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500碗評審/林聰明執行長林佳慧:小吃是承載著喜怒哀樂的時光機
— 「魚頭妹」林佳慧
曾經登上Netflix紀錄片《世界小吃》的「林聰明沙鍋魚頭」,在地經營超過七十年,已經成為嘉義最具代表性的小吃之一。身為第三代接班人,人稱「魚頭妹」的林佳慧,在二十多年前返鄉接手,注入嶄新活力與企業管理的概念,重新擦亮老字號品牌。除了自家之外,林佳慧對於故鄉與小吃,更有著滿滿的情感與記憶。
Q:請描述個人成長歷程與小吃之間的趣味故事?
A:因為家裡經營小吃,我才6個月大的時候,就被爸爸帶到攤位。除了托嬰時間之外,都是爸爸媽媽一邊工作一邊帶。我真的是從小北鼻一路被客人看長大。從有記憶開始,就記得客人常會拿東西請我吃,當然也有各式各樣的小吃。客人除了愛跟我聊天,還會帶我去兜風。當年沒有網咖、沒有手機,小吃攤就是大家交流的地方。大家可能聚在廟口,看個布袋戲,吃吃烤魷魚、麥芽糖,然後再來小吃攤吃小吃,我們就是做這樣的在地生意,我的成長童年一直都這樣。
我們一家三代生活都環繞著小吃。以前我的奶奶、第一代的沙鍋魚頭阿嬤,她會騎著腳踏車帶我去看電影。買好小吃、木瓜牛奶進去劇院裡面吃。我記得阿嬤很喜歡吃瓜子,而且吃瓜子超級大聲。有時看電影途中去上廁所,回來找不到位置,聽她吃瓜子的聲音就知道位置在哪裡。
家裡做路邊攤,店附近吃的也都很多,一星期吃小吃都是十幾次起跳。例如爸爸早上喜歡吃牛肉湯,媽媽喜歡羊肉湯,所以我一下子吃羊肉湯、一下子吃牛肉湯,有時還吃兩次。我名單中的許多店家,都是從自己還是小嬰兒就認識,感情都很深厚,像是在家裡另一個廚房、第二個客廳吃飯;不覺得只是一間店,更像是家的延伸。
Q:自己跟家裡小吃店的關係?
A:在自己家的店,從小受到很多客人照顧,有時也會幫客人跑腿買東西、賺賺跑腿費。回憶起來,我不到7歲就在店裡當bartender,幫客人倒「保力達+米酒」,比例1:2,再去冰箱敲兩塊冰塊,小杯10元、大杯20,「這是一種Street Wine,You know?」
小吃真的是家裡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家之外,跟爸爸媽媽一起吃的小吃店很多。嘉義不大,常常會在小吃店遇到朋友,有時還會跟爸爸媽媽擦肩而過。2020年時,我曾出過書籍《家的味道》,當中選了41間推薦小吃。都是我成長的記憶。
小吃給人的感受,就是生活、家族中,一個很大的記憶體儲存硬碟。某種程度,我們店也承載著許多客人的記憶。有人在店裡面求婚,也有孕婦怕生產完不能吃,堅持吃完沙鍋魚頭才願意去醫院生小孩;甚至有人在生命最後一段路途中,只想再吃一碗自己最愛的冬菜蝦仁蛋湯。還有孩子長大以後,不定時會回到店裡,只為重溫當年跟父母用餐的記憶,很多很多故事,沒辦法一次講,但我覺得美食是有很多溫暖的力量。
— 「魚頭妹」林佳慧
Q:請問您對小吃的定義?
A:吃大餐廳有大餐廳的快樂,吃小吃也有小吃店的滿足。現在小吃有街頭小吃,也有轉型後的精緻化小吃,性質不一樣。我最能接受的小吃,就是我們嘉義的雞肉飯,吃巧又能吃飽,可以小小吃一碗,也可以點好幾樣小菜。
對我來說,小吃就是一個地方,提供人們快速、吃得飽、吃得巧的食物,同時是可以帶給人們滿足與快樂、承載著喜怒哀樂的時光機。很多的故事會發生在小吃店,是因為從小到大,成長的歷程都環繞著小吃。例如名單中的淡水「真大蒸餃」,是我讀書時期的餐點,雖然現在工作很忙碌,但有時候凌晨就會開車到淡水,提前等店家開門、吃蒸餃。小吃可以讓你在短時間、在那個場域中,找到很多的情感連結,會連結到自己的青春時期,或是當時的記憶。
Q:請問這次評選的標準是什麼?
A:這些名單都是我自己常常會去吃,也會帶朋友去吃的店。朋友也會驚訝,竟然「港記燒臘」有設計肉量加倍的「林佳慧便當」;若是「阿賢刈包」的「林佳慧刈包」,則是比較肥、比較甜。「樂檸漢堡」則是嘉義代表性的漢堡,自己從小吃到大;另間「阿柱麻油雞」,老師傅是嘉義人,爸媽都喜歡吃他的料理,後來他改到台北開店,麻油雞、炒腰子都可以試看看。其他幾間小吃,也都是自己日常會吃、會推薦給朋友的店家。
Q:入選名單的店家,是否有共通點?
A:我推薦的幾間,大都是「自己人」在做。例如是夫妻檔、家人一起在做,自己很喜歡這種「家庭式」的經營。也許中間有經過頂讓轉手,但都是二、三十年,甚至是五、六十年的老店。可以看得到老闆仍在前線努力,老闆也知道你喜歡吃什麼,而且味道維持得很一致,十五年前吃、三年前吃、上個月吃,味道幾乎都一樣,就是職人的態度。人的味道跟食物的味道,就是城市充滿溫度的地方。小吃店就是另外一個城市溫度的延伸,小吃也可以是人心中溫度的來源。
— 「魚頭妹」林佳慧
Q:請問您本身的口味愛好?
A:自己口味其實算中偏重,尤其重視「鹹度」與「甜度」的平衡。如果台南口味是八、九分甜,嘉義可能就是七分甜,所以我還是要有點甜度,才會覺得食物好吃。
我覺得,甜點如果不甜,就沒有到味蕾的好球帶,就沒有幸福感。有時候,「甜」能刺激味蕾。如果珍珠奶茶、粉圓冰只有一分甜,當然可以,但就感覺不到韻味。甜湯就像是指揮家最後的「收!」如果結尾沒有收好,吃完就沒有滿足點、會想不起來食物的味道;可是如果甜的剛剛好,舌頭就會想要去追、讓人一想再想。
我還是「重度嗜湯者」,我吃飯沒有喝湯會受不了,而且要很燙、很燙,會燙舌頭那種。像是羅山生炒鱔魚麵的柴魚湯,有使用甘蔗下去熬湯,很用心。其他名單中的店家,也都有配湯,例如海鮮酸辣湯、餛飩湯。其實「丸仔榮小吃店」還應該加上一碗「丸仔湯」。
Q:請問您在尋訪小吃時,有沒有特殊的用餐體驗?
A:有有有!例如德記的「小籠包」很好吃,但我的名單額度不夠,沒寫上去。他們是現場撖麵,一家人有一種默契,好像在演舞台劇。有人撖完麵,就會有人接手麵皮,然後拿去包餡、包完餡就會拿去鋪好放蒸籠。雖然他們搬過家,但店裡的角色沒有變。每次看到,都覺得很親切,有種「家人們一起完成一件事情」的感覺。至於羅山生炒鱔魚麵,哥哥在店前面招呼客人,兩個弟弟一個負責配菜、一個負責炒,妹妹則負責端菜,雖然他們年紀跟我爸媽差不多,但他們還是一家人做這件事情。他們搬過家,味道也沒有變。某種程度來說,可以找到一種小時候的安心感,重回到童年的時光。
至於阿進土產牛肉湯,以前是爸爸媽媽一起做生意,小孩子在店裡寫功課、端菜。現在小孩長大了,也在店裡幫忙。我覺得,這些家人們共同經營小吃的場域當中,讓我看見過去的自己,那是一種很棒的滋味。去小吃店,有時候是飽吃一頓,有時候是找回青春時候的自己。這些店家不僅有回憶、有過去,也有現在的心情,還有著常常會想念的味道,這是屬於家的味道。
— 「魚頭妹」林佳慧
● 林佳慧的精選10碗小吃
1.新北市淡水區/真大蒸餃:蒸餃
每天的第一份早餐,從這一籠開始。外皮Q彈、內餡多汁飽滿,是多年來不變的好味道。簡單卻扎實,就像那種不用華麗包裝、卻讓人每天都願意回頭的老朋友。
2.嘉義市東區/德記小吃部:榨菜肉絲乾麵+餛飩湯
從小吃到大的嘉義好味道。乾麵的麵條Q彈、榨菜自製,搭上滷汁的鹹香,吃之前再加一點酸醋,是我每天下午工作之間最安心的慰藉。餛飩現包現煮,師傅在旁邊手工製作,看著都安心,吃起來更踏實,內餡飽滿、口感渾厚。
3.嘉義市東區/泰老饕:清蒸檸檬鱸魚+海鮮酸辣湯
酸、甜、辣的平衡堪稱一絕,檸檬鱸魚鮮嫩爽口,再配上熱呼呼的泰式酸辣湯,一口接著一口扒飯,是標準的「白飯小偷」組合。
4.嘉義市東區/羅山生炒鱔魚麵:鱔魚錦魯麵+甘蔗柴魚湯
用炭火爆炒出的鍋氣,鎖住鱔魚的鮮香,師傅多年來始終堅持古法,是嘉義最古早味的代表。隨附的湯是用甘蔗熬製的柴魚高湯,不只是美味,更像在喝一碗嘉義人的奉茶情誼。
5.台北市中山區/阿柱麻油雞:麻油雞湯+麻油炒腰子
50年老師傅的手路菜,一碗家常的麻油雞,香氣撲鼻、鍋氣十足。天氣一冷或身體疲憊時,腦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碗湯,就像回到媽媽廚房的味道。
6.嘉義市東區/丸仔榮小吃店:雞肉飯
現拔的雞肉絲,肉質細嫩、鮮甜,搭配老闆的特製蔥油與醬汁,每一口都下飯得不得了。在嘉義火雞肉飯百花齊放的戰場中,這一家的味道讓我甘願一次吃兩碗才甘心。
8.嘉義市東區/港記燒臘店(成仁街本店):脆皮鴨飯
我的專屬特製版:鴨肉加倍、菜量滿點、醬汁澎湃,還有老闆特調辣醬。推薦給每一位外地來的朋友,幾乎都會變成他們心中第一名的燒臘便當。
9.嘉義市東區/樂檸漢堡 THEFREEN BURGER(嘉義中山市府門市):大俠手打牛堡
每日現烤老麵發酵麵包、搭配新鮮蔬菜與手打牛肉排,在速食界裡宛如一股清流。吃完只想說一句:「原來速食,也能這麼有誠意。」
9.嘉義市西區/阿賢刈包:刈包+四神湯
刈包外皮Q彈帶韌,包裹著肥瘦相間的滷豬肉,每一口都是老嘉義的味道。配上一碗古早味的四神湯,湯頭溫潤,是記憶中最暖的一餐。
10.嘉義市西區/阿進土產牛肉湯:牛肉湯+炒芥蘭牛肉
使用當日現宰溫體牛,湯頭清甜、肉質細嫩,是嘉義人補元氣的日常首選。炒芥蘭牛肉火候精準、香氣四溢,兩道一起點,才叫滿足。
● 500碗2025中/英文版官網:https://udn.com/500bowlsaward
● 500碗2025全台入選小吃Google地圖: https://reurl.cc/gYW9l7
第三屆500碗 THE 500 BOWLS AWARD 2025主辦單位:500輯
首席贊助:永豐金控、永豐銀行
指定用酒:塔木嶺橡木桶玩家
贊助單位:Pubble氣泡飲、丸莊醬油、法大炸雞
※ 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第三屆500碗
最新文章
-
500碗2025/滷肉飯、肉圓達人現身!名廚激推的「10碗滷肉飯」
2025/07/19 -
500碗2025/500碗的美味靈魂 市集玩套圈免費送「丸莊醬油」
2025/07/19 -
永豐首席贊助500碗2025 可刷卡、行動支付「享」刷卡金有感回饋
2025/07/19 -
500碗2025/晶華軒廚藝總監鄔海明:小吃是台灣味不可或缺的一環
2025/07/19 -
500碗2025/國際名廚江振誠:小吃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環 名單與大眾分享
2025/07/19 -
500碗2025/塔木嶺與珍煮丹合作「夏嶺初雪」 一甜一酸調飲注入微醺
2025/07/19 -
500碗2025/飲食生活作家葉怡蘭:困惑的時候 小吃給你答案
2025/07/19 -
500碗2025/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 :小吃不簡單 讓你吃了後感動
2025/07/19 -
500碗2025/PUBBLE氣泡茶以氣泡梅子烏龍清爽味蕾 夏日午後冰涼酸甜!
2025/0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