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週三讀書會】鍾永豐:書局啟蒙了我 帶我回到土地和家鄉

2023-03-17 20:00 陳昭妤

「從20歲開始,閱讀就成了我人生很重要的事。我算是在書局裡自我啟蒙的。」

是詩人、作家,也是作詞人的鍾永豐,受邀擔任今年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的首名講者,之所以願意接下這一職,鍾永豐說,主創「週三讀書會」的PChome董事長詹宏志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都還記得詹宏志先生在《綠光往事》裡寫他小時候每天等著姊姊從台中中央書局拿書回來的時刻,書拿回來,他有一個晚上可以看,隔天早上要再送去其他書店。然後他高中時又從台中殺到台南的南一書局去朝聖,種種過程跟我實在太像了。」

整個三月份,鍾永豐透過書和音樂,回看青春期到步入中年後的自己,也讓眾人走進他的腦中,讀懂他每一個以閱讀奠基起的創作與思想脈絡。

大河小說認識故鄉

高中自請退學的鍾永豐,18歲來到台南補習、準備大學聯考,當時台南最知名的就是南一書局,「閱讀這件事一直以來就是很吸引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反正開始在書店看書後我就陷進去了。」鍾永豐念的是土木工程,標準「理工男」,一路上沒有太多老師或同儕能討論閱讀甚至書目,踏進書店後,他憑著直覺從俄國文學讀起,而後,大河小說啟發他更深刻的時代關懷。

「可能是個性使然,也可能是我的背景,1980年代差不多是我高中到大學的階段,那同時是台灣的農業、農村環境變化最激烈的十年,特別表現在我家鄉美濃,因為台灣當時要進WTO,整個美濃的農業前景開始天翻地覆。」少年聽聞了家鄉農村巨變,卻不知從何理解或表達心底想法,當時的他就著腦中模糊的念頭,往「大河小說」的區域走去,「從大陸到俄國再到台灣,相關重要著作我幾乎全看了。」

這成了他在「週三讀書會」第一週的書單主題,「我後來回想,『大河小說』的閱讀對我來講有多重要,它不只是讓我了解不同年代的文學家怎麼去理解他們所身處的時代,它其實是對一個閱讀人的心志鍛鍊。」大河小說多半以「套」為單位,要讀完少則幾週、多則一個月以上,「基本上是很漫長的過程,但你也會因此看見一個意念從形成、鋪展到表現是怎麼完成的,這對我後來創作的影響很大。」

從大河文學史裡相當重要的著作《齊瓦哥醫生》到《百年孤寂》,再到李喬的《寒夜三部曲》、鍾肇政的《濁流三部曲》,成了鍾永豐在週三讀書會的開場。同時間,文藝青年對搖滾樂也相當癡迷,年少的他挖掘有哪些人的音樂同樣深刻反映他所處時代的變化,包括巴布狄倫和Bruce Springsteen,他們同樣關注家鄉、關注時代、關注議題,音樂與文學兩相交織,匯聚出鍾永豐的底蘊。

「我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被退學,但我其實沒有慌過,不管在什麼時代,我始終保持大量閱讀的自我要求,我覺得那個會讓自己定下心來。」求學之路上跌跌撞撞的少年,因著搖滾與文學,穩下步伐。

閱讀讓各階段的鍾永豐不論身處什麼狀況,都能夠定下心來。攝影/沈昱嘉
閱讀讓各階段的鍾永豐不論身處什麼狀況,都能夠定下心來。攝影/沈昱嘉

野性思維看清本質

1998年,鍾永豐開始投入音樂創作,大量閱讀累積的養分和視野,加之豐富的社會運動經歷,為他鋪墊出接地氣的創作之路,包括為他提煉出獨特的寫作形式,如三月第二週以作家李維.史特勞斯的著作《野性的思維》領頭,同時加入大陸民國時期歷史學家顧頡剛的《吳歌甲集》以及西班牙詩人 Federico Garcia Lorca的作品。

「書讀多之後,加上創作、社運,你開始可以把很多不同部門、類型的閱讀透過寫作串接。」「新經典文化」總編輯葉美瑤讚嘆鍾永豐「閱讀幅度極大」,鍾永豐卻說:「其實這些人的作品殊途同歸,看起來跨度大,但歷史意義都相同。」

他舉例Federico Garcia Lorca就試圖透過感應西班牙19世紀前的詩歌、民謠及童謠在傳統精神世界裡的狀態,將理解融入寫作之中;顧頡剛最重要的貢獻則是將《詩經》從儒家倫理框架限制的理解方式裡解救開來,還原《詩經》作為詩作或民謠的本色。李維.史特勞斯則透過演化主義的方式去看待人類社會發展,通過大量田野與論述,告訴眾人:「即便是還沒發展出書寫系統的原始民族,也有跟我們一樣複雜的哲學體系,人類在不同時代裡其實有不一樣的平行思維。」

鍾永豐認為,這系列作品讓他得以回到閱讀本質,去思考文學帶給自己的影響,並將之反饋在創作裡。

從猶太人看悲劇寫作

進入第三週,鍾永豐將目光轉向曾遭遇二戰大屠殺的猶太詩人身上,探討劫後餘生的文學與信念。「1950年代開始,德國的哲學家就曾說:『奧茲維茲之後,寫詩已經不可能了。』他的論點是:詩的基礎在於我們對於人的基本信念,當『不殺人』這個基本信念不存在時,人的神性已經沒有了,那還有什麼基礎可以去寫詩?」

但大屠殺後,一代又一代的猶太年輕詩人其實已開始試著書寫大屠殺經驗。「你看最有名的就是保羅策蘭跟1966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沙克絲。」鍾永豐認為,猶太女性詩人的詩傳達了非常強的包容、癒合與面對未來的勇氣,「她們透過這些書寫,教會我們怎麼去看待悲劇,面對幾年間六百多萬個族人被屠殺的歷史大悲劇,你如何呼吸?」他認為這是人類現代文明史中非常重要的文學寫作階段。

同時間,這些作品也讓鍾永豐回看台灣消失中的農村,如1990年代開始,南部益發嚴重的石化汙染問題,從高雄一路到雲林,居民因石化業汙染罹癌率屢創新高,「當死亡變成一種日常,你又要怎麼面對這種悲劇?」當時的他試圖以台灣南部二十年來的空氣汙染所導致的人間悲劇為書寫主題,這讓他驚覺,「書寫悲劇原來一點也不容易,尤其當這些悲劇和邪惡已經日常且平庸化,你要怎麼去書寫這個狀態。」透過第三週的書單,鍾永豐期待能和更多讀者一起探究這件事。

直視中年鄉愁

年紀輕輕就離鄉,而後又回頭為家鄉奮鬥,面對故鄉美濃,鍾永豐一直有非常深切的情感與矛盾,在讀書會第四週的「放逐、回歸、疏離」主題中,他將直視這多年以來被他稱為「鄉愁」的思緒,有鑑於此,書單裡出現了1980年代非常重要的波蘭詩人Zbigniew Herbert及巴勒斯坦詩人Mahmoud Darwish。

「這兩位詩人對我來講有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曾自願或非自願地放逐,但在放逐的過程裡,他們不斷回溯跟重新理解國家這件事。」鍾永豐以波蘭詩人Zbigniew Herbert為例:他在放逐離開波蘭後,依然不斷回溯共產時期的波蘭處境,以及自己怎麼以放逐後的角度看待這些地方,「所以他後來發展出一個很有趣的觀察方式,就是將自我第三人稱化,去書寫這些題目。」

而同樣因戰亂被以色列放逐的巴勒斯坦詩人Mahmoud Darwish,則不斷透過書寫去描述巴勒斯坦人的困境,且試圖讓有良知的以色列人也去面對巴勒斯坦的苦難,因此在過世前得到非常多以色列公共知識分子的推崇。

「詩歌它其實是讓不同對立民族展開對話很重要的媒介,這兩人不約而同用很有趣的歷史因緣方式,去談國家、人民『被包圍』的狀態跟處境。」鍾永豐2011年就離開美濃,至今已十多年,「那種對家鄉的思念,還有離鄉過程裡近鄉情怯的糾結,我一直不知道要怎麼去找出表達方式,可是Zbigniew Herbert和Mahmoud Darwish的作品裡,有好多方面都提供了我寫作方式的理解,甚至是形式上的靈感。」

對他來說,自願放逐或漂泊在外,終歸得要面對「離鄉」與「返鄉」所帶來的矛盾糾纏,「而且離鄉愈久,你過去所經歷的事情好像也愈來愈真切。」鍾永豐以曾讀過的《瘂弦回憶錄》為例,「你會驚訝他對16、17歲離鄉的每一天竟然都記得清清楚楚,但確實過中年之後就會發現,記憶會愈來愈真切,這些詩人和作家等於提供了我一個文學上的窗口,讓我的眼睛打開,知道該怎麼從靈魂的呼息裡找到表達的形式。」

鍾永豐以大量閱讀、豐富的社運經驗等為基底創作。攝影/沈昱嘉
鍾永豐以大量閱讀、豐富的社運經驗等為基底創作。攝影/沈昱嘉

享受純然的讀書交流

鍾永豐認為,關於「書的閱讀」有N種講的方式,「我覺得最後還是要回到我個人的創作。」最後兩週的音樂選單裡,就可見到鍾永豐這一路以來的相關作品。透過3/29延伸場「石岡社造導覽─一個詩人在社造」,鍾永豐也將和好友:文化部第一屆社區營造獎得主盧思岳一起到場導覽。

「1999年發生921後,第一時間我們就衝進去災區,後來也參與重建工作,當時其中一個地方就是石岡。」他笑說盧思岳和自己一樣都是文藝青年,兩人有志一同認為社區營造的開展,本就不應該只有社區事務,藝術的參與也非常重要,「所以石岡是少數能讓現代劇場進駐,而且能在當地社區產生作用的例子。」

兩人都寫詩,對文學也都有大量涉獵,以更人本的角度切入社區營造,「他其實是帶著一種文學家的品行、對人的靈魂有深度品味的能力去進行社造工作,這也是我們兩個為什麼會那麼要好的原因。」

首次擔任「週三讀書會」講者,鍾永豐觀察現場觀眾都非常認真,不僅會做筆記、還有許多人從第一季第一場跟隨到現在,「我其實很想去認識這種讀者,因為我過去很少有機會能到台中表演或演講,是個新的體會,台中這幾年變化很多,有點回到當年地方師生要一起創立中央書局的氣度跟氣派,想讓全台灣重要的讀書人引領大家讀書、分享。」

關於閱讀,每個人因著不同的性格和生命樣貌,開展出了相異的方法和路徑,鍾永豐尊重也珍惜,回到自身,他只希望自己能做好這個引領、分享的角色,「可以這麼專心地和大家講這些東西,這些時刻對我來說極其珍貴,也讓我覺得非常享受。」

◎鍾永豐:尋覓土地與自己聲音的音樂人

時間:3/1~3/22 每周三晚19:00-20:30,延伸場3/29

主題:影響我人生與音樂創作的文學閱讀

第一周:大河小說、Bruce Springsteen 與我的80年代

書目:

齊瓦哥醫生(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著)

靜靜的頓河 (蕭洛霍夫著)

百年孤寂 (加布列‧賈西亞‧馬奎斯著)

寒夜三部曲 (李喬著)

濁流三部曲 (鍾肇政著)

音樂:Bruce Springsteen專輯「The Wild, the Innocent & the E Street Shuffle」、「Born to Run」、「Darkness on the Edge of Town」、「The River」、「Nebraska」。

第二周:野性的思維、Federico Garcia Lorca與顧頡剛

書目:

野性的思維(李維.史特勞斯著)

吳歌甲集 (顧頡剛著)

Federico Garcia Lorca,Selected Verse: A Bilingual Edition(Federico Garcia Lorca著)

專輯:

Spanish Songs: Cafe De Chinitas

Germaine Montero - Lament on the Death of a Bullfighter and other poems and songs of Federico Garcia Lorca

第三周:Nelly Sachs、 Rose Auslander…離散中猶太女人寫詩

書目:

諾貝爾文學獎全集(41) 1966阿格農/沙克絲

After Every War: Twentieth-Century Women Poet

第四周:放逐、回歸、疏離--Zbigniew Herbert與Mahmoud Darwi

書目:

杜詩詳注(仇兆鰲注)

The Collected Poems: 1956-1998(Zbigniew Herbert著)

Unfortunately, It Was Paradise: Selected Poems(Mahmoud Darwish著)

延伸場:石岡社造導覽─一個詩人在社造

3/29下午一點,參訪石岡災後重建,由文化部第一屆社區營造獎得主盧思岳導覽。限30人。

>> 第四屆中央書局讀書會 七領讀人導讀加體驗 讓書立體化

最新文章

「好好生活閱讀市集」以露營帳篷的形式設置天幕閱讀區,分享「想要好好生活必讀的那些...

創新書市北中南登場 | 結合「游擊漫談」邀漫畫家開講為國漫館暖身

2023/11/26
出身民雄火燒庄的「裝咖人」主唱張嘉祥,也特別帶來《夜官巡場》專輯內多首歌曲。圖/...

閱讀結合在地 | 創新書市走入廟埕文學辦桌 「裝咖人」張嘉祥融合音樂、文學唱出民雄記憶

2023/11/20
透過每一次閱讀,都讓連俞涵更能穿越時空,成功詮釋劇本中角色的人物設定。攝影/沈昱...

閱讀是日常的能量飲|連俞涵愛逛舊書店:透過文本理解時代劇氛圍與角色

2023/11/07
文青氣質女星連俞涵特地前來參訪柳川日和舊書市集。攝影/沈昱嘉

文青女神連俞涵帶逛|創新書市「柳川日和舊書市集」穿越時空與閱讀的一期一會

2023/11/05
「讀冊雄hó踅等你來+1」岡山場,結合講座、音樂及市集等多元藝文活動,讓民眾體驗...

獨立書店攜手創造閱讀新可能|「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前進台東部落與高雄眷村

2023/10/29
現場搭配2021年金漫大獎得主小島的《獅子藏匿的書屋》原作展、慢工文化出版品暨原...

「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結合南漫節|周見信:邀請民眾一窺台灣漫畫的當代風貌

2023/10/22
10月28日到29日的「讀冊雄hó踅等你來+1」岡山場,邀請到農村武裝青年、鐵擊...

在生活中遇見閱讀|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 台南、高雄十月底接力登場

2023/10/13
台中「綠空.紙本市」創意書市集,10月7~8在台中綠空鐵道,集結多家書店、藝文業...

國慶連假文青好忙!在百年古蹟、鐵道及田邊遇見創新書市 讓閱讀融入生活

2023/10/10
淡水流域食農小市集在淡水程氏古厝簷下,帶來即興劇場、烏克麗麗等演出。圖/無論如河...

好評再延一周!創新書市反應熱烈 國慶連假期間全台接力登場

2023/10/03
詹宏志年年都參與週三讀書會領讀,今年秋天以讀書與旅行,連續四周帶領愛書人打開異鄉...

【週三讀書會】以古老的讀書會重塑人與書店關係 詹宏志十月起四場中央書局演講讀書與旅行

2023/09/27
以「⽣活不在他⽅,⽽在地⽅」為號召的「好好生活 X 閱讀市集」,活動包含六大系列...

書店主理人領路|在「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重新遇見閱讀的美好

2023/09/26
下港女子認為,藉由與多元的親子活動、影展、音樂演出結合,運用更多媒介讓大家能重新...

重拾閱讀的感動|下港女子:閱讀讓我們打破既有的價值觀,從不同視角看世界

2023/09/26
對於不只是個攝影師大叔Charles來說,閱讀推理小說可以打開他在街拍時對場域的...

重拾閱讀的感動|不只是個攝影師大叔Charles:走進書店買書、翻書、聞到書的味道,那感覺很不一樣

2023/09/26
陳明珠表示,在這個資訊快速流轉的數位時代,「閱讀就像是一場修煉,能讓自己的心和腳...

重拾閱讀的感動|金鐘主持人陳明珠:學習閱讀是數位時代中的必要修煉

2023/09/26
臺東故事館9月28日至10月1日串連台東舊站特區的市集以及鐵花村、波浪屋等特色場...

連假來趟藝文小旅行!「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全台多地起跑

2023/09/26
【週三讀書會】劉梓潔:遊走在編劇與作家之間的書寫者。  攝影|Rafael Wu

【週三讀書會】劉梓潔:從捉對廝殺到按圖索驥,感受讀書與追劇的另一種樂趣

2023/09/21
宜蘭林業小鎮森活書食節9/9在羅東林業文化園區,吸引眾多民眾來林間參與。圖/回家...

使閱讀走入人群 |「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 宜蘭林業小鎮森活書食節重溫閱讀與生活的美好

2023/09/10
9月9日宜蘭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林業小鎮森活書食節」現場有書香、文創工藝還有咖啡點...

「享讀福爾摩沙」創新書市9月接棒|宜蘭「森活市集」、新北「以河為名」讓閱讀走進日常

2023/09/0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