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易智言、黃河讀《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對談吉卜力動畫三巨頭創作歷程

2021-08-14 21:55 楊詩涵

導演易智言、演員黃河在《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講座合影。圖/沈昱嘉攝影
導演易智言、演員黃河在《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講座合影。圖/沈昱嘉攝影

由新經典文化、500輯共同主辦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宮崎駿》新書講座,邀請了導演易智言、演員黃河,分享吉卜力工作室高畑勳、宮崎駿與鈴木敏夫的創作歷程,精彩主題內容吸引董陽孜、簡靜惠等到場聆聽。新經典出版的《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一書,由鈴木敏夫先生撰述,講述他進入德間書店當編輯開始,如何從1984年的《風之谷》踏入電影製作的世界,到《魔女宅急便》時,鈴木敏夫已同時身兼雜誌總編、吉卜力幕後人員,日間行程宛如地獄行軍般緊湊,卻也是他和宮崎駿、高畑勳不可思議的共事時光,曾有人欽佩地表示「鈴木先生簡直是馴獸師」時,他也會笑著捫心自問:「我到底在做什麼呀……?」

因此由鈴木敏夫撰寫的本書,來自近40小時、針對19部作品的對話寫就,先行在文藝春秋連載;深究「吉卜力到底厲害在哪裡」,也成了新經典文化、500輯講座中,易智言、黃河的對談主題,兩位都是置身電影工業、也曾製作及參與動畫《廢棄之城》,來講述、分享閱讀後的想法,特別有滋有味。

無框架創作 考驗天才的節制或撒潑

開場時導演易智言先聲奪人,「不論觀賞藝術或電影,最終都會回歸個人的情感,以下也是純屬個人評論與想法,我喜歡高畑勳多過於宮崎駿,擔心現場有宮崎駿迷,因此有必要先聲明,要來戰也可以,不要丟椅子就是了。」語畢引起現場一片笑聲,黃河則表示,令他印象很深刻的是《龍貓》,「當時強烈的觀後感是,原來美術和漫畫可以轉變為這麼強烈的表達。」

導演易智言逗趣、真誠的發言,引來現場笑聲。圖/沈昱嘉攝影
導演易智言逗趣、真誠的發言,引來現場笑聲。圖/沈昱嘉攝影

易智言是在八○年代時於美國看了《風之谷》,彼時吉卜力尚未成立,「在商業模式中,還沒有成立為一個大公司的一個商品之前,沒有框架,因此作品盡情發揮了年輕、活力、勇敢、創新的氣息,我對電影本身沒有很大的反應,反而是它的存在意義讓我有所感。」他延伸說明,當時好萊塢、迪士尼的故事敘述,多半是線性的,但《風之谷》近乎樹枝狀、甚至是蛛網狀的敘事,新的人物會一直出現,讓人產生「原來這樣說故事也可以」的驚喜,甚至很像金庸武俠小說的架構。

「一般來說,有兩種觀影經驗會讓我驚喜,一個是約定俗成的電影,卻呈現得非常精緻,例如小津安二郎的電影,越拍越是能夠拍出人物的內在,主題準確、擊中要害;其二是把電影原先架構往外推開,好比說王家衛,他一個電影講不完一個故事、只講出一種氛圍,跨出內心模組的侷限。因此對我而言,《風之谷》的觀影經驗,是知性上的啟發而不是感性風格的呈現。」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講座於森大青鳥舉行。圖/沈昱嘉攝影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講座於森大青鳥舉行。圖/沈昱嘉攝影

缺了一章的書 餘韻繞樑的懸念

那為什麼易智言會直陳他個人偏好高畑勳?「高畑勳、宮崎駿都會畫、會編劇、都是導演,在導演制的作業前提下,高畑勳相對較有組織架構、宮崎駿比較一手抓再做給大家看,是不同的導演領導風格,宮崎駿有赤子之心、孩子氣,就像一下子要吃牛排、又變成想吃水餃,旁人也不懂他的道理,follow的人會很困擾;而高畑勳是一個老靈魂,他的製作過程會有條理、也有同理心,甚至節制而整齊,如果是有強迫症的人會喜歡高畑勳。宮崎駿就是一個渾然天成的天才,而天才總是擅長在思考中給自己找很多麻煩。」

而對於曾拍攝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廢棄之城》的易智言來說,使用2D或3D動畫,是工具的差別,他舉例就像彎腰插秧、和使用插秧機,又或是以牛耕地、還是運用曳引機,就是工具的不同,但作品本質是不變的,「小津安二郎曾說『電影的決勝在於餘韻』,但細想之後,會發現我們其實都在回味電影裡面的人,是『人物』帶著餘韻留在觀眾的心裡。」

黃河在閱讀過程中,最受吸引的片段,「在於描述宮崎駿導演有多麼賴皮、樂於助人、甚至有一點雞婆,這些極度有趣的人物刻劃,都讓人對宮崎駿有新的想像和認識,連雞婆都是做足了準備。」而兩人咸認《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一書最有趣的地方是,「這本書像是第三者寫的傳記,它成了一個懸念。就好像反反覆覆的創作之後,成就了一個未完待續,是一個活的創作,而不是有一個框架、要把它填滿;身為讀者會忍不住去想,之中被抽掉的《輝夜姬物語》那一章到底講了什麼?實在是太讓人好奇了!」

演員黃河對於書中所提到宮崎駿「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雞婆,感到印象深刻。圖/沈昱...
演員黃河對於書中所提到宮崎駿「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雞婆,感到印象深刻。圖/沈昱嘉攝影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新書封面。圖/沈昱嘉攝影
《天才的思考:高畑勳與宮崎駿》新書封面。圖/沈昱嘉攝影
精彩對談會吸引(左1)簡靜惠(左2)董陽孜也到場聆聽。圖/沈昱嘉攝影
精彩對談會吸引(左1)簡靜惠(左2)董陽孜也到場聆聽。圖/沈昱嘉攝影

推薦閱讀

為製作《天空之城》而誕生的吉卜力:設立公司、擴大預算、劇本設定,三巨頭的關鍵決定

最新文章

鍾永豐受邀擔任2023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的首名講者。攝影/沈昱嘉

【週三讀書會】鍾永豐:書局啟蒙了我 帶我回到土地和家鄉

2023/03/17
由上善基金會主辦的中央書局周三讀書會進入第四年,即日起開放報名。圖/中央書局提供...

第四屆中央書局讀書會 七領讀人導讀加體驗 讓書立體化

2023/02/17
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最終第六講「如歌的行板——瘂弦、...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最終第六講/「如歌的行板—瘂弦、商禽」

2022/11/03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五講/「回憶的藝術 層深思苦/吳夢窗、周夢蝶」

2022/10/27
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人生如戲 戲如夢/古詩十九首、晏小山」...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四講/「人生如戲 戲如夢/古詩十九首、晏小山」

2022/10/20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三講/「沉鬱的藝術 留得枯荷聽雨聲:杜甫、李商隱」

2022/10/13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二講/「去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王維、李白」

2022/10/06
500輯與中央書局合辦的「週三讀書會」,由台灣詩人楊澤接棒主講「過來人的詩:時間...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楊澤領讀「過來人的詩:時間的藝術」系列:第一講/「痛點與斷點 爆點與定點」

2022/09/29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六講/明喻與暗喻、事物的核心:村上春樹《第一人稱單數》

2022/09/22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之所以能在全球暢銷,焦元溥認為原因在於「具有個人化的獨特魅...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五講/小說與作曲的異同-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

2022/09/15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四講/福斯特《窗外有藍天》

2022/09/08
古典音樂評論者、廣播節目主持人及專欄作家焦元溥先生,以「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三講/《包法利夫人》

2022/09/01
焦元溥領讀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文學文豪大仲馬的經典長篇小說《基督山恩仇記》。圖/...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二講/《基督山恩仇記》

2022/08/25
焦元溥表示,音樂並非《多利安・葛雷的畫像》的重點,但王爾德的運用精妙高明,經得起...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焦元溥領讀「樂讀文學:如何用音樂讀小說?」系列:第一講/《多利安・葛雷的畫像》

2022/08/18
1978年出版的《譫狂紐約》是作者也是建築大師Rem Koolhaas最重要的一...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曾成德領讀「當文學遇見建築」系列:第六講/Rem Koolhaas《譫狂紐約》

2022/08/11
第五講主題為《小王子》作者安東尼聖艾修伯里的著作《風沙星辰》。圖/中央書局提供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曾成德領讀「當文學遇見建築」系列:第五講/安東尼聖艾修伯里《風沙星辰》

2022/08/04
第四講主題為卡爾阿根廷作家、詩人、翻譯家波赫士的《波赫士全集/波赫士詩文集》。圖...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曾成德領讀「當文學遇見建築」系列:第四講/波赫士的《波赫士全集/波赫士詩文集》

2022/07/28
第三講主題為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的《看不見的城市》。圖/中央書...

【中央書局 X 500輯】週三讀書會全新系列,曾成德領讀「當文學遇見建築」系列:第三講/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2022/07/21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