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京都名物「一澤帆布」第四代傳人:一澤信三郎堅守百年工藝

2020-03-06 18:14 袁世珮

做為第四代繼承人,一澤信三郎已掌理家業40年。  圖/陳立凱拍攝
做為第四代繼承人,一澤信三郎已掌理家業40年。 圖/陳立凱拍攝

京都名物「一澤信三郎帆布」素樸、大方、職人手感,雖是百年老店,卻深受台灣年輕人喜愛,即將70歲的一澤信三郎,是這品牌背後的男人。身為第四代繼承人,年輕時卻嫌家族事業的世界太小,容不下青年信三郎的鴻鵠之志,但當他真正回家繼承,循古法、依古制,卻創造出一個更大的世界,為「一澤信三郎帆布」、也為他自己,「小時候想像不到,因為做帆布,也可以到世界這麼多地方。」

在帆布氣味中長大的接班人

「一澤信三郎帆布」1905年創於京都東山,至今115年歷史,堅持傳統,仍是天然棉質和麻質帆布,職人手藝、在地製作、在地販售,只有京都本店,別無分號。一澤信三郎說:「我是被機器噠噠噠的聲音養大的,是聞這個帆布的味道長大的。」不過他大學畢業後,一點也不想留在家裡繼承,卻是跑去大阪的報社工作了10年,直到1980年才回去接家業。

「因為家族事業感覺比較狹隘,我想知道外面的花花世界。」當年20多歲的一澤原本很滿意在報社的工作和收入:「但那時家業開始走下坡了,必須趕快回去接。」當時一澤信三郎32歲,員工不到20人,年齡也偏大,都是看著他長大的叔伯阿姨們,但少東不只無縫接軌,穩住了、還壯大了,如今工匠多達70人,加上店員90人,從20幾歲到70歲都有。

堅持古制,也搞新意

當「大量生產、大量販賣」成為主流商業模式時,這卻不是一澤信三郎帆布的追求,反而堅持少量多樣,但是很多舊款延續下來,無所謂廢版,想要某個50年前的包,他們還是做得出來。

「一澤帆布」職人手藝、在地製作、在地販售、只有京都本店,別無分號與經銷。 圖/陳...
「一澤帆布」職人手藝、在地製作、在地販售、只有京都本店,別無分號與經銷。 圖/陳立凱拍攝

關鍵在於「沒有一昧追著流行」,一澤說:「在現代潮流中去感受細微的變化,從中找出新的創意出來。我們沒有跟著時代去做大量生產,反而走出了差異化。」自家產品不透過百貨公司或經銷商銷售,客人要買就要到店裡來,有人甚至會提出客製化的需求,「客人就是我們的設計師,常常有天外飛來一筆,大家集思廣益。」

公司沒有設計師、不搞電腦繪圖,每個月有比稿,工匠、店員,都可以參加,畫圖提出想法,什麼材質、什麼形狀都可以,大家來腦力激盪可行性。

一澤信三郎自己也設計:「因為現在沒什麼事,在公司裏像吉祥物,都在發呆,但不能讓社員覺得社長沒有存在感,太太也常會提醒我要認真,否則搞不好就會被『砍頭』。」這種搞笑的存在危機感,才會讓他偶爾設計一些包包。

就像每年夏天公司也會徵稿設計T恤,社長本人投稿過一件很得意的T恤,創意來自朋友送的70年老酒。他喝完了,盯著空瓶想:「就這樣喝完了,好可惜喔。」剛好徵圖比賽,他就設計了這個酒瓶被世界各國語言的「包包」字樣包圍、背面則是美女圖。

自由自在做自己

「其實我沒什麼熱情。」老先生玩笑說,但真正問他是否遇過挫折,他又充滿人生睿智:「記得很多有趣的事情,好像沒什麼挫折。你往後看,後面什麼都沒有啊。」

一澤信三郎也不是繼承人寶座安穩坐到老,一度的分家風波,和大哥對簿公堂6年才解決。他如今分析這件事反而帶來正面影響,當時跟著出走的職人們認為新店要有新氣象,所以以前單色的一澤帆布開始變得五顏六色了。

現在,「一澤帆布」、「信三郎帆布」和「信三郎布包」三種商標都歸屬一澤信三郎。不過都只能在京都一家店買到,老先生說:「旅人去到不同地方,看到不同的東西,這才是樂趣,如果去那裡都買到一樣的東西,就不好玩了。」

不拓點還有一個原因,一澤說:「時間都留去玩了,不用把自己弄得太忙。賺那麼多錢到底要幹嘛?」

「自由自在,做自己」是一澤信三郎的生活態度。 圖/陳立凱拍攝
「自由自在,做自己」是一澤信三郎的生活態度。 圖/陳立凱拍攝

聽起來,還是那個嚮往花花世界的青年信三郎啊。他笑著回憶,25歲的自己就是按照當時的步調做當時的工作,但是他記得,剛接家業時,正是藍領與白領階級興起時,在報社任職當白領似乎比當匠人的藍領更優越,可是他現在旗下工匠,不少都是高學歷。「你不要覺得好像白領階級才可以怎麼樣。」一澤信三郎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常有一種「被框架、被限制」的感覺,所以他給的建議是:「只要順應著自己的心、自己的性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好好做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這位歐吉桑在京都報紙為「一澤信三郎帆布」刊的廣告:「自由自在、做自己」,70歲的人生,還是活得像25歲自由自在。

最新文章

翁倩玉(右)與建築師哥哥翁祖模(左)從小感情深厚。記者李政龍/攝影

【優人物】翁祖模的建築 X 翁倩玉的版畫聯展:永遠張開翅膀保護妹妹的翁家兄妹情

2024/01/26
黃韻玲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將曾經受過的照顧回饋歌壇。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黃韻玲 從音樂精靈到音樂農夫 打造北流為音樂沃土

2023/12/31
詩人楊澤自導自演自傳作家紀錄片《新寶島曼波》,寫一場大夢。記者王聰賢/攝影

【優人物】 楊澤 以電影說寶島曼波夢 走過副刊黃金年代的老文青

2023/12/10
李連杰不留戀過往的武術大師或電影明星風光,他的人生有不同的追求。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李連杰|如冰箱裡的冰 歸真到佛陀本性 從小我、大我到無我的佛法探尋之路

2023/11/18
張杏如帶領信誼基金會走過46年。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呵護學前教育46年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就是做點利他的事

2023/10/29
林一峰是蘇格蘭雙耳酒杯執持者協會「執杯大師」,深諳威士忌的一切。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知識性品飲的先行者 林一峰的威士忌釀造夢

2023/10/15
劉若瑀對許多事物都有獨特的看法,豁達也入世。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劉若瑀 順著生命之流 讓「優人神鼓」浴火重生

2023/10/08
2014年創辦「臺灣吧」至今,蕭宇辰仍未忘記初衷,持續在體制外為教育開創不同可能...

【優質系】一本漫畫的歷史啟蒙 蕭宇辰 要讓「臺灣吧」陪更多孩子長大

2023/09/24
退休後的鄒開蓮活力十足,繼續發揮影響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鄒開蓮:行於水上的玫瑰 分享職涯30年心法:勇敢說yes

2023/09/17
雲門50周年,鄭宗龍帶著年輕團隊,以不同的方式,大步走向下一個50年。記者沈昱嘉...

【優人物】街邊長大的雲門總監 鄭宗龍面對高山 走出新局

2023/09/03
王小棣熱愛電影和戲劇,也傾盡一生投入其中。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王小棣 不再只當影視藍領 命中註定的導演

2023/07/16
布拉瑞揚希望讓更多原住民孩子有勇氣告訴父母自己的熱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布拉瑞揚/來自部落 再回家跳舞 為舞蹈而生的布拉瑞揚

2023/07/09
投入最愛的飲食事業多年,蔡辰男從中獲得了療癒和成就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蔡辰男 從來來飯店到海峽會 飲食王國成就第二人生

2023/07/02
陳耀訓認為,做麵包就是最快樂的事。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陳耀訓/做出「蛋黃酥界的愛馬仕」 陳耀訓「99分完美哲學」

2023/06/25
安藤雅信推崇「日用之美」。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安藤雅信 從茶道與禪宗入世 崇尚日用之美的道具作家

2023/06/11
葉一南帶領大班樓登上亞洲50大餐廳之首,攝影|沈昱嘉;大班樓內部,圖|葉一南提供

【優人物】葉一南率「大班樓」登頂亞洲50大餐廳之首,用中式材料、中式技術 做真正中餐

2023/05/28
藝術家徐瑞謙:擷取日常細節,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圖/沈昱嘉攝影、徐瑞謙提供

【優質系】徐瑞謙 擷取日常細節 打磨出生活裡的藝術

2023/05/21
黃天仁認為攝影最基本的構圖和運鏡必須先掌握好,才可能以此為基礎做變化。攝影/沈昱...

【優質系】鏡頭裡打磨日常 黃天仁 用教學傳承攝影志業

2023/04/23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