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系】陳建騏 樂在把聲音和影像當生活的人生
因為興趣即工作所以工作即生活、不曾感到挫折和壓力、不發脾氣、永遠笑臉迎人.... 這種種,多像都市傳說。
可是音樂人陳建騏,身兼唱片製作人/電影電視配樂/演唱會音樂總監/劇場配樂/音樂劇/電視廣告/咖啡店老闆,明明是忙到極致的斜槓青年,但他就是這樣笑咪咪地在這一行20年。
從小到大 都和音樂有關
第43屆金鐘獎音效獎(「跳格子」)、第24屆金曲獎最佳編曲人獎(「諾亞方舟」)及第27屆最佳單曲製作人獎(「大齡女子」)得主,但陳建騏並不是科班出身。
故事要從幼稚園說起。陳建騏開始學鋼琴,儘管也羨慕鄰居小朋友可以出去玩,可是他「聽到好聽的音樂會想學,記下旋律,想辦法找出是哪些音,再配上伴奏、甚至改編。有點像創作的開始。」國小就改編包括「明天會更好」等流行歌曲。
會音樂又會讀書的陳建騏考上高雄中學,人生第一首創作此時誕生,以一首英文歌「It's You」參加民歌創作比賽,而創作源於兩位女歌手的啟發,分別是黃韻玲和Debbie Gibson,兩人都以鋼琴為主,「原來創作可以很簡單,只要一台鋼琴、會唱、會寫詞就好。」
另一次醍醐灌頂的經驗,是張小燕「周末派」節目某一集,庾澄慶展示著只要有了MIDI,一個人也可以完成多種樂器。陳建騏看完節目,轉頭跟媽媽說要買這東西,「這件事非常關鍵,我這才知道,原來一個人也可以在家做音樂」,不必大費周章地與樂手約期練團。
是的,陳建騏高中已組了樂團,事實上,他承認上高中後成績一落千丈,因為除了樂團,還有話劇社、童軍社、廣播社。但是他為廣播社的節目片頭做了人生第一個MIDI編曲,在話劇社身兼導演跟音效、配樂,做了人生第一個劇場音樂。這些,正是他現在做的事。
進了淡江會計後,陳建騏更放飛自我,加入樂團到pub演出,為了應付點歌,必須大量學會國語與西洋流行歌,去買錄音帶,訓練聽力,自己寫譜,學音色、彈法,兩、三年下來,功力大增。
2000年,陳建騏退伍三個月後到周華健工作室,加入新組的「Hard Band」,團中吉他手是鍾成虎。
斜槓青年的多元工作
陳建騏就這樣正式踏入音樂圈,如今身分多元,自己都笑說:「我的營業項目、掛牌掛得有點多。」但不脫音樂範疇,再擴及電影的聲音後期,每個身分上,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唱片製作
他不能不提魏如萱,「她對我來講,是一起長大的夥伴。」有兩、三年間,陳建騏是魏如萱的房東,住樓上樓下,生活有很多交集,有著深刻的默契,「跟Waa做唱片,她最近發生什麼事、我最近發生什麼事,一些只有我們知道的秘密會在歌曲裡。」
陳建騏很慶幸兩人有這樣的合作,「否則我無法把在劇場裡這麼實驗的旋律放在她身上,她也沒辦法把她寫的歌改變質地。」例如魏如萱新歌「Ophila」,本是陳建騏為劇場寫的旋律,詩人夏宇(即作詞人李格弟)聽到後寫了詞,陳建騏再將詞寫成歌。
電影配樂
「後來的我們」是首度與劉若英的電影合作,陳建騏印象深刻,一般配樂不用到拍片現場,但他被叫去北京,在零下幾度的地下道裡看男女主角對戲。
「當然有差別。如果只是看片子,我當然知道冬天、好冷、需要溫暖。」但是當他身歷其境:「我真的好冷、真的需要溫暖,真的知道他在那個情境的感覺。」而劉若英執著求完美,陳建騏在交件的前一晚都還在修改、重新錄音。這部電影配樂也入圍了金馬獎。
演唱會音樂總監
陳建騏製作的第一首歌正是徐佳瑩「失落沙洲」,兩人合作已久,後來擴及到演唱會。
陳建騏說,徐佳瑩給人的感覺比較柔軟,「其實拉拉有很多面向,演唱會正是逼出歌手潛能的機會。」所以徐佳瑩在演唱會時有許多突破的打鼓、跳舞或新嘗試的曲風。
樂在工作 不會生氣
做音樂帶給陳建騏快樂,一是創造的樂趣,在創造一個跳脫現實的想像世界;二是聽眾的回饋,給了作品不同的解釋,帶來更多重量,也讓他覺得有趣。
有辛苦或挫折的時候嗎?「沒有。」陳建騏斬釘截鐵回答,即使自己六攻金曲獎專輯製作人全落空,「對大部分人這是挫敗,我覺得還好,我會反過來想,『撿紅點』撿到零是大贏家。」他認為:「我已經留下一個自己很喜歡的作品,而它得到的反應已超過我的想像。」
20年收穫豐碩
當年彈著鋼琴但眼巴巴望著窗外小夥伴玩耍的陳建騏,入行20年來,也在累積自己的音樂資產。
明年3月13日,陳建騏要到國家音樂廳演出「一人之海」音樂會,這是重要里程碑。「做音樂的人,還是覺得到國家音樂廳是一件很重大的事,雖然我不是學古典的,但可以因為做了不同的音樂類型而到音樂廳去。」他說:「這也是一個鼓勵,不用把音樂看得這麼嚴肅,只要可以感動人,就是值得被推廣的音樂。」
音樂即生活 工作即樂趣
這麼多身分,陳建騏理應忙盲茫,沒想到他說:「因為我沒有把音樂當工作,所以它就真的是我生活,也沒有什麼壓力。」一天有12小時都戴著耳機,在鋼琴、電腦前處理聲音。
因此,陳建騏的生活就是音樂,幾乎容不下其它。曾想報考應用美術系的陳建騏,10年前搬家後看中附近有適合寫生的公園,興沖沖買了水彩,買回即沒打開過。但他還是愛藝術的,在永康商圈開的咖啡店,就時常辦展覽,如Crispy脆樂團、詞人葛大為都辦過展,也給一些幕後樂手表演空間。
回顧這一路,陳建騏一直攢著未能在金曲獎專輯製作人得獎時說的感言,其實是一連串謝謝,尤其謝謝周華健,然後是同儕和夥伴,最後是小時候熱愛鋼琴的自己:「相信你相信的事情,即使偶爾走偏也沒有關係,都會有人幫你拉回來。」
被朋友們戲稱「網美騏騏」的陳建騏,美美地在音樂裡過生活。
進入「優人物臉書」,觀賞更多影音報導。
最新文章
【優人物】穿梭山林二十年 為台灣黑熊點亮前路 「黑熊媽媽」黃美秀
2023/01/15【優人物】吃真食物 過綠生活 打造有機環保人生的何奕佳
2023/01/08【優人物】本事空間製作所 翻轉「詹記」顛覆刻板 為建築嵌入時代感
2023/01/01【優人物】巨星轉身變作家 青霞體行走文壇|林青霞 豁達瀟灑的第二人生
2022/12/25【優人物】法國餐飲界傳奇降臨台北 尚馮索.皮耶 Jean-François Piège:做菜就是取悅客人也取悅自己
2022/12/18【優人物】推到極致 傳承下去 鄭畬軒的巧克力情緣
2022/12/11【優人物】浪漫想像 理性策展 羅健毓 隱身「宜東文化」為眾人敞藝術之門
2022/11/27【優人物】恰似你的溫柔唱8萬次 美麗人聲裡的幸福人生 蔡琴
2022/11/20【優人物】一針一線縫住時光 皆川明 讓時尚貼近恆久
2022/11/13【優人物】大俠來過 留下典範 紀錄片致敬武俠片一代宗師 大俠胡金銓
2022/11/06【優人物】不只是五月天演唱會 周佑洋 讓「必應創造」寫下更多奇蹟
2022/10/30【優人物】在寂寞的創作路上 郭強生以寫作成全自己
2022/10/23【優人物】勾勒孤寂裡的豁然 江賢二 要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022/10/16【優人物】曾對世界發出無數問號 在最好時光裡不惑的安溥
2022/10/09【優人物】打造台北市立美術館新氣象 不走傳統路的藝術家 王俊傑
2022/09/18國際名廚 江振誠 X 小小廚神 Liya 從巷弄到Fine Dining 重返廚藝初心與原點
2022/09/11【優人物】藍祖蔚 乘著台灣電影發展的節氣 找回電影裡的時代記憶
2022/09/04【優質系】揉合草根與精緻 鄒駿昇 畫出黑暗裡的明亮
2022/08/28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