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京都名物「一澤帆布」第四代傳人:一澤信三郎堅守百年工藝

2020-03-06 18:14 袁世珮

做為第四代繼承人,一澤信三郎已掌理家業40年。  圖/陳立凱拍攝
做為第四代繼承人,一澤信三郎已掌理家業40年。 圖/陳立凱拍攝

京都名物「一澤信三郎帆布」素樸、大方、職人手感,雖是百年老店,卻深受台灣年輕人喜愛,即將70歲的一澤信三郎,是這品牌背後的男人。身為第四代繼承人,年輕時卻嫌家族事業的世界太小,容不下青年信三郎的鴻鵠之志,但當他真正回家繼承,循古法、依古制,卻創造出一個更大的世界,為「一澤信三郎帆布」、也為他自己,「小時候想像不到,因為做帆布,也可以到世界這麼多地方。」

在帆布氣味中長大的接班人

「一澤信三郎帆布」1905年創於京都東山,至今115年歷史,堅持傳統,仍是天然棉質和麻質帆布,職人手藝、在地製作、在地販售,只有京都本店,別無分號。一澤信三郎說:「我是被機器噠噠噠的聲音養大的,是聞這個帆布的味道長大的。」不過他大學畢業後,一點也不想留在家裡繼承,卻是跑去大阪的報社工作了10年,直到1980年才回去接家業。

「因為家族事業感覺比較狹隘,我想知道外面的花花世界。」當年20多歲的一澤原本很滿意在報社的工作和收入:「但那時家業開始走下坡了,必須趕快回去接。」當時一澤信三郎32歲,員工不到20人,年齡也偏大,都是看著他長大的叔伯阿姨們,但少東不只無縫接軌,穩住了、還壯大了,如今工匠多達70人,加上店員90人,從20幾歲到70歲都有。

堅持古制,也搞新意

當「大量生產、大量販賣」成為主流商業模式時,這卻不是一澤信三郎帆布的追求,反而堅持少量多樣,但是很多舊款延續下來,無所謂廢版,想要某個50年前的包,他們還是做得出來。

「一澤帆布」職人手藝、在地製作、在地販售、只有京都本店,別無分號與經銷。 圖/陳...
「一澤帆布」職人手藝、在地製作、在地販售、只有京都本店,別無分號與經銷。 圖/陳立凱拍攝

關鍵在於「沒有一昧追著流行」,一澤說:「在現代潮流中去感受細微的變化,從中找出新的創意出來。我們沒有跟著時代去做大量生產,反而走出了差異化。」自家產品不透過百貨公司或經銷商銷售,客人要買就要到店裡來,有人甚至會提出客製化的需求,「客人就是我們的設計師,常常有天外飛來一筆,大家集思廣益。」

公司沒有設計師、不搞電腦繪圖,每個月有比稿,工匠、店員,都可以參加,畫圖提出想法,什麼材質、什麼形狀都可以,大家來腦力激盪可行性。

一澤信三郎自己也設計:「因為現在沒什麼事,在公司裏像吉祥物,都在發呆,但不能讓社員覺得社長沒有存在感,太太也常會提醒我要認真,否則搞不好就會被『砍頭』。」這種搞笑的存在危機感,才會讓他偶爾設計一些包包。

就像每年夏天公司也會徵稿設計T恤,社長本人投稿過一件很得意的T恤,創意來自朋友送的70年老酒。他喝完了,盯著空瓶想:「就這樣喝完了,好可惜喔。」剛好徵圖比賽,他就設計了這個酒瓶被世界各國語言的「包包」字樣包圍、背面則是美女圖。

自由自在做自己

「其實我沒什麼熱情。」老先生玩笑說,但真正問他是否遇過挫折,他又充滿人生睿智:「記得很多有趣的事情,好像沒什麼挫折。你往後看,後面什麼都沒有啊。」

一澤信三郎也不是繼承人寶座安穩坐到老,一度的分家風波,和大哥對簿公堂6年才解決。他如今分析這件事反而帶來正面影響,當時跟著出走的職人們認為新店要有新氣象,所以以前單色的一澤帆布開始變得五顏六色了。

現在,「一澤帆布」、「信三郎帆布」和「信三郎布包」三種商標都歸屬一澤信三郎。不過都只能在京都一家店買到,老先生說:「旅人去到不同地方,看到不同的東西,這才是樂趣,如果去那裡都買到一樣的東西,就不好玩了。」

不拓點還有一個原因,一澤說:「時間都留去玩了,不用把自己弄得太忙。賺那麼多錢到底要幹嘛?」

「自由自在,做自己」是一澤信三郎的生活態度。 圖/陳立凱拍攝
「自由自在,做自己」是一澤信三郎的生活態度。 圖/陳立凱拍攝

聽起來,還是那個嚮往花花世界的青年信三郎啊。他笑著回憶,25歲的自己就是按照當時的步調做當時的工作,但是他記得,剛接家業時,正是藍領與白領階級興起時,在報社任職當白領似乎比當匠人的藍領更優越,可是他現在旗下工匠,不少都是高學歷。「你不要覺得好像白領階級才可以怎麼樣。」一澤信三郎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常有一種「被框架、被限制」的感覺,所以他給的建議是:「只要順應著自己的心、自己的性格,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好好做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這位歐吉桑在京都報紙為「一澤信三郎帆布」刊的廣告:「自由自在、做自己」,70歲的人生,還是活得像25歲自由自在。

最新文章

邱復生對台灣的藝術電影有使命感。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悲情城市」背後的故事/出品人邱復生:帶台灣電影上國際

2023/03/19
王榮文創辦遠流出版社,影響眾多不同世代的讀者。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從遠流到華山 王榮文 為興趣做事 打造流傳萬世的創意江湖

2023/03/12
陳千浩投入在地酒開發釀製多年,期望有生之年能讓台灣地酒再生蓬勃。攝影/沈昱嘉  ...

【優人物】釀出金牌埔桃酒 陳千浩 讓台灣地酒重返榮耀

2023/02/26
蔡康永受到父親豐富藝術收藏的薰陶,自己也是當代藝術的愛好者。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從作家、主持人到藝術家 蔡康永:只為帶給人感動

2023/02/18
美食作家莊祖宜覺得做菜才是自己的熱情所在。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餐桌上的人類學 莊祖宜願作飲食文化傳譯人

2023/02/05
黃美秀自小在嘉南平原長大,對山林與生物特別有感情。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穿梭山林二十年 為台灣黑熊點亮前路 「黑熊媽媽」黃美秀

2023/01/15
何奕佳希望能打造從吃到住的全方位有機生活。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吃真食物 過綠生活 打造有機環保人生的何奕佳

2023/01/08
洪和培(左)和謝欣曄兩人個性互補,也時常被對方突出的能力激勵。 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本事空間製作所 翻轉「詹記」顛覆刻板 為建築嵌入時代感

2023/01/01
林青霞從閱讀中學習寫作的方法,從生活中提取寫作的靈感。圖/SWKIT鄧永傑攝影

【優人物】巨星轉身變作家 青霞體行走文壇|林青霞 豁達瀟灑的第二人生

2022/12/25
法國星級主廚尚馮索.皮耶受Bellavita禮聘來台開設新店「CLOVER BE...

【優人物】法國餐飲界傳奇降臨台北 尚馮索.皮耶 Jean-François Piège:做菜就是取悅客人也取悅自己

2022/12/18
鄭畬軒15年前的七夕親手做了巧克力,從此愛上巧克力。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推到極致 傳承下去 鄭畬軒的巧克力情緣

2022/12/11
做過多檔膾炙人口的藝術季和展覽,羅健毓總秉持著讓眾人都能靠近藝術的初衷。記者沈昱...

【優人物】浪漫想像 理性策展 羅健毓 隱身「宜東文化」為眾人敞藝術之門

2022/11/27
蔡琴以最美的嗓音成就了眾多金曲。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恰似你的溫柔唱8萬次 美麗人聲裡的幸福人生 蔡琴

2022/11/20
除了延續品牌到一百年之後,皆川明也期待透過自己在做的事,改善日本國內低薪壓榨的工...

【優人物】一針一線縫住時光 皆川明 讓時尚貼近恆久

2022/11/13
胡金銓奠定了新式武俠典範。圖/華映娛樂提供

【優人物】大俠來過 留下典範 紀錄片致敬武俠片一代宗師 大俠胡金銓

2022/11/06
周佑洋率領「必應創造」發想、承辦各一線歌手演唱會。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不只是五月天演唱會 周佑洋 讓「必應創造」寫下更多奇蹟

2022/10/30
郭強生年少成名,如今將人生沈澱在文字裡。記者沈昱嘉/攝影

【優人物】在寂寞的創作路上 郭強生以寫作成全自己

2022/10/23
江賢二追求在作品裡表達出精神性,他認為這才是創作的最高境界。攝影/沈昱嘉

【優人物】勾勒孤寂裡的豁然 江賢二 要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2022/10/16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