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優人物】野戰錄音到金曲獎 「生祥樂隊」 林生祥X鍾永豐 土地裡打磨詞曲 唱出庄頭裡的真實

2022-05-08 00:00 錢欽青、陳昭妤

「東有果樹滿山園/西至屻崗眠祖先/北接山高送涼風/南連長圳蔭良田/春有大戲唱上天/熱天番檨拚牛眼/秋風仙仙河壩茫/割禾種菸又一年/思想起 我庄圓滿/起手硬事 收工放懶」

鍾永豐(右)和林生祥一寫詞一譜曲,合作至今25年,持續以創作支持著彼此。攝影/沈...
鍾永豐(右)和林生祥一寫詞一譜曲,合作至今25年,持續以創作支持著彼此。攝影/沈昱嘉

黑暗中,光線自舞台兩側漸亮,折射出林生祥側臉。撫著月琴,他以清亮歌聲彈唱出由鍾永豐作詞的〈我庄〉,隨著電吉他SOLO加入,鼓點、鈸聲交錯,林生祥和一干樂手在「臨暗拾伍+貳週年紀念演唱會」現場,將眾人帶回到美濃鄉間。閉上雙眼,鼻尖彷彿還能嗅到青草味,一陣風吹來,挾沙帶泥的,和著微鹹汗水靠近。遠方近在咫尺。

「就一個寫文字的人而言,我想不出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出版方式。」坐在舞台邊的鍾永豐,陶醉地望著這個合作已25年的夥伴,吟唱出自己一再打磨過的歌詞。這不是他們的第一場演唱會,悸動卻一如往常,發生在每一次的現場。

再睜開眼,林生祥背著手站在美濃田邊,身後是他位處田中央的家。抓起月琴,他撥弄和絃畫出一條無形的線,和遠在台北、同樣出身美濃的詞人鍾永豐開始對話。身處南北異地的兩人,就這樣創作出一首首橫跨地域和語言隔閡的作品。自「交工樂隊」到「生祥樂隊」,從克難的野戰錄音和庄頭巡演,到邁入金曲獎殿堂拿下最佳樂團。25年間的從暗到明,一切都從美濃的土地開始。

高雄美濃是林生祥自小生長的地方,他試著以創作訴說故鄉與農家的現實和困境。攝影/沈...
高雄美濃是林生祥自小生長的地方,他試著以創作訴說故鄉與農家的現實和困境。攝影/沈昱嘉
與林生祥合作25年,鍾永豐笑說兩人不常見面,因為自己的體內已住了一整個樂團。攝影...
與林生祥合作25年,鍾永豐笑說兩人不常見面,因為自己的體內已住了一整個樂團。攝影/沈昱嘉

靈魂伴侶的相遇

鍾永豐依稀還記得,1994那一年,林生祥騎著一台破爛的野狼125抵達家門前的樣子。當時的林生祥遠在台北淡江大學念書,耳聞家鄉有個男人正在為了反美濃水庫興建,發起一系列抗爭運動,他想了想,拿著自組的樂團「觀子音樂坑」表演積攢下的十萬塊,來到素昧平生的鍾永豐家門前,「十萬在當時不少啊,這人一口說要捐給我們當運動基金。」

站在家門前,鍾永豐看了看林生祥身後的破舊摩托車,記下了這個少年。卻沒想過打這個瞬間開始,兩人將走向長達25年的合作關係。「那時生祥創作的東西還比較停留在學生們會喜歡的那種音樂:民歌後期、加上一些前衛搖滾影響,但他的舉動讓我感受到這年輕人對自己家鄉有著某種熱血跟責任感。」

幾年後林生祥退伍,鍾永豐發現他開始會透過歌詞表達父母親作為農人的處境,「正好當時生祥想辦個巡迴台灣客家聚落的演唱會,我們就聯合幾個從事社區營造的朋友,幫他辦了七、八場巡迴,取名『過庄尋聊』。」演唱會規模不大,卻成功引起討論,也讓林生祥透過母語創作建立起和家鄉聚落的連結。

1998年,兩人正式開啟合作,以美濃反水庫抗爭運動為主題,共同創作出首張專輯《我等就來唱山歌》,在立法院前慷慨地用客家母語唱出訴求,意外拿下兩座金曲獎,而後的《菊花夜行軍》《臨暗》等更接連為他們收獲兩座最佳樂團獎。

「永豐是個搞運動的天才,跟他在一起你永遠不會無聊。」憶起當年在美濃相識的畫面,林生祥說,彼時在台北的自己正陷入創作瓶頸,寫不出半點東西,「要不是永豐帶著我在美濃鄉間四處見世面,參加各種活動,我沒辦法有後來的創作能耐。」那段時間,林生祥首次發現自己成長的家鄉原來藏著這麼多沒見過的風景,農夫們除了種田、養豬,還有人專門在養青蛙;又如鄉長選舉,在台上的各出奇招,都讓他大開眼界,而後創作的〈阿欽選鄉長〉就如實傳達了那荒謬卻又草根的畫面。

「跟永豐到處跑、做各種政治說服的過程裡,我累積出對人和社會的觀察和資料庫。」好比政治人物分中央級民代、地方民代、立法委員、縣議員、鎮民代表和里長,每種人的臉孔和說話方式都不一樣,做不同工作的農夫也有著不同的性格和面貌,「這些都有助於後來我寫歌和做電影配樂時,會很直接地去想:這樣的人、這樣的長相、這樣的表達要配上什麼音樂才會準確。」

鍾永豐在認識林生祥前,已寫了近二十年的詩,寫詞後讓他找到更多運用文字的可能性。攝...
鍾永豐在認識林生祥前,已寫了近二十年的詩,寫詞後讓他找到更多運用文字的可能性。攝影/沈昱嘉
大學期間林生祥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也從中了解更多台灣農業的歷史。攝影/沈昱嘉
大學期間林生祥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也從中了解更多台灣農業的歷史。攝影/沈昱嘉
第28屆金曲獎,黃韻玲擔任頒獎人,生祥樂隊獲得評審團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第28屆金曲獎,黃韻玲擔任頒獎人,生祥樂隊獲得評審團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拿過多座金曲獎,林生祥聊起得獎卻淡然,只一心想做出自己滿意的音樂。攝影/沈昱嘉
拿過多座金曲獎,林生祥聊起得獎卻淡然,只一心想做出自己滿意的音樂。攝影/沈昱嘉

天人合一的創作

合作25年來,鍾永豐說自己和林生祥其實不常見面,「都是逼不得已才會通一下電話。」通常一張專輯會由他發想整體概念,寫好詞後再傳給林生祥譜曲。「簡單說,我是擔任策劃和研發的工作。我會提出想法,藉一些音樂的例子討論我們可不可能搞出什麼有趣的東西。」拋出點子後,樂手們便開始彼此激盪做功課,專輯的總體概念於焉誕生。

反觀寫詞,那是截然不同的過程。對鍾永豐來說,寫詞和種田一樣,得先整地、觀察天候和市場,接著準備種子,一步一步都得踩穩。「依靠靈感是最不濟的一件事,你永遠不能靠靈感寫詞。但當你把整地這些工作準備好後,常常叮!一句話就出來了,那有時候就變成整首詞裡面的眼睛。」對於外界讚嘆他的文字精準、充滿畫面,他自承每一個字都是經過精細打磨,常常一早起床看昨日的東西不順眼,就再下手修整,滿意了才會寄給林生祥。

「其實我都不會說是『我』寫了什麼詞,而會說是『我們』一起寫了什麼詞。因為第一優先的讀者永遠是生祥,他就坐在我的額頭上看我寫的東西,那個讀者意識無形中會幫你做修正。當這種創作關係維持久了,你的身體裡面其實不是只有一個人,而是住了一整個樂團。」

面對這個像是親大哥的詞人夥伴,林生祥則笑說,兩人這些年間也非完全沒有矛盾,「該吵還是會吵,像有些歌詞如果我不好唱就會直說,但差不多進到中年以後,溝通上就變得很好了 。」對他來說,創作關係跟夫妻伴侶很像,「有時候要學會妥協。那比如我的個性比較陰柔,永豐比較陽剛,這在創作上也是一種互補。」

與林生祥合作25年,鍾永豐笑說兩人不常見面,因為自己的體內已住了一整個樂團。攝影...
與林生祥合作25年,鍾永豐笑說兩人不常見面,因為自己的體內已住了一整個樂團。攝影/沈昱嘉
林生祥對音樂的堅持在於「必須做出畫面感」,鍾永豐寫的詞讓他擁有許多發揮空間。攝影...
林生祥對音樂的堅持在於「必須做出畫面感」,鍾永豐寫的詞讓他擁有許多發揮空間。攝影/沈昱嘉
林生祥說起話來直率卻細膩,這也充分展現在他的音樂風格裡。攝影/沈昱嘉
林生祥說起話來直率卻細膩,這也充分展現在他的音樂風格裡。攝影/沈昱嘉
鍾永豐認為寫詞就像種田,不能只依靠靈感,必須做足扎實的訪談和研究等作業。攝影/沈...
鍾永豐認為寫詞就像種田,不能只依靠靈感,必須做足扎實的訪談和研究等作業。攝影/沈昱嘉

父母背影入創作

「你們不要照導航那個地址走,看到一個招牌後先右轉,左轉後再右轉才會看到。緩緩行不要急。」林生祥的家位在蜿蜒的田間小路裡,一不小心便可能錯過,他深知手機導航已迷昏過諸多來訪友人,未雨綢繆地先傳來訊息提醒。

三月底的美濃陽光已相當熾烈、稻田茂盛蔥鬱,一入門,就見林生祥站在廚房中島前沖著咖啡。從中島邊的紗門望出,田的後方映著一整片山,林生祥母親似乎剛結束農忙,手邊夾著斗笠,從遠方笑吟吟地走來。

林生祥和媽媽感情極好,他總稱媽媽為「林董」,性格爽朗,興致一來就翹腳喝起高粱,「我媽就像《天空之城》裡那個盜賊媽媽,她的樂觀跟開朗影響我很深。」踩著木屐、走進再熟悉不過的田埂間,林生祥回憶童年除了上課,就是跟著爸媽到田裡幫忙,拔草、採檸檬、採香蕉,再不就到豬舍幫忙洗豬、餵豬。年幼的他看著父母背影,知道他們辛苦,但從沒想過原因。

直到上了大學,淡江的學長帶著他讀各式小說,從黃春明、吳濁流到陳映真等,他在字裡行間嗅到了童年熟悉的味道,農活裡隱隱若現的現實與無奈,引發他的好奇。隨著讀了更多台灣農業的發展史,「我才意識到原來我的父母親一直處在結構性的困境裡,他們該獲得的利潤,很多都被當時的政府挪到其他地方。」這也呼應後來〈菊花夜行軍〉裡,鍾永豐寫下的那幾句口白:「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是我中華民國現階段經濟建設的基本策略。」

大四那一年,正好是林生祥立志當個職業音樂人的關鍵年,在跟同學跑去賣了一整天的錄音帶後,他深覺自己不適合當個上班族,「我沒勇氣進去人家店裡推銷,一整天痛苦死了,一套都沒賣出去,最後乾脆跑到便利商店翻雜誌度過一天。那時我就知道我沒辦法每天規律地做同一件事。」

1994年,反美濃水庫運動正盛,林生祥便和當時「觀子音樂坑」的夥伴陳冠宇寫了首〈反水庫之歌〉,讀過的文字、童年的記憶,於此被他以旋律意象化,那成了他串起農業社會現象和音樂美學的開端,也是他首次將父母親的身影放入創作之中。

唱客家歌推農業運動的金曲獎得主林生祥(左)與詩人鍾永豐(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唱客家歌推農業運動的金曲獎得主林生祥(左)與詩人鍾永豐(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學期間林生祥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也從中了解更多台灣農業的歷史。攝影/沈昱嘉
大學期間林生祥養成大量閱讀的習慣,也從中了解更多台灣農業的歷史。攝影/沈昱嘉
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由鍾永豐獲得,由林生祥的媽媽(右)與農夫上台為鍾永豐領獎。圖/...
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由鍾永豐獲得,由林生祥的媽媽(右)與農夫上台為鍾永豐領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鍾永豐說話有條理,邏輯能力強,常能直接切入問題核心。攝影/沈昱嘉
鍾永豐說話有條理,邏輯能力強,常能直接切入問題核心。攝影/沈昱嘉

保守家庭的支持

但才華終究不能替他說服送自己上大學的農家長輩們。「我們家族裡沒出過半個做藝術創作的人,阿嬤那一輩又比較傳統,覺得玩音樂是下九流的事。」家中最有威嚴的是受過日本教育、二戰時還當過日本軍官的阿公,「比起說服我爸媽,開口跟阿公說『我想當個音樂人。』的困難度更高。」

二十多歲的林生祥,拽著褲腳的手掌滿是冷汗,眼前的阿公在聽完自己告解要去做音樂後,沒有說任何一句話。「他沒說好、也沒說不好,但我也不管了,1997年退伍後就上路展開巡迴了,想跟家人證明我有工作,不用擔心。」但就在回鄉第一場演出時,阿公到了門口,「他在現場發起長壽菸,告訴大家我是他的孫子,請大家要好好支持我。」

思緒回到眼下,林生祥笑了笑,那長輩式的間接關懷,溫暖地留在了他的心底。

「其實不只家裡長輩,一直以來台灣社會給我的支持也很多。」他仍記得「觀子音樂坑」的第一張專輯《過庄尋聊》剛做好時,有個苗栗的客家鄉親直接塞了五萬塊給自己:「這個給你拿去壓片,我要支持客家的創作。」而後《過庄尋聊》賣出的錢,用來做出《游蕩美麗島》,再得到的收入,拿去買錄音器材錄製《我等就來唱山歌》,「我第一次進錄音室錄作品已經是2015年,出道十七、八年後了,在這之前,全都是野戰錄音,是這樣一路走過來的。」

林生祥總稱爽朗的母親為「林董」,母子倆感情深厚。攝影/沈昱嘉
林生祥總稱爽朗的母親為「林董」,母子倆感情深厚。攝影/沈昱嘉
林生祥對音樂的堅持在於「必須做出畫面感」,鍾永豐寫的詞讓他擁有許多發揮空間。攝影...
林生祥對音樂的堅持在於「必須做出畫面感」,鍾永豐寫的詞讓他擁有許多發揮空間。攝影/沈昱嘉
高雄美濃是林生祥自小生長的地方,他試著以創作訴說故鄉與農家的現實和困境。攝影/沈...
高雄美濃是林生祥自小生長的地方,他試著以創作訴說故鄉與農家的現實和困境。攝影/沈昱嘉

被世界拋棄的那一年

玩音樂的路上,磕磕碰碰的時刻少不了,沒有哪一個真正擊倒過林生祥,唯一一次,發生在2009女兒出生那一年。「其實在生小孩前,我從沒感受過所謂的經濟壓力,在我大學決定當音樂人時,我就知道我物欲要降到最低,也還好我在這部分算是天生麗質。」他笑說還在瓦窯坑的時期,從黑膠盒上的防塵蓋到木製小板凳,幾乎所有想得到的日常物品他都盡可能自己找材料手作。

婚後,因妻子有穩定工作,對金錢也淡然,彼此做好自己喜歡的事即可,誰知女兒出生時竟早產,醫生叮囑生祥夫婦最好自己帶,「協調後決定由我太太帶她,因為我演出的時間不長,結束後還可以趕回家幫忙顧。」但也因此,他開始感受到「一人要養活三人」的壓力。反常的是,那一年竟然一個演出也沒找上門。

「我那時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我這麼努力,是那種連手指都暖好了才會上台的人,所有準備工作都做到最扎實,為什麼人家有演出卻不想找我?」失眠的夜裡,他一條條列下自己可能的問題,最終他想:「大概是因為我很討厭在後台跟人家聊天,我總覺得那是在浪費能量,可能因此有不少人覺得我不近人情。」

某回,好不容易接到台北的演出,坐上捷運後,「突然間一個聲音告訴我,其實就是我自己在講:說『林生祥你真沒用,捷運車廂裡的每一個人都比你強,你拿那麼多金曲獎一點用處都沒有,你現在沒有收入,也養不活家人。』」他坦言當時有種被整個社會拋棄的感受,但現實卻讓他不得不挺起身面對。畢竟連在超市為女兒買米餅,明明只差三十元,仍得再三比價,「也是那時候我開始會去看什麼是錢,也慢慢改變自己在現場和其他人的互動,這樣一個個把表演找回來。」

如今,女兒已成他創作的重心之一,「她出生後,我寫了很多童謠,有了小孩以後,身心真的會變得很柔軟。」父女倆不時就在家裡放聲高歌,林生祥每晚睡前也一定要為女兒說個故事。「我的童年其實過得滿壓抑,有很多父權的東西存在,當然也有一些冤枉和委屈,透過照顧女兒的過程,某部分也療癒了我自己童年的傷口。」

林生祥在美濃的生活簡單,他笑說打從立志當個音樂人後他就知道要把物欲降到最低。攝影...
林生祥在美濃的生活簡單,他笑說打從立志當個音樂人後他就知道要把物欲降到最低。攝影/沈昱嘉
林生祥對音樂的堅持在於「必須做出畫面感」,鍾永豐寫的詞讓他擁有許多發揮空間。攝影...
林生祥對音樂的堅持在於「必須做出畫面感」,鍾永豐寫的詞讓他擁有許多發揮空間。攝影/沈昱嘉
林生祥家中收藏許多黑膠唱片,他回憶國小時最早啟蒙自己的是羅大佑。攝影/沈昱嘉
林生祥家中收藏許多黑膠唱片,他回憶國小時最早啟蒙自己的是羅大佑。攝影/沈昱嘉
採訪當日,林生祥特地沖了咖啡招待眾人,他笑說自己許多器具都是好友們熱情相贈或推薦...
採訪當日,林生祥特地沖了咖啡招待眾人,他笑說自己許多器具都是好友們熱情相贈或推薦。攝影/沈昱嘉

下一步看向自身

從「觀子音樂坑」、「交工樂隊」、「生祥與瓦窯坑3」再到「生祥樂隊」,林生祥一路的甘苦,鍾永豐看在眼裡,也經歷其中,「我跟生祥都是搖滾狂,我們都是那種會為了狂熱而活的人。」他認為「生祥樂隊」之所以能長成今天的模樣,不論創作厚度、樂手水準到演唱會技術水平都臻穩定,是整整花了十年努力才得。

「我得說,生祥確實不容易。音樂搞出一張兩張很厲害的大有人在,可是如何持續,是個不簡單的問題,很多有才華的人,三十歲以後還是要認識怎麼過平凡的日子,其實是很殘酷的事,那我能做的就是用好的創作來支持他。」為此,2009年曾任嘉義縣文化局長的鍾永豐果斷辭去公職,失業了五年,只為找回寫詞的力道,「官不能久當,否則你跟整個社會的感應能力會變差。」

這五年間,鍾永豐投入更多時間做田野調查和訪談,和林生祥創作出《我庄》《圍庄》及《野蓮出庄》三張專輯。「其實你說這一路來有沒有幫到什麼忙,或是會不會覺得對某些現況無能為力,我都不覺得這是重點。重點是我們寫的這些東西,能不能和地方上年輕人正在做的事情有些呼應。」

但鍾永豐認為,「『我庄三部曲』後該告別美濃了,我跟生祥也談過這個事情。」兩人聯手合寫了八張專輯,去面對彼此認為重要的事情,也去理清自己和跟家鄉間糾結不清的東西,「總覺得差不多了,前面都是跟家鄉、跟運動、跟朋友交代,我們還沒有真正寫過自己,所以下一張專輯可能會有一些比較自傳性的東西 ,意義上也將會是我們的第一張專輯。」

月琴聲仍未止歇,美濃的風也還吹著,在這裡活過半世紀的兩人,自泥土裡起身,關於故鄉,耙掘地夠深了。走向等待著的夜行巴士,他倆拉拉衣角、樂器上背,下一個庄頭,也許就是自己的家了。

與林生祥合作25年,鍾永豐笑說兩人不常見面,因為自己的體內已住了一整個樂團。攝影...
與林生祥合作25年,鍾永豐笑說兩人不常見面,因為自己的體內已住了一整個樂團。攝影/沈昱嘉
高雄美濃是林生祥自小生長的地方,他試著以創作訴說故鄉與農家的現實和困境。攝影/沈...
高雄美濃是林生祥自小生長的地方,他試著以創作訴說故鄉與農家的現實和困境。攝影/沈昱嘉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抽菸,有礙健康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深度圖文專題-林生祥X鍾永豐

最新文章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安藤雅信 從茶道與禪宗入世 崇尚日用之美的道具作家

2023/06/11
葉一南帶領大班樓登上亞洲50大餐廳之首,攝影|沈昱嘉;大班樓內部,圖|葉一南提供

【優人物】葉一南率「大班樓」登頂亞洲50大餐廳之首,用中式材料、中式技術 做真正中餐

2023/05/28
藝術家徐瑞謙:擷取日常細節,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圖/沈昱嘉攝影、徐瑞謙提供

【優質系】徐瑞謙 擷取日常細節 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

2023/05/21
黃天仁認為攝影最基本的構圖和運鏡必須先掌握好,才可能以此為基礎做變化。攝影/沈昱...

【優質系】鏡頭裡打磨日常 黃天仁 用教學傳承攝影志業

2023/04/2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