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中心70週年/摃出陶瓷器的柔軟—剪黏工藝師陳三火
摃碎、挑撿、修剪、黏貼,破碎的瓷器在剪黏工藝師陳三火(人稱「火師」)的手中,宛若一張張柔軟的紙片,在火師的指間穿梭。而在剪修與黏貼的過程,火師手上的瓷片饒富液態性,有時漸漸地成為帶有飽滿肌肉的神像手臂,有時化為飄逸的服飾衣角,無論是人像、動物像、神像,在火師剪黏的過程中,似乎都繞上了一層靈氣,個個栩栩如生,「因為隨緣,才有靈氣吶。」火師笑著說。
隨緣走一條沒人走的路
火師隨緣的不單單是剪黏的方式,而是整個人生都隨著剪黏工藝的緣分走。出生於臺南麻豆的火師,父親是宮廟彩繪師傅,兒時放暑假跟著父親到廟裡去工作,看到師公在做剪黏,「小孩子覺得有趣,就拿著鉗子玩了起來,沒想到一玩玩出興趣,也玩出了剪黏人生。」17歲開始正式跟著兄長學習剪黏,早期因廟宇興建頻繁,因此生意非常好,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風氣的改變,剪黏逐漸成為夕陽產業。然火師從未放棄,甚至在傳統剪黏的基礎上,自創「以摃代剪」的技術,「我要走一條沒人走的路。」
將棄置的陶瓷器作為剪黏的原料,敲擊後,火師會隨著碎裂的走向與器件原有的弧度與紋理,拼貼出神明、人像的神情與韻味,「要會取器件的弧度,這個就是要領。」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藏著火師數十年來的剪黏哲學。儘管已是人間國寶級的大師,火師也經常會有看不見缺陷,需要接受指教的時候。曾到巴黎羅浮宮被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感動,返臺後剪黏出作品《聖殤》,卻收到作家謝文賢的電話:「火師,你《聖殤》裡的耶穌怎麼好像還活著?」火師這才發現,耶穌像的手臂角度太有生命力,趕緊調整。
走在神明安排好的剪黏路上
堅持、虛心,似乎充斥在陳三火整個剪黏人生。「我們做剪黏的是『匠』,要如何轉『藝』,得花非常多的功夫,接受高人的指點、旁人的指教,不斷地調整。不過因為緣分使然,堅持的道路上,也獲得非常多的幫助。」火師說,創作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缺適合材料的時候,正苦惱時,就會有人送來,像是某次缺少製作黑衣玄天上帝的材料,就有朋友因欲棄置一黑底金字的陶甕,而找上火師。
「就好像是上天安排好的一樣,我也會一直剪黏到神明不讓我剪黏的那一天。」火師笑說,年歲大了,除了創作之外,也將藉由傳習計畫,傳授自己的剪黏技藝與經驗給後輩藝生。他說,現在能做一件作品是一件作品,若哪天沒辦法繼續剪黏,他希望過去一件件作品,能夠替他寫下一篇故事,也為臺灣剪黏傳統藝術的保存,留下值得令人回望的篇章。
工藝中心70週年
最新文章
-
2025臺灣文博會「水風景」8月登場!4大主題館一展水文化多元想像
2025/07/02 -
徠卡百年特別版!4款經典機型向徠卡I型相機深情致敬
2025/07/01 -
2025台灣設計展首度前進彰化!永真急制操刀主視覺、三大展區10/10登場
2025/07/01 -
「國家鐵道博物館」7/31首波開館!6大古蹟建築修復空間、8個展覽亮相
2025/06/30 -
Bottega Veneta無Logo美學 以工藝為載具 Intrecciato低調邁向50周年紀
2025/06/27 -
2025馬祖國際藝術島主視覺公布!馮宇以馬祖人的手感受島民生命力
2025/06/25 -
「2025好感空間展」7/3-7/6大臺南會展中心登場!以6大展區探索理想生活
2025/06/24 -
五月天大巨蛋演唱會登場在即,怪獸、阿信親自導覽「MAYDAYLAND台北限定特展」
2025/06/20 -
感受島嶼的多元語氣:華康《言嶼之間》論壇 探索字型中的詩意對話
2025/06/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