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用台南磚土做出美麗漸層絞胎,專訪「土星實驗室」:陶是認識土壤和藝術的入口

2021/08/06 黃怜穎

各式杯碗以「絞胎」技法創造出美麗的環形紋路,是陶作工作室「土星」令人記憶深刻的視覺印記。創立品牌八年,工作室位於台南市安南區,今年三月在林百貨四樓設立了「土星實驗室 Soil Lab」,結合生活陶器展售與工作坊教學,現場更展示進行中的「原土計畫」——由生活各地的陶作者搜集的有黏性土壤,經過記錄和燒製,成為一片片標記台灣土壤的試片,更有已經燒製成功的器皿。從實體工作室進入商業空間,「土星」持續嘗試更多實驗。

創立品牌八年,工作室位於台南市安南區,今年三月在林百貨四樓設立了「土星實驗室 Soil Lab」。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創立品牌八年,工作室位於台南市安南區,今年三月在林百貨四樓設立了「土星實驗室 Soil Lab」。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位在台南林百貨4樓的「土星實驗室」,結合陶作生活器皿展售和教學,可以在看得見府城街景的古蹟建築裡玩陶,也是一款生活的實驗。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位在台南林百貨4樓的「土星實驗室」,結合陶作生活器皿展售和教學,可以在看得見府城街景的古蹟建築裡玩陶,也是一款生活的實驗。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我家在中壢夜市有攤位,從小很熟悉夜市環境,後來也透過創作、用陶製作塑膠杯等容器造形串連自身經驗,也從那時會想:怎麼進入更商業的市場和環境?因此當林百貨問我們的時候,沒有猶豫太久,決定試試看。」黃虹毓從嘉義大學時期開始做陶,混入不同土與沙所創造的「絞胎」技法也從大學鑽研至今,和從事視覺藝術創作的先生彭奕軒在南藝大研究所時期就創立「土星」,兩人笑說以前比現在單純自在許多:一個做陶、另一個拍照,土星的「被看見」,虹毓說有很大的功勞是因為奕軒拍了作品放上網路,有了實體工作室後,「我們也很幸運,學員們會互相協助,是工作室對外開放最有趣的一點。」奕軒說起林百貨的展架設計,來學陶的「有時甘杯」茶空間主人小蒨以其建築專業提供了很多想法。虹毓補充:「開工作室最大收穫就是收集到很多人,認識到很多很好的人。」

現場並展出來自台灣各地的原土試片。以土星為基地,進行兩年多並持續中的「原土計畫」,邀集各地陶作者採集居住地土壤,由土星以各種溫度燒製成試片,建構原土計畫資料庫。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現場並展出來自台灣各地的原土試片。以土星為基地,進行兩年多並持續中的「原土計畫」,邀集各地陶作者採集居住地土壤,由土星以各種溫度燒製成試片,建構原土計畫資料庫。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土星也做「藝術家協作計劃」,在技術和設備上支援其他想透過陶媒材完成創作的藝術家,至今已合作過10檔藝術家展覽,對於本身也做藝術創作的兩人而言:「協作計劃還是有商業考量,會收相關費用,但我們也覺得技術和想法的交流更可貴。」

從空間到食材料理都主張延伸自土地意識的台北餐廳EMBERS,去年找上土星製作主菜盤,奕軒說餐廳也在找食材跟器皿搭配的新語彙:「除了物件的使用性之外,這樣的合作會有更多的討論空間。」那天初次進到EMBERS,虹毓看見的空間色系正好跟當時正在研究探索的台南六甲磚土相類似,順其自然做出混合六甲磚土與瓷土的漸層絞胎,呈現有如地質層紋理的圖樣,這也是土星進行原土採集計畫,正式從原土燒製出成品。

混合台南六甲磚土與瓷土的比例調配出漸層色調,組構出如等高線的地層線條,盤中圖樣像有座等待探索的島嶼。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混合台南六甲磚土與瓷土的比例調配出漸層色調,組構出如等高線的地層線條,盤中圖樣像有座等待探索的島嶼。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因不喜歡重複產出相同款式,林百貨4樓展售的六甲盤又有所不同,每一個外型和紋路皆有差異,皆有獨一無二的地層風景。土星首波邀集「Two Potters/兩個伴」加入寄售的陶器品牌,參與原土計畫Vol.1,展售採集自南投魚池鄉原土所燒製的生活器皿;原土計畫第二檔在7月推出,「木木一土/陶製所」踏進田裡採來台南新市、善化的土,反思材料來源,也讓陶作者更有感珍惜大地給的一切。

土星實驗室在台南林百貨的現身,讓一般人對於陶作者總是默默一人待在工作室創作的印象有了些許翻轉,如同陶土這個材料能連接現實生活跟創作,有了更多的串連和交流,像個通道,奕軒描述:「陶是真正做藝術的一個出口,也是對於很多想要了解藝術的一個入口。」

土星位於台南市安南區的實體工作室,開設課程也提供學員自主練習的設備與空間。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土星位於台南市安南區的實體工作室,開設課程也提供學員自主練習的設備與空間。 圖/TuXing Studio土星提供

歡迎到林百貨登陸土星,一趟親近陶的旅程,也重新理解對土和器物的想像與認識,虹毓這麼告訴我們:「其實土應該要是很親人的材料,現在土地都被蓋起來了,其實很多下面的原土,都可以拿來做成很好的容器或生活器具。土本來就不應該和人們有這麼遠的距離,希望可以從材料源頭開始了解,理解每一塊土都有用處,這會是最理想的狀態。」

◎責任編輯:胡士恩

推薦閱讀

討喜招財貓祝你有錢!「五吉咖啡」新登場:蛋三明治配好咖啡,用快樂和飽足開啟一日

W春池計畫、興波咖啡聯名策展:獨家春波配方、Kaffa抹茶苔球,沉浸玻璃工藝起源與未來

最新文章

大武女兒潘美緣與丈夫將老家空間化為更多在地創生的可能,新成員店狗「雪球」則是稱職...

小店永豐計畫/大武女兒的溫柔鄉 那些家家酒書房裡的「大武小時光」

2025/09/15
透過合作社的運作,溫源田與馮修雙串連起部落裡的小農資源,再藉由美學設計與創意行銷...

小店永豐計畫/山谷間的Bulaku!布拉谷合作社種下的部落永續故事

2025/09/15
店主人芃諭與書店門口的海龜主視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打開新的對話想像—小島停琉

2025/09/15
返鄉後的林德盛承接了父親的土地,培育友善無毒的檸檬園。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金喜檸檬」守護土地,也守護部落的永續未來

2025/09/15
像簡天才師傅學習的法式魚排料理方式。攝影/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從魚塭游上餐桌的鱻—三魚直賣所

2025/09/15
回到妻子的家鄉都蘭,阿詮以「出力釀」開啟一段追尋傳統製麴文化的旅程。圖/Kris...

小店永豐計畫/從酒麴復育到出力釀酒杯 啜飲部落糯米酒的風土與記憶

2025/09/15
藉由海女研習所、圖鑑、資料庫等建制,成功海銀行攜手海女們,一起努力將這擁有歷史的...

小店永豐計畫/翻開潮間帶的文化採集帳本 在成功海銀行提領與海共生的海洋智慧

2025/09/15
每日與檳榔子一起生活的一家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溫柔永續的粉藕色——TAIWAN DYE與檳榔子染

2025/09/15
從小住在都市的娜娜(左)與莎莎(右),回到都蘭部落生活後,重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小店永豐計畫/與部落同行的藝術實驗所 米麻岸的文化行動筆記

2025/09/1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