟我的形象也不是很搭,就覺得這個人很碎碎念,一下很情緒化,一下又很Serious,特別現在大家對文字的閱讀也不是很有耐心。我覺得我的創作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啦,我必須要有一個概念來說服自己去做這個創作,但是我的靈感又經常來自感情或生活裡面的點滴,都是沒有理性的。看作品起來簡約,但其實裡頭想說的事情很多。

「永生旅店」的浴室區當初是為了劇目《Clean Room》設計。圖/周世雄 提供
「永生旅店」的浴室區當初是為了劇目《Clean Room》設計。圖/周世雄 提供
周世雄的「永生旅店」裡擺滿了他的各式石油畫作品。記者沈昱嘉/攝影
周世雄的「永生旅店」裡擺滿了他的各式石油畫作品。記者沈昱嘉/攝影

500輯:創作石油畫多年,從裡面得到最大的體會是什麼?

周:其實我的石油畫系列本身有一個很深度的道家思想在裡面,就是「無為而治」。我記得我小時候完全沒有耐心做油畫這件事,但隨著創作過程我發現,其實它最大的一個學問就是「無為而治」。 你放著不要動,它自然就會乾了,時間跟這個世界在為你解決問題,反而你自己在那邊假會或去干預他,就會達不到目的。像我之前的個展「等我一億年」,英文原名叫「Wait Until It Dries.」就是因為”My painting is never dry, so you have to wait for it forever.” 說的就是「永恆的等待」,而這個「無為而治」應該就是在我從創作或說藝術裡面,體會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周世雄將自己的居所改造為宛如劇場空間的「永生旅店」,從藝術到空間,他步步將自己對...
周世雄將自己的居所改造為宛如劇場空間的「永生旅店」,從藝術到空間,他步步將自己對生命的體悟灌注其內。攝影/沈昱嘉

500輯:石油畫作品裡有個「家庭系列」,家中的氛圍和父母的教育是什麼類型?

周:我們家管教超嚴格,我爸對我還稍微放任一點,但對我哥要求很高。其實我爸是不支持我念藝術的,我整個出國過程就是那種超級家庭革命,當時我申請到聖馬丁時,我爸還把我那個報到的Offer latter撕掉,是我媽從中幫我爭取協商非常久才去成。去了以後在金錢上面也控管很嚴格,爸爸現在還是會關心,但也管不太動我,相較之下我媽是屬於比較知道我們小秘密或生活消息的。

500輯:聊聊信義區A13正在開設的「理髮廳美術館」

周:這是我一個新的藝術空間,經營地非常辛苦。但我的理想本來就是要把當代藝術這東西,不管是它的硬體也好軟體也好,學術也好風格也好,去接觸到更多的人,才能幫我們的美學素養整體提升,或是影響更多的人,雖然困難,但必須要來做,至少要知道大眾對這件事的反應,不然怎麼解決問題?像我最近就很多感受,就是大家經過我們那個「理髮廳美術館」的空間,通常都會探頭探腦或是很疑惑說:「這個在賣什麼 ?」「可以參觀嗎?」我們就要很熱情說:「當然可以參觀!」然後帶著他們看,解釋後面還會有其他什麼展覽,就是還是要慢慢經營。

500輯: 與LV合作的「石油旅行箱」又是個什麼樣的作品?

周: LV 當時有一個規範就是希望我們要做行李箱,那我當然就是用石油創作,但其實我每次遇到這類的聯名合作或是跨界,我都很不想做石油的東西,但後來我發現LV這次很適合,因為他們是剛好在講一個「時間」的東西,其實石油畫本身就像是一個石油的標本,蘊含「時空膠囊」這樣的意涵,那我把它放在一個日常的行李箱中,就像未來人家不穿鞋子,然後你把鞋子放在一個Case裡面,它也會變成珍貴的東西。然後我們把這作品帶去旅行,導引出台灣的山河,那因為第一個展出就是在LV他們的全球櫥窗裡面,所以全世界的人都會看到,那我覺得這很不錯,在疫情的背景下,讓大家看見台灣的Landscape。

500輯:未來還有什麼願景或想做的事?

周:我當然也有一些願景,也一直都有各種計畫,但我也不知道過了幾年後會不會就改變了。像這個「永生旅店」的空間作品是我十年前的idea,都是要慢慢等到有能力或有時間再做。當然到了一個階段的時候,還是要轉向去做「承先啟後」這件事,我覺得每個藝術家的創作生涯一定都是有限的,也許我們可以變成一個更像是Director,去影響或幫助後面的人完成他們的創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除了我個人的成就外,我還會希望建立藝術空間的平台,就是因為我覺得,只要有這樣子的平台,就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讓藝術家們的東西被看到,或是讓更多的藝術創作或設計美學有一個他們可以被孕育的場域,所以接下來應該還會規劃一個藝術教育的空間,來達成這個理想。

周世雄作品看起來簡約,但其實裡頭想說的事情很多。記者沈昱嘉/攝影
周世雄作品看起來簡約,但其實裡頭想說的事情很多。記者沈昱嘉/攝影

最新文章

潘貝寧2006年以永續理想出發,創立服裝品牌「DEPLOY」。攝影/吳致碩

永續的先行者 「DEPLOY」創辦人潘貝寧 為時尚產業掀起革命

2023/03/23
鴉先知(右)和粘為東期望能透過桌遊,讓更多人感受動腦樂趣,也拉近人與人間的距離。...

好玩就是一切 鴉先知 粘為東 打造桌遊樂園 重燃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2023/01/31
睽違多年推出首張專輯《明室Silver Lining》,洪佩瑜整合過去幾年身心內...

歌手洪佩瑜:表演的瞬間,身體很誠實

2022/12/12
敏迪在2021年全職投入自媒體,那年他經歷了頻道的低潮與高峰到來震撼。圖/吳致碩...

「敏迪選讀」敏迪:最低谷時迎來高峰,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下篇)

2022/11/08
「敏迪選讀」平台創辦者敏迪。圖/吳致碩攝影

「敏迪選讀」敏迪:「害怕被丟掉」的不安全感,從小到大我是一個很需要掌聲的人(上篇)

2022/11/07
Willson在2016年創辦了Double V,展開義式冰淇淋的創業旅程。圖/...

【質青創業】Double V主廚暨創辦人Willson從理工男的甜蜜轉身:你所經歷的都不會白費

2022/11/02
設計師Peter Wu覺得「當衣服上放著自己的名字,這就是我生出來的小孩,當別人...

【質青創業】設計師Peter Wu堅持低調風格:當別人不同意你做的東西,或不感興趣,就要學會接受不同批判或質疑的聲音

2022/11/01
出身江蘇的鄭興,畢業後來台念研究所,追尋著音樂夢,邊讀邊創作了第一張專輯《忽然有...

創作歌手鄭興:清楚自己奮鬥的目標,本身就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情

2022/10/11
越南新住民、烘焙老師卞柔勻。記者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卞柔勻:繽紛果凍花瓣中找到新世界

2022/10/10
甘樂文創執行長林峻丞。圖/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林峻丞:生命就像一塊麵包,要拿來追求價值而非價格

2022/10/10
曾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被譽為「設計教父」的陳俊良。記者王聰賢/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陳俊良:影響力是愈在地就愈國際

2022/10/10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楊力州:期許新一代能翻越社會議題的高牆

2022/10/10
45歲才開始學織布的高秋梅,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同尋回幾乎要失傳的泰雅族織布技藝。...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高秋梅:跟著繽紛織布走一趟文化尋根之旅

2022/10/10
海湧工作室執行長陳人平與新北市政府「淨灘合作社」手繪浮球。記者沈昱嘉/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陳人平:生活中每減少一個廢棄物都是淨灘

2022/10/10
黃偉翔2018年初創立非營利組織「Skills for U(國際技能發展協會)」...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黃偉翔:讓技職專業慢慢被看見改變

2022/10/10
汪秋蓉認為,以共好為本,實踐自我價值 共創自立及幸福的環境。記者沈昱嘉/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汪秋蓉:致力翻轉眾人對於護理師或居服員的舊有印象

2022/10/10
新北永和民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秀蘭。記者沈昱嘉/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邱秀蘭:關懷銀髮積極活化社區照顧

2022/10/10
傅玲玉長期投入汐止中正社區的社區營造工作。記者吳致碩/攝影

【新北十影響力人物出爐】傅玲玉:凝聚在地人愛家護鄉的情懷

2022/10/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