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劉軒 X 林怡華」 解析一場與地方共生創造的全台最大《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2023/07/26 500輯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於2023年6月24日至8月27日開展,邁入第二屆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展區橫跨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5個縣市,長達150公里,以「Falabidbog花啦嗶啵」為題,邀請7個國家、75組藝術設計團隊參與,展出作品高達91件,是地緣尺幅展開最廣的藝術季。就讓我們跟著作家劉軒主持的《How to人生學》Podcast頻道,邀請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藝術策展人林怡華,來帶大家一探究竟這規模最大的藝術盛事。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人林怡華策劃與地方共生的藝術季。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各計劃團隊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人林怡華策劃與地方共生的藝術季。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各計劃團隊

比浪漫台三線更浪漫的是

從2022年開始籌備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以浪漫為名,不免讓人想一探究竟是何者浪漫?林怡華坦承「一說到客家文化,一般是不會用『浪漫』定義,從第一屆開始,我也花了很多時間思考『什麼是客家的浪漫?』今年我才覺得真的找到答案。」邁入第二屆策展,深入地方與當地居民長時間生活與共創,林怡華深刻體認「客家文化是不斷遷徙的過程,在台三線上的族群也不斷地交融,比浪漫台三線更浪漫的是,無論我們從哪裡來,最終都會回到同一條路上。」透過策展的過程,「讓我們有機會面對過往無法回應的困頓,當代社會有機會回望每個族群不可見的足跡、思考如何和不同族群共生、與自然共存,而且就是在台三線上,更有機會能討論這件事,因為這條路居住的族群背景非常多元。」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人林怡華策劃與地方共生的藝術季。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人林怡華策劃與地方共生的藝術季。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

橫跨150公里策畫一場從土地長出來的藝術季

策展本身就是一件難事,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更挑戰長達150公里策展的不可能任務,林怡華對比這場大型戶外地景式策展,與在有形空間如美術館內策展的差異中提及:「駐地策展的重點是,要如何創造從土地長出來的東西?」藝術季的主角是常民百姓,經歷兩屆策展她深有體認的發現「書本寫得再多,都不如跟在地人一起生活後的創作,那種身體感是不一樣的。」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這次我們得照顧150公里,活動期間不斷要克服自己體力的極限,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早年原住民族、客家族群進行開墾,交通更不方便,他們又如何克服?」對策展團隊來說,身體限制性反而讓他們感受到跨時空的對話,對某些擅長在場館內創作的藝術家而言,這樣的駐地創作也必須花很多時間適應。

最直接的適應就是「天氣」,天氣不好就必須等待、學習與自然共生,「這幾年在戶外策展的經歷,能更坦然接受各種意外,我反而覺得按表如實完成的作品,有時候會少了靈魂。這次的策展過程中,面對很多挑戰、需要不斷調整,藝術家也得像是個人修煉般,不斷思考作品與地方關係。」林怡華發現,「經過淬煉的作品,也會成為在藝術季裡,像是『從土地裡長出來』的作品。」

洪梓倪在新竹新埔錄製興盛鐵店打鐵聲。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
洪梓倪在新竹新埔錄製興盛鐵店打鐵聲。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
洪梓倪《指軌-聲音樣本作動計畫》。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洪梓倪攝影
洪梓倪《指軌-聲音樣本作動計畫》。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洪梓倪攝影

許家禎《稜線》|不可預期的相遇

地點|新竹縣橫山鄉墩子銃古道

這一屆很多藝術家都經過了這樣的淬煉,讓林怡華印象最深刻的是擅長多元媒材創作的許家禎,他的作品《稜線》位於在橫山鄉「墩子銃古道」,「我們一直都不確定,他是否能完成這次的創作。在企劃過程中,因為氣候、和地方脈絡關係、場地取得困難,換了五、六次提案,也換了很多場地。」最後選在古道上,透過策展過程中認識曾經住在那裡的居民,使用他們的家屋,利用紅磚和玻璃磚,以類遺址的手法重構,「這是因為『巧合的相遇』而產生的作品。」想看到這個作品,得從步道上再往上走15分鐘,「但這非常符合這次藝術策展的『淺山行路人』主題。當漫行在淺山路上,在路徑上會有各種視野,或許會與不可預期的過往記憶相遇。」

許家禎《稜線》。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許家禎《稜線》。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岡部昌生《傾聽石頭的聲音》|共創藝術為地方產生新意

地點|臺中市東勢區鯉魚伯公祠

台中東勢鯉魚伯公廟地處河港旁,有著名的「石駁坎」地景,是為了保護當地居民不被水災影響,更是當地靈驗的廟宇,「我們希望藝術季能回應客家文化裡的信仰,邀請來自北海道的拓繪藝術家『岡部昌生』,透過拓繪,把大家看不到的城市皮膚、地質紋理,利用拓繪顯現出來。」他們召集當地居民參與石駁坎拓繪,帶大家發現,因為風吹雨打和歷史痕跡在石頭上產生的紋理,近身觀看習以為常的日常風景,讓它重新產生意義。讓林怡華感動的是,「活動結束後廟方跟我們說,即使藝術家返回日本,未來也希望廟方延續舉辦拓繪活動,讓這件事成為東勢具有儀式性的創作。」這也是這場藝術季與在地「 共創」後,再長出自己全新意義的作品之一。

召集當地居民參與石駁坎拓繪,帶大家發現,因為風吹雨打和歷史痕跡在石頭上產生的紋理,近身觀看習以為常的日常風景,讓它重新產生意義。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召集當地居民參與石駁坎拓繪,帶大家發現,因為風吹雨打和歷史痕跡在石頭上產生的紋理,近身觀看習以為常的日常風景,讓它重新產生意義。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岡部昌生《傾聽石頭的聲音》。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岡部昌生《傾聽石頭的聲音》。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台三線不只是路,更是一本豐厚的淺山認識論

誠如林怡華所說,「這場藝術策展是我們、藝術家和在地居民對話的機會,我們走進他們的生活和文化主場進行交流,這也是一般人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接觸藝術的方法。我們想讓大家重新認識台三線客家文化的豐富度,台三線不是一條扁平的道路,而是豐厚得像一本淺山的認識論。」這裡沒有咬文嚼字、艱澀難懂的文字,只有最接地氣的藝術品和真正生活其中的人們。「我們在藝術季的創作過程中,常常是我們自己被地方重塑。」當很多人想探討這樣的藝術季會帶給地方什麼樣的轉變?「我反而會覺得,我們是透過地方的文化,讓我們(與藝術家們)的世界觀更寬廣。」這是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策展後,讓林怡華最深刻的感動。

創作團隊太認真在苗栗公館出磺坑提煉樟腦原料。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
創作團隊太認真在苗栗公館出磺坑提煉樟腦原料。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
太認真《穿霧》藝術家到樟腦油生產工廠,歷經一個月的樟腦提煉出作品。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太認真《穿霧》藝術家到樟腦油生產工廠,歷經一個月的樟腦提煉出作品。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離開自己習慣的方式看展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幅員遼闊、作品眾多,即使一去再去,都不見得能看完所有作品,林怡華建議大家「不如離開自己習慣的方式看展。」例如你習慣開車,可以試著用徒步;習慣走路的人,可以換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利用腳踏車感受不一樣的體感。

緊扣這次藝術策展主題「淺山行路人」,林怡華邀請大家緩行,在台三線裡感受地景,拋開自己的偏見、帶著愉快心情,上路就對了!

伊命•瑪法琉 在台中東勢搭建漂流木休憩木台。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伊命•瑪法琉 在台中東勢搭建漂流木休憩木台。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創作者李若玫在苗栗卓蘭撿拾伯公廟旁的榕樹葉。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創作者李若玫在苗栗卓蘭撿拾伯公廟旁的榕樹葉。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由Bito擔任設計主視覺統籌,以「公路旅行」定義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獨特性。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由Bito擔任設計主視覺統籌,以「公路旅行」定義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獨特性。圖片提供:客家委員會,©️藤木植人、山冶計畫、攝影師徐詠倫
6月29日由作家劉軒主持的《How to人生學》Podcast頻道,邀請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藝術策展人林怡華帶大家一探究竟。圖片來源:劉軒Facebook
6月29日由作家劉軒主持的《How to人生學》Podcast頻道,邀請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藝術策展人林怡華帶大家一探究竟。圖片來源:劉軒Facebook

第二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展期|2023年6月24日到8月27日

藝術季服務中心|北埔或者洋樓、公館客家文學花園、東勢林業文化園區

假日限定資訊站|關西太和宮、竹東台鐵車站、獅潭中油加油站

官方資訊

Line官方帳號

最新文章

坦杜雪莉時光雙璧系列正式登場!以43年與21年高年份呈獻新舊雪莉風味演進。
 ...

雪莉控必收!坦杜Tamdhu 雪莉時光雙璧系列43年、21年高年份威士忌亮相

2025/05/02
全球徵件開跑!2025台北101【台灣好好玩】國際繪畫比賽熱烈登場。圖/台北10...

全球徵件開跑!2025台北101【台灣好好玩】國際繪畫比賽熱烈登場

2025/04/30
鳴日號米其林饗宴!獨家限定料理4/30開賣、7月啟航。圖|雄獅旅遊

鳴日號米其林饗宴!獨家限定料理4/30開賣、7月啟航

2025/04/30
L‘Artisan Parfumeur 阿蒂仙之香「La Botanique 秘...

小眾香水愛好者必敗!L'Artisan Parfumeur阿蒂仙之香「秘境植物園系列」

2025/04/30
圖/臺虎精釀提供  ※ 提醒您:酒後找代駕!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臺虎「剽悍妹酒」 再添俏皮新成員 「柚香啾啾葡萄柚啤酒」微醺浪漫加味蕾刺激

2025/04/29
The Antipodean首度大規模更新菜單!再度攜手IG 90萬訂閱名廚Br...

澳式早午餐The Antipodean二度攜手名廚Brendan Pang推出全新菜色

2025/04/28
嘉義「夜計畫通り」來了!夜貓組市集 X 幾何學講座 X  貓咪瑜珈大師 X 聲響...

嘉義「夜計畫通り」5/9、5/10開市!40攤市集、講座、貓咪瑜伽一次感受

2025/04/28
東京江戶前壽司「鮨 大手門」3/10開幕!虹夕諾雅首間餐廳選址大手町。圖|星野集...

東京江戶前壽司「鮨 大手門」!虹夕諾雅首間餐廳大手町3/10開幕

2025/04/25
LOEWE高雄漢城巨蛋體驗店。圖|LOEWE

LOEWE香氛體驗店Diamond Tower開張!收藏一份有香味的藝術品

2025/04/22
ONF 2025全新策展《RE:PPP LAB 叁數植造所》,以「植物 X 設計...

「RE:PPP LAB 叁數植造所」展覽登場!一睹3D列印盆器、植栽燈具設計風景

2025/04/22
雞蛋是傳統烘焙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但未來仍是如此嗎?圖/Ying C. 陳穎提供

Ying C. 陳穎/無蛋的甜點未來?從雞蛋短缺談未來烘焙轉型契機

2025/04/21
Nissan March|「小白」是車齡超過20年、里程數超過20萬公里的二手車...

【最好的10台車】郭鳳珍╳Nissan March:在台東生活的一雙翅膀

2025/04/20
2025 島作 2nd.纖維集 4/18-20 台北華山登場! 圖/ CHANG...

2025島作纖維集五大亮點一次看!集結 41組品牌4/18-4/20 台北華山登場

2025/04/18

【本期發刊】創作轉折通往的地方

2025/04/18
黃婷人生中第一輛RAV4,陪伴她在美兩年的讀書時光,以及一趟兩萬多公里的環美旅行...

【最好的10台車】黃婷╳Toyota RAV4:沒有導航的環美之旅

2025/04/18
Toyota Corolla 1.8 XE|1993年出產的Corolla,原裝...

【最好的10台車】胡芷嫣 ╳Toyota Corolla 1.8 XE:核對有媽媽的記憶

2025/04/18
這天我們搭乘林楷倫的車,記錄了他送漁貨、開車去兒子足球俱樂部的路程。

【最好的10台車】林楷倫╳Toyota Corolla Cross:通往每一個人想去的地方

2025/04/18

【最好的10台車】淺堤╳Mitsubishi Outlander:貼地創作,分享一種走路的美感

2025/04/18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