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第五屆500盤評審/作家韓良憶:認真,可是不用力,對我來講是最耐吃的

2025/09/22 文/陳宜慧

圖/500輯製作
圖/500輯製作

飲食真正影響我一生的,是對世界各國不同文化的好奇心。

— 韓良憶

連續五屆擔任500盤評審的作家韓良憶,既懂吃也擅於料理,性格直爽的她,以從小嘗遍大江南北滋味的開放心態,持續從個人生命經驗的飲食風景中,依循一貫簡單、質樸,卻又最實在的評選標準,精選出10盤讓她念念不忘、值得一吃再吃的耐吃美味。

Q:每個人的飲食輪廓都來自生命經驗的累積,能否聊聊在您個⼈成長歷程中與美食之間的連結?

A:我的背景其實不算太特殊,但又有點不一樣。因父親是外省人、母親是本省人、外婆是臺南府城人、先生是荷蘭人,自己又是外文系畢業,也曾住在國外一段時間,因此日常的飲食習慣是很多元的。

我是我們家第一個在臺北出生的小孩,從有記憶起,家鄉就是北投,直到14歲才搬進市區,所以大部分的生命經驗都在臺北。雖然如此,我在家主要吃的是江浙菜,加上家裡的管家是潮汕人,偶爾會為我們準備汕頭小菜;若到外婆家,則是臺式家常菜。另一方面,因為我爸爸曾在上海生活過,嗜吃又講究,所以各式各樣的館子我們也常去。可以說我從小便浸潤在江浙菜、中式菜餚、台菜、西餐、甚至臺式日料之中。這些經歷深深影響了我的口味,不過現在回頭去想,飲食真正影響我一生的,其實是對世界各國不同文化的好奇心。

特別是,我們全家人都很重視吃,也把吃飯當成一件極其愉快的事,因此我爸媽從不在餐桌上訓小孩或檢討功課;對我來說,吃飯很快樂,我們家就是用食物來呈現愛。

對我來說,吃飯的時間就是很快樂,我們家就是用食物來呈現愛。

— 韓良憶

Q:請問您人生中印象最深的一道料理是什麼?背後有特別的故事嗎?

A:最能代表我們家的菜就是「十香菜」,這是江浙一帶的菜色,菜裡一定要放黃豆芽,因形貌似古代玉器「如意」,所以也有人稱它為「十樣菜」或「如意什錦菜」。

這道菜是我們家的年菜,雖然作法看似簡單,但相當費工。要將十種蔬菜或乾貨分別切絲、炒過,再拌入鍋中,手序繁雜,每個人都得來幫忙切菜。通常除夕夜吃時還帶點溫熱,但初一到初三都是冷吃,因此它是一道冷熱皆可的菜餚,而且每家做法略有不同。

對我來說,十香菜象徵全家合力完成、充滿參與感的回憶。而且每年過年吃到它,就會有種歡樂與節慶的感覺。小時候是全家人一起準備這道菜,但媽媽過世後,爸爸仍會親手做。後來爸爸走了,我跟姐姐接手延續這道菜,之後姐姐也離開了,我一度懷疑自己能否一個人完成,但因為這是我們家的傳統。我還是堅持獨自操辦,再邀姐夫、阿姨等親戚到家裡用餐。直到現在,我每年都盡量做,因為這是對我、對我原生家庭,極具意義的一道菜。

Q:您怎麼定義一「盤」好菜?

A:對我來說風味還是第一,但創意、美感、文化、風土的展現,以及從產地到餐桌,這些也都具有加分作用。但味道仍是我考量的關鍵依據。不過,每個人對美食的想法不一樣,適口者珍。

Q:請問此次500盤評選有特別的主軸或標準,跟去年有何不同?

A:我一天到晚吃來吃去,每年都覺得只能選10盤,實在有太多遺珠。過去幾屆,因為特別喜歡某些餐廳,經常會有重複的店家出現在名單裡。這屆我決定10盤都必須要跟去年完全不一樣,主要希望讓更多用心做美食的店家被看見。比方像是,雖然我光是今年就吃了5次Nobuo,但因為每年都選他,怕太偏心,只好忍痛割捨,算是此次最大遺珠。但我的評選標準一如既往,仍是會讓我念念不忘、想一吃再吃,很耐吃的菜。

Q:今年推薦這十盤菜的理由?這些菜讓你喜歡的原因?

A:我這次選的10盤中,有不少店家其實並不知道我是誰,因為我大多是跟著朋友去吃的,但幾乎每家店都是我吃了很多次才決定入選,只有紅棉跟宜自若只去過一次。

談到宜自若,我一直很喜歡西班牙主廚Daniel Negreira做的菜,他在2024年底移居宜蘭鄉間。這裡既是農鄉又離大溪漁港不遠,等於是從產地到餐桌,隨時可取得最新鮮的食材。

我是在去年12月開幕不久時去吃的,當下便感覺主廚在商業模式上的限制變少了,更能自在地做自己喜歡的東西。他的菜依然精細,但更化繁於簡,沒有過多華麗雕琢或噱頭,但一吃就能感受到他的技藝、工序,以及多年養成的廚藝底蘊。他知道一道菜該如何處理,能讓人覺得好吃、精緻,又沒負擔。或許是因為我的個性比較閒散,我覺得「認真,可是不用力」,才是最耐吃的狀態。

這次我選的是「市場鮮魚三重奏」,魚種依季節而變化。那天我吃到的三種魚分別是石狗公、紅秋姑(常見於礁石區),以及味道較濃的亮皮魚鯖魚。牠們都來自大溪漁港附近,但風味各異。同時主廚透過不同的手法與調味,讓每一種魚都能呈現它美好的狀態,既展現差異,吃下來又和諧,不只食材新鮮,調味也掌握的精準到位。

另外,屏東的 LAND 也是朋友帶我去的。之所以選它,是因為在屏東能吃到這樣的餐廳非常難得,我覺得一定要鼓勵。特別是屏東距離較遠,以往在媒體上關注度不高,但他們做的食物風味出色、價格合理,而且很用心,所以我覺得很值得推薦。

Q:是否有觀察到這一兩年台灣美食趨勢有哪些變化?

A:在臺灣,精緻餐飲除了少數能單點,大部分仍以套餐為主。我不認為fine dining已經式微,而是越來越多人希望能重新找回在餐桌上點菜的自由。但對我來說,套餐依然迷人,因為能從頭到尾體會主廚個人技藝的展現、思考的邏輯,以及他對餐點推進的脈絡。

Q:500盤邁入第五屆,是否有擾動台灣美食圈,或產生怎樣的社會意義?

A:500盤讓許多原本在媒體上不容易被大眾注意到的店家,有了被看見的機會。同時,我格外欣賞50位評審中,有些人並非出身美食界,卻帶來更多元的觀點。當然也會有些選票集中,這就代表它很有可能吸引了較多人關注。但更重要的是,這幾年500盤也帶動了一些私廚,而且名單越來越廣。畢竟每位評審的標準不一,但從這些選擇中,也能看出他們的品味取向,進而一探每個人的行事作風與性格,我覺得這正是500盤好玩的地方。

● 韓良憶的精選10盤菜

1.紅棉:魚蓉雪燕冬瓜羹

紅棉:魚蓉雪燕冬瓜羹。圖/韓良憶提供
紅棉:魚蓉雪燕冬瓜羹。圖/韓良憶提供

這家私廚與其素人出身主廚不到一年就走紅的事蹟,已成傳奇。平心而論,一頓飯下來,吃得出掌廚者的用心與認真,雖非每道都合個人胃口,但道道皆有模有樣,其中我一嘗就愛且最令我難忘的,是雪燕冬瓜羹。品相白淨素雅,清鮮的蛤蜊湯底結合細滑爽口的冬瓜茸,兩者合為一體。最後撒上的火腿茸有提味之效,湯中有 QQ的菌類,名為雪膠,堪稱平民版燕窩。這一盅羹湯清淡然有味,食之輕盈而有餘韻,真好喝。

2.香色 XIANG SE:高雄147號米 東北角鮑魚 筍干

香色 XIANG SE:高雄147號米 東北角鮑魚 筍干。圖/韓良憶提供
香色 XIANG SE:高雄147號米 東北角鮑魚 筍干。圖/韓良憶提供

餐盤有如地圖,台灣島形的蔬菜脆殼底下,是海鮮高湯炊飯,汁鮮入味,飯粒不軟不硬且彈牙,內有海參、時蔬以及溫暖的筍干味。一旁的煎鮑魚,質地爽脆又Q彈,其位置宛若離島,整道菜的品相既有巧思又有深意,重點是,中看又重吃。

3.宜自若:市場鮮魚「三重奏」

宜自若:市場鮮魚「三重奏」。圖/韓良憶提供
宜自若:市場鮮魚「三重奏」。圖/韓良憶提供

知名西班牙大廚移居宜蘭鄉間,開了這家小小的私廚。名為市場鮮魚亖重奏的冷前菜,以三種鮮魚構成,顧名思義,魚種會隨著市場供貨情況而變化,我吃到的是醃製紅秋姑、石狗公塔塔、以柳橙、蒔蘿和魚卵調味的鯖魚。三種魚來自不遠的漁港,食材新鮮不在話下,且從選料、調味至整道菜的組合,在在展現大廚對食材的尊重與理解,對調味的精準掌握,當然還有多年經驗累積的美感。最欣賞其人化繁於簡的本事,端上餐桌的每一道品相皆簡單大方,沒有太多華麗無謂的裝飾和噱頭,然而其爐火純青的技藝,潛藏其中。

4.朧粵:花膠黃魚羹

朧粵:花膠黃魚羹。圖/韓良憶提供
朧粵:花膠黃魚羹。圖/韓良憶提供

拆骨去刺的黃魚和發得恰到好處的花膠,搭配高湯熬煮,品相乾淨雅致,滋味濃郁鮮醇卻不膩,嘗得出主廚者對食材和烹飪工序的用心與講究,一人一碗,乍喝完但感意猶未盡,咋舌回味才發現份量恰恰好。

5.欣葉台菜創始店:手路干貝酥

欣葉台菜創始店:手路干貝酥。圖/韓良憶提供
欣葉台菜創始店:手路干貝酥。圖/韓良憶提供

這是頗費工的「手路菜」。干貝泡水蒸熟後拆搓成細絲,馬鈴薯和芥蘭菜也以手工切絲,一律炸得脆酥再合為一盤,墊底為薯絲,其上為干貝絲,盤邊是菜絲,濃綠襯金黃,品相澎湃華麗,食來既有油香也有干貝的鮮,口感爽脆,俗話所說的「涮嘴」,佐粥配飯下酒皆宜,不過份量不小,人多才適合點。

6.三六食府:香酥芋泥鴨

三六食府:香酥芋泥鴨。圖/韓良憶提供
三六食府:香酥芋泥鴨。圖/韓良憶提供

與其說是私廚,三六食府更像是完全預約制的餐館,較之其他知名私廚,價位相對討喜。其大廚並非素人,而有多年在大飯店和大餐廳掌廚的經驗,菜色不限於單一菜系,澎湃但不粗,我最喜歡的香酥芋泥鴨是粵菜,雖然並沒有多麼稀奇,難得的是做得細緻。去骨蒸熟的鴨肉舖上芋泥油炸,外層金黃香酥,內裡鴨肉甜而芋泥綿密,鴨肉和芋泥融合得好,食來不油不膩,頗耐吃,我樂意一食再食。

7.LAND:2024-2025 冬季套餐

LAND:2024-2025 冬季套餐。圖/韓良憶提供
LAND:2024-2025 冬季套餐。圖/韓良憶提供

屏東難得一見的fine dining餐廳,套餐上必有道菜與店同名,每季都有,上桌卻是不同菜色。2024-2025年冬季套餐中的這一道,結合三種當令番茄、風乾番茄和番茄凍,清新爽口,微酸的滋味中帶有清香的薑味,整體有股說不上來的熟悉和親切。經外場提示才發覺,這不正是我外婆最愛的柑仔蜜,也就是薑汁番茄嗎?經過大廚創意轉化、巧手調理,平凡的南部小食變精緻了。

8.拾穗 Kitchen:手工麵

拾穗 Kitchen:手工麵。圖/韓良憶提供
拾穗 Kitchen:手工麵。圖/韓良憶提供

無菜單的套餐儘量採用時令農產,不時給我驚喜,但我每回去品嘗,一定加點自製的手工麵。麵條的麵團以烘焙法式長棍麵包的麵粉揉製而成,撖開再切成粗寬長條,並不先燙煮,而直接以海鮮高湯煨煮。麵條吸足高湯鮮味,麵體卻仍彈牙有筋道,有點像刀削麵,搭配烤軟絲、金嵐蝦、蛤蜊醬,令滋味和口感更鮮甜脆爽。醬汁中的花椒油有如神來一筆,麻香的滋味讓整體風味更鮮活起來。

9.三禾小廚私房菜:獅子頭

三禾小廚私房菜:獅子頭。圖/韓良憶提供
三禾小廚私房菜:獅子頭。圖/韓良憶提供

家族經營的小館,雖以台式風味為主,但大江南北風味都做得不錯。比方說,我最喜歡的獅子頭,淺褐色湯汁中有圓滾滾的大肉丸(獅子頭)與大白菜,肖似我從小吃到大的家常做法,只是家中無高湯時,先父會加蛤蜊增鮮。 我用湯勺輕輕一撥,便撥開偌大的獅子頭,舀一匙送入口中,軟嫩多汁,幾乎入口即化,這獅子頭燒得竟比若干號稱江浙味的餐廳更合我胃口。

10.Marc L³:竹炭熱狗

Marc L³:竹炭熱狗。圖/韓良憶提供
Marc L³:竹炭熱狗。圖/韓良憶提供

專程南下品嘗,從第一道小點開始,便知道自己來對了,菜餚細節豐富,承續法式手法的工序複雜,風味卻均衡不雜蕪,食來舒服,身心皆無負擔。其中最給我滿滿在地感的,是「竹炭熱狗」。此菜一上桌我就驚呼,這根本是黑色的黑輪!其外型靈感來自美式玉米熱狗,內餡的旗魚、花枝則呼應著黑輪滋味。表面刷了兩種醬汁,黑色的是松露雞高湯加竹炭粉,白的為蒜味醬。一口咬下,外殼香酥似玉米熱狗,松露香氣討喜,入口有則熟悉的台灣味與鮮味,個人以為,台灣味與法蘭西風融合得很好。

● 500盤2025中/英文版官網:https://udn.com/500dishesaward/

2025 第五屆500盤 The 500 Dishes Award 2025

#500盤2025 #500盤5周年 #第一份台灣人觀點的美食評鑑 #The500DishesAward2025 #500盤 #500dishes

主辦單位|500輯

指定用酒|麥卡倫單一麥芽威士忌

指定銀行|星展銀行

合作單位|浪琴、inline、福華飯店、雙月食品社、台北101、新光三越

贊助單位|巴部農天然鹼性礦泉水、丸莊醬油、永豐餘生技、好食好事基金會、滋立燕窩、樹頂(Tree Top)、醫願診所 iHope clinic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第五屆500盤評審

第五屆500盤評審/誼遠控股集團董事長陳致遠:要有fine dining,飲食文化才會進步

第五屆500盤評審/誼遠控股集團董事長陳致遠:要有fine dining,飲食文化才會進步

2025/09/22
第五屆500盤評審/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當自己味覺的策展人

第五屆500盤評審/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當自己味覺的策展人

2025/09/22
第五屆500盤評審/從沙拉吧到生活哲學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飲食,是最真誠的生活方式

第五屆500盤評審/從沙拉吧到生活哲學 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飲食,是最真誠的生活方式

2025/09/22

最新文章

inline創辦人于家瓏(右)將500盤獎項頒發給Ad Astra主廚Kevin...

500盤2025/inline首頒「AI熱搜餐廳獎」 Ad Astra憑3大優勢吸消費者狂搜

2025/09/22
獲頒「風土之味獎」的陳昶福Fudy(圖中)邀請「野驢小餐館」團隊一同上台,共享榮...

500盤2025/陳昶福Fudy獲頒「風土之味獎」 傳遞永續與愛的循環

2025/09/22
logy獲得500盤「年度躍進獎」。圖/500輯攝影團隊提供

500盤2025/「年度躍進獎」 logy田原諒悟獲7盤殊榮:持續創作新菜色

2025/09/22
「國賓中餐廳」奪下500盤特別獎「麥卡倫風格新生獎」,由公關資深協理黃國瑋(右)...

500盤2025/傳統中展現嶄新風貌!「國賓中餐廳」奪麥卡倫風格新生獎

2025/09/22
台北晶華酒店晶華軒廚藝總監鄔海明(左3)今年獲得「年度主廚獎」,同時晶華軒也成功...

500盤2025/台北晶華酒店中餐廚藝總監鄔海明獲年度主廚獎

2025/09/22
台北福華大飯店「蓬萊邨台菜餐廳」今年奪下特別獎「永續餐廳獎」。圖/500輯攝影團...

500盤2025/超過40年的堅持!台北福華「蓬萊邨」奪「永續餐廳獎」 

2025/09/22
謝文獲頒「持續創新獎」但無法親自出席,領獎代表Krystal(圖右)從香港大班樓...

500盤2025/謝文獲「持續創新獎」 近50年廚藝持續引領中餐創新

2025/09/22
旅法飲食作家謝忠道日前返台,特地出席500盤頒獎典禮。圖/謝忠道提供

500盤2025/旅法飲食作家謝忠道:500盤反映了台灣飲食觀點

2025/09/22
連續第五年擔任「500盤」評審,高琹雯所看重的,是料理最核心的價值,以及飲食文化...

500盤2025/美食評論家高琹雯:500盤累積了台灣餐飲的大數據

2025/09/22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