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最好的10台車】胡芷嫣 ╳Toyota Corolla 1.8 XE:核對有媽媽的記憶

2025/04/18 文/胡芷嫣

胡芷嫣|人文知識工作者,《思想坦克》、《女人迷》專欄作者,飛地「香港來的風」、「台味港覺」等系列活動策劃。「故事StoryStudio」前主編。
胡芷嫣|人文知識工作者,《思想坦克》、《女人迷》專欄作者,飛地「香港來的風」、「台味港覺」等系列活動策劃。「故事StoryStudio」前主編。
Toyota Corolla 1.8 XE|1993年出產的Corolla,原裝進口,奶白色車殼,深藍皮革內裝,絨布條紋座椅,搭載那年代很前衛的自排變速箱和定速巡航功能。即使經過一個世代,它的駕駛手感仍然流暢。
Toyota Corolla 1.8 XE|1993年出產的Corolla,原裝進口,奶白色車殼,深藍皮革內裝,絨布條紋座椅,搭載那年代很前衛的自排變速箱和定速巡航功能。即使經過一個世代,它的駕駛手感仍然流暢。
母親身後這幾年,這台Corolla 1.8 XE一直在我的名下,是她留給我非常少數的物品之一。也可以說,我是在這台上長大的。七歲,上小學前夕,媽媽買了這部車,Toyota原裝進口,奶白色車殼,深藍皮革內裝,絨布條紋座椅,搭載那年代很前衛的自排變速箱和定速巡航功能。自從有了這台車後,母親在我心中的形象就和它分不開──每一次聽到這具豐田7A-FE引擎駛近家門的聲音,或是在放學後一小時同學都走光的盪鞦韆上,當這台亮麗的白色轎車出現在視線(有時來個急煞大迴轉),我就知道媽媽終於來接我了。

母親擔任業務主管,週末仍經常出差,帶著我開車奔波。我們在車上度過大把親子時光,很多與媽媽的對話、媽媽微笑或扮鬼臉的畫面,都是發生在車內後照鏡中。

11歲,母親住進了安寧病房。這台1993年的Corolla,從載著我上下學、週末出差、爬山旅遊,變成家人駕駛載著我去醫院,去葬禮,去佛寺納骨塔,去好幾個跪在地上無休無止的漫長念經法會。那時開始,我好像變得有點討厭這輛車。也是那時開始,我體認到死亡本身沒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最後一口氣,生不帶來的死也不帶去;令人難以接受的是死亡的過程,越緩慢,越殘忍。

25年後,我第一次坐上這台車的駕駛座。陌生與熟悉感交織襲來,許多銳利的情緒一湧而上,我卻感到麻木──往往人要距離一件事情夠遠,才能慢慢理解它的模樣。這是她手放在方向盤上的同樣位置嗎?和我一樣個頭的她,座椅和後視鏡也是調到這個角度嗎?開車時,她脫了鞋的左腳,也像我這樣靠在這個角落嗎?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我帶著恍惚和紛亂踏下油門,駛出車庫上路前進的同時,那些飄忽的感覺,竟隨著煙消雲散──怎麼說呢,日本豐田不愧是日本豐田,即使經過一個世代,它的駕駛手感仍然流暢,沉穩,且篤定。就好像即使你途中不慎失足跌落,它也會堅定在那邊牢牢接住你。

那時我恍然大悟,這是我媽媽留給我的Corolla。並且遠遠不只這樣。

今天,我在荷蘭的書桌上,就擺著一張母親和我在異國的合照。我剛滿八歲,在冬夜海灣邊,媽媽靠著我,臉微仰,笑容淺,充滿自信,彼岸燈火燦爛。原本我也說不上來為什麼選這張照片,直到現在我才發現,這個微笑,與我童年從後座看她臉上的神情,一模一樣。

胡芷嫣駕駛媽媽留下的Corolla 1.8 XE,與沿途留下的東海岸風景。
胡芷嫣駕駛媽媽留下的Corolla 1.8 XE,與沿途留下的東海岸風景。

本文選自《500輯》Issue130「最好的10台車」

關上車門,車裡發生的一切因私密而濃稠,與誰或是與自己去到哪裡;打開車門,已經和出發拉開距離,心情因而落地或開闊。車子承擔日復一日的需要,陪伴偶爾想要的探險,保有選擇移動方式的自由。與車為伍的路途累積成生活,從中看見我們是如何走來。

◎圖片提供:胡芷嫣

◎責任編輯:胡士恩

Issue130

【最好的10台車】淺堤╳Mitsubishi Outlander:貼地創作,分享一種走路的美感

【最好的10台車】淺堤╳Mitsubishi Outlander:貼地創作,分享一種走路的美感

2025/04/18
【最好的10台車】林楷倫╳Toyota Corolla Cross:通往每一個人想去的地方

【最好的10台車】林楷倫╳Toyota Corolla Cross:通往每一個人想去的地方

2025/04/18
【最好的10台車】黃婷╳Toyota RAV4:沒有導航的環美之旅

【最好的10台車】黃婷╳Toyota RAV4:沒有導航的環美之旅

2025/04/18
Issue130

最新文章

大武女兒潘美緣與丈夫將老家空間化為更多在地創生的可能,新成員店狗「雪球」則是稱職...

小店永豐計畫/大武女兒的溫柔鄉 那些家家酒書房裡的「大武小時光」

2025/09/15
透過合作社的運作,溫源田與馮修雙串連起部落裡的小農資源,再藉由美學設計與創意行銷...

小店永豐計畫/山谷間的Bulaku!布拉谷合作社種下的部落永續故事

2025/09/15
店主人芃諭與書店門口的海龜主視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打開新的對話想像—小島停琉

2025/09/15
返鄉後的林德盛承接了父親的土地,培育友善無毒的檸檬園。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金喜檸檬」守護土地,也守護部落的永續未來

2025/09/15
像簡天才師傅學習的法式魚排料理方式。攝影/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從魚塭游上餐桌的鱻—三魚直賣所

2025/09/15
回到妻子的家鄉都蘭,阿詮以「出力釀」開啟一段追尋傳統製麴文化的旅程。圖/Kris...

小店永豐計畫/從酒麴復育到出力釀酒杯 啜飲部落糯米酒的風土與記憶

2025/09/15
藉由海女研習所、圖鑑、資料庫等建制,成功海銀行攜手海女們,一起努力將這擁有歷史的...

小店永豐計畫/翻開潮間帶的文化採集帳本 在成功海銀行提領與海共生的海洋智慧

2025/09/15
每日與檳榔子一起生活的一家人。圖/Kris Kang

小店永豐計畫/溫柔永續的粉藕色——TAIWAN DYE與檳榔子染

2025/09/15
從小住在都市的娜娜(左)與莎莎(右),回到都蘭部落生活後,重拾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小店永豐計畫/與部落同行的藝術實驗所 米麻岸的文化行動筆記

2025/09/15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