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500Young2023】「創新老靈魂」楊馥慈:修復石滬之路,尋找人與海洋連結的路徑

2023-08-07 07:30 江佩君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澎湖人,楊馥慈也曾經是個對海洋、家鄉非常陌生的當地孩子,在大學學習過程與駐村計畫的參與,她重新認識了澎湖,也發現許多隱藏在村落的珍貴生活方式與傳統漁法,其實很值得被保存下來,便在心裡萌生返鄉的決定。大三的她便有想要創業的初心,畢業後與夥伴在澎湖成立「離島出走」工作室,以澎湖石滬為核心,賦予崩壞與逐漸被遺忘的石滬新的可能性,透過石滬的修復的過程,也搭建出人與海洋之間的影響力與情感,透過眾人努力,守護著澎湖珍貴的水下遺產。

>> 【500Young2023】領路人吳鷗翔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必須要有不斷renew自己的準備

>> 500Young青年論壇/倪瑞宏╳楊馥慈╳徐振輔:找到自我的定位:成為無可取代的我,還有一起搞事的我們

就像多數澎湖年輕人一樣,長大後前往台灣本島求學、工作,在長輩眼裡是一條順理成章的...
就像多數澎湖年輕人一樣,長大後前往台灣本島求學、工作,在長輩眼裡是一條順理成章的路徑,但楊馥慈卻選擇返鄉創業、逆向而行。 圖/楊馥慈提供

逆向而行返鄉修復石滬,被問:是否頭殼壞去

但就像多數澎湖年輕人一樣,長大後前往台灣本島求學、工作,在長輩眼裡是一條順理成章的路徑,但楊馥慈卻選擇返鄉創業、逆向而行。家人擔心她在澎湖創業會面臨許多困難,一開始對她的決定投下反對票;被楊馥慈一一拜訪的石滬傳統匠師,也無法理解一個小女生開口說要修繕石滬的話,覺得她是否頭殼壞去。

而她想要守護的石滬究竟是什麼?石滬是透過潮汐漲退來圍困魚群的傳統漁法,捕獲的目標是洄游性魚類,澎湖的石滬最早可追溯自清康熙時代,澎湖海岸線300多公里,擁有600多口石滬,有全世界分布密度最高的石滬群,也是世界遺產潛力點之一。但隨著海洋資源匱乏、人口外移、機械船隻等更有效率的捕魚法等因素,讓石滬逐漸失去漁業價值,導致澎湖石滬年久失修、修復工藝凋零,讓曾經輝煌的石滬年代差一點走入歷史,或僅是觀光客拍照打卡的地標。

原來我也曾是被石滬養大的孩子

楊馥慈坦言,「小時候我也是從教科書裡認識石滬,跟大多數人知道石滬的印象是差不多的,只知道澎湖七美那邊有個漂亮的雙心石滬,對它的印象就僅此而已。我是回到家鄉後,到比較偏遠的漁村進行田野調查時,才進一步認識石滬與它的價值。」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澎湖人,楊馥慈也曾經是個對海洋、家鄉非常陌生的當地孩子,在大學學...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澎湖人,楊馥慈也曾經是個對海洋、家鄉非常陌生的當地孩子,在大學學習過程與駐村計畫的參與,她重新認識了澎湖,也發現許多隱藏在村落的珍貴生活方式與傳統漁法,其實很值得被保存下來,便在心裡萌生返鄉的決定。 圖/楊馥慈提供

「離島出走」想要做的事,必須緊密的與在地人、石滬匠師們合作,因此剛回到澎湖的他們,每天花許多時間走進村落,慢慢去溝通想做的事情,並跟著石滬匠師一起頂著日頭、趁著退潮時走進海中搬運每顆重達百斤的石頭,學習著石滬修復的工作,親力親為的互動,直到取得石滬師傅的理解與認同。在回家修復石滬過程中,楊馥慈也在阿嬤口中得知,原來家族也有一口荒廢待修的石滬,那一刻讓她真正體認到「原來我也曾經是被石滬養大的孩子啊!」

為石滬找新的可能,拉近與大眾的距離

除了修復石滬,「離島出走」透過設計加值與永續旅遊的結合並建立資料庫,達成與社區、友善海洋、文化傳承的共好模式,為石滬找到新的可能。楊馥慈說,接下來想做的事,仍是以目前的方向持續的精深、延伸,拉近石滬與大眾的距離,可以從不同面向認識石滬、澎湖。

得知自己在500Young獲獎的消息,她說:「除了驚喜也很感激,很榮幸自己可以在這領域跟大家分享在做的事情。」楊馥慈也在創業的過程中,認知地方設計專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很喜歡日本設計師梅原真用設計去改變地方困境的論述,她當時也在平湖設計工作室創辦人吳鷗翔身上感受到,「他有著設計的專業卻選擇回到家鄉澎湖,用設計的角色來做這件事。我們也有邀請吳鷗翔作為團隊的夥伴,參與幾項很重要的成果,其中之一就是資料庫。我覺得他看待事情的角度與做事情的方式,讓我返鄉創業一開始的局限,因為他的加入,可以有很多地方被突破。」

本文選自500Young特別企劃「致無可取代的我們」

質感媒體《500輯》創刊三年多來,致力營造更有意思的觀點倡議和生活場景,成為當代社會中有價值的存在。在過程中,年輕人開闢新局的創造力總令我們驚喜不斷,匯集創意靈光的時代獎項「500Young」因他們而生,2023年已盛大邁入第二屆。

作為一個展望未來的媒體,期待為環境描繪出如今的青年樣貌。500Young從來不只是單向授獎,更重要的意義在於讓大眾察覺,這群人具備賦予社會全新面貌的飽滿能量,也期待透過領路人的推薦設定,精準描繪跨世代間的相互影響。

最新文章

保育並維護麥卡倫莊園,是麥卡倫堅持的永續承諾。圖/麥卡倫提供  ※ 提醒您:禁止...

超過118年的等待 才能成就麥卡倫雙雪莉桶12年的極致風味

2023/09/14
500Young邀請到(左起)鳳嬌催化室總監李依耘、文化銀行、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

第二屆500Young論壇/盧翊軒╳陳慕天╳李依耘:找到翻轉創新的方法

2023/08/07
第三場活動由寫作者蕭詒徽、SENS餐廳主廚、見域工作室共同創辦人吳君薇以及台灣愛...

500Young青年論壇/蕭詒徽╳吳定祐╳吳君薇:AI想要取代我們還很難呢!一起持續創作有趣的東西

2023/08/07
台灣愛丁頓行銷總監劉姿瓘說明麥卡倫的核心價值在於無與倫比的工藝與創意。|圖:50...

第二屆500Young青年台灣愛丁頓行銷總監劉姿瓘:威士忌的核心是AI無法取代的時間、自然與人

2023/08/07
(左起)文化銀行、美感細胞共同創辦人陳慕天、永豐銀行數位金融處副總經理黃品睿、見...

第二屆500Young青年論壇/永豐銀行數金處副總黃品睿:金融業談創新、談改變,但人還是核心

2023/08/07
曾負責多屆金曲獎視覺統籌的顏伯駿,在第31屆活動中,立基長期觀察找了盧翊軒合作視...

【500Young2023】領路人顏伯駿:我沒興趣只服務一種作法

2023/08/07
王水源從選秀節目《大嘻哈時代2》海選取得進棚資格,獲得蔡詩芸、迪拉胖、陳星翰3位...

【500Young2023】領路人王水源:助人不難,難的是感恩

2023/08/07
平湖設計創辦人吳鷗翔工作之餘的興趣是文化踏查與記錄,並以數位化的方式保存,提供資...

【500Young2023】領路人吳鷗翔: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必須要有不斷renew自己的準備

2023/08/07
李烈從影多年,從幕前走到幕後,自認看過的演員也多,也不忘分享自己經驗,「活到一定...

【500Young2023】領路人李烈:不要在意別人眼光,去體驗每次錯誤

2023/08/07
林達陽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香港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多個文學獎...

【500Young2023】領路人林達陽:以傳教心態推廣文學

2023/08/07
父親是影響倪祥最深的「藝術家」,爸爸會在公園挑形狀奇怪的樹枝沾他剩下的顏料畫鬼臉...

【500Young2023】領路人倪祥:被月亮召喚出來的藝術家

2023/08/07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張基義說自己每一年都在期待500Young的發表,期待看到更多...

【500Young2023】領路人張基義:一代超越一代,台灣需要會問問題的人

2023/08/07
曾被譽為創業金童的游適任,自大學時期便投身新創產業,憑個人對社會現象的敏銳觀察力...

【500Young2023】領路人游適任:選擇沒有好壞,要知道為什麼作這個決定

2023/08/07
在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西餐廚藝系任教30年、先後獲得「教育部師鐸獎」與「中華民國十大...

【500Young2023】領路人陳寬定:期許學子創造出自己的「米其林」

2023/08/07
顏漏有提到,在這十多年陪伴年輕創業者的過程中,自己其實也從得到許多收穫成長,例如...

【500Young2023】領路人顏漏有:探索精彩、勇於冒險,即使失敗也能成為養分

2023/08/07
對於影劇表演的夢如何開始,王淨歸功於自己有一個非常會說故事的媽媽,「每次在接送我...

【500Young2023】「百變星勢力」王淨:透過表演,成為一個會說故事的人

2023/08/07
順利進入三民家商與高雄餐旅大學西餐廚藝系後,吳定祐不斷透過參與國際賽事,強化自身...

【500Young2023】「永續經典感」吳定祐:永遠push自己,去做超過職務範疇的事

2023/08/07
家中五個小孩、上有四個姊姊,林裕欽沒有因為身為小兒子受到的關愛而自滿,反倒早下定...

【500Young2023】「多元生態系」林裕欽:永續學習,50年後一樣跟上時代

2023/08/07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