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創意人詹偉雄:拿掉過去社會不適當的框架,這是設計生活的起點

2020-10-14 22:23 口述/詹偉雄、文字整理/胡士恩

工業革命之後,世界的運行規則迎接了極其劇烈的轉變,人心意念的判斷與思量,成為賦予事物靈魂的必要關鍵。在設計成為討論事物優劣基本前提的如今,台灣沒有缺席這個從美學經濟出發的競技場。由《500輯》主辦的第三場「500談」系列講座,將以「設計」這個涵蓋層面甚廣的字詞為主要枝幹,邀請《美學的經濟》作者詹偉雄與多次操刀大型典禮主視覺、跨界表現亮眼的設計師方序中,交流從社會現象、產業需求和網路語言等面向的多方設計觀察,建構起這場既在地又國際的豐富談話。

《美學的經濟》作者詹偉雄。 圖/陳立凱攝影
《美學的經濟》作者詹偉雄。 圖/陳立凱攝影

身為一個對生活有情感的人,在21世紀之前和之後,有著重大的生命機運的差別。在80和90年代,對美有期待或對設計有熱情的人,那幾乎是一個黑暗的年代。我認識所有有才華的設計師,在21世紀之前,都過著非常艱辛的生活。

2005年我出版《美學的經濟》,2006出版另一本書《風格的技術》,裡面採訪當時可能用設計的能量去影響台灣社會的工作者和創業家,其中幾位現在是大放異彩的人物,例如設計師聶永真和忠泰建築的李彥良。那個年代之後,我覺得台灣社會看待設計有了巨大的轉變。直到現在,方序中這一代崛起,幾乎可以確認,設計或美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不會被忽視的基因,不能說是光明的年代,但它確實是萌芽的年代。

個體化的社會來臨

我在中年感到困頓的時候跑去台大念研究所,《美學的經濟》我要感謝葉啟政老師,我上了他九個學分的課,特別是我下一本書的主題「個性人」,來自葉老師當年對我重大的啟發。我們社會裡面不那麼精確來講的話,大概分為兩種人:集體人與個體人。

集體人,人生安身立命的方向來自社會既有成規的指引;個體人不太一樣,他的生命情感裡隱隱然有一種騷動,覺得自己有特別的發展方向,而他生命活下來的軌跡,唯一的任務就是把這個方向實踐出來。我得到這個概念後,看台灣社會的轉變就有一種特別的透視:看起來像一個醜的經濟轉向了美的經濟,但其實對應的是,集體化的社會正在轉向個體化的社會。這也意味著美不限定在單一層次或受權威所決定,而是來這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會長成特別的姿態,這種姿態長出來的經濟體,會跟上個世紀有重大的區別。

詹偉雄認為,設計或美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不可忽視的基因,不能說是光明的年代,但它確實...
詹偉雄認為,設計或美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不可忽視的基因,不能說是光明的年代,但它確實是萌芽的年代。 圖/陳立凱攝影

所有的設計其實來自生命的共鳴

談美學經濟時,有兩個行動者是同樣重要的。一個是生產者,比如說序中這樣的設計師,在台灣愈來愈多,擁有的影響力也遠比90年代大;別忘了還有消費者的存在,供給者才能得到訂單,社會裡面有愈來愈多的設計買家,有可能在社會底層、對設計有渴望的一般消費者,他的聲音透過各式各樣的力量到達設計賣家的身邊。

做出設計是把自己跟世界的關係做出來,一定要有主張和情感,最好經過高峰到低谷的心情震盪,做出來的東西才會有那麼一點生命的特殊性。做一個設計師,要有破壞規範性的思考,明天自我可以超越昨天自我的人,才可以稱為設計師。但我也不覺得,設計師是少數獨一無二偉大的人,而是設計師的態度可以活到一般人的日常生活細節中。每一個要求突破自我的人,都將成為美學經濟細微的主力推動者,我覺得台灣應該走入這樣的社會,也已經走入。

回到生命最原始的狀態,拿掉過去社會不適當的框架,這是設計生活的起點。不要只想讓台灣成為世界的什麼,先讓自身生命在自己的小宇宙裡活得恰如其分,而且進取、冒險、有一點點突破的小確幸,台灣就會很好。

每一個要求突破自我的人,都將成為美學經濟細微的主力推動者,詹偉雄認為台灣應該走入...
每一個要求突破自我的人,都將成為美學經濟細微的主力推動者,詹偉雄認為台灣應該走入這樣的社會,也已經走入。 圖/陳立凱攝影

詹偉雄 小檔案

1961年生於台中豐原,畢業於台大圖書館學系、台大新聞研究所,曾參與學學文創志業、博客來網路書店的成立,與《數位時代》、《Soul》、《Gigs》、《短篇小說》等多本雜誌的創辦,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書。除寫作不輟,近年也熱衷踏入山林,從中探詢更多屬於冒險的社會意義。

推薦閱讀

視覺設計師方序中:我很開心可以做設計,去幫助主角發光

最新文章

【週三讀書會】張潔平:直視深淵,重拾面對困境的內在思考

2023/05/05
地球解方全場大合照。圖|地球解方

2023地球解方永續設計行動年會!將完成第一本永續教科書、Go Action展開365天永續行動

2023/04/27
方序中擔任視覺總監,主視覺呼應年會的核心概念。

地球解方 永續設計行動年會4月21日台北松菸登場!

2023/04/17

【週三讀書會】廖鴻基:轉身面向海洋,學習包容的力量

2023/03/23

【週三讀書會】鍾永豐:書局啟蒙了我 帶我回到土地和家鄉

2023/03/17
由上善基金會主辦的中央書局周三讀書會進入第四年,即日起開放報名。圖/中央書局提供...

第四屆中央書局讀書會 七領讀人導讀加體驗 讓書立體化

2023/02/17
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最終第六講「如歌的行板——瘂弦、...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最終第六講/「如歌的行板—瘂弦、商禽」

2022/11/03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五講/「回憶的藝術 層深思苦/吳夢窗、周夢蝶」

2022/10/27
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人生如戲 戲如夢/古詩十九首、晏小山」...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四講/「人生如戲 戲如夢/古詩十九首、晏小山」

2022/10/20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三講/「沉鬱的藝術 留得枯荷聽雨聲:杜甫、李商隱」

2022/10/13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二講/「去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王維、李白」

2022/10/06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接棒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一講/「痛點與斷點 爆點與定點」

2022/09/29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六講/明喻與暗喻、事物的核心: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2022/09/22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之所以能在全球暢銷,焦元溥認為原因在於「具有個人化的獨特魅...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五講/小說與作曲的異同-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2022/09/15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四講/福斯特《窗外有藍天》

2022/09/08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三講/《包法利夫人》

2022/09/01
焦元溥領讀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文豪大仲馬的經典長篇小說《基督山恩仇記》。圖/...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二講/《基督山恩仇記》

2022/08/25
焦元溥表示,音樂並非《多利安・葛雷的畫像》的重點,但王爾德的運用精妙高明,經得起...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一講/《多利安・葛雷的畫像》

2022/08/1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