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代雜誌》於2011年,將《千面英雄》選入雜誌於1923年創刊以來,最具影響力的百大英文著作。《千面英雄》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有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是《星際大戰》的導演兼編劇喬治.盧卡斯,多次在不同公開場合承認,如果沒有閱讀過坎伯的《千面英雄》,就不可能有這部電影。
1995年2月,坎伯獲得全國藝術俱樂部頒發文學榮譽獎章,盧卡斯在頒獎典禮上對坎伯感謝道:「我寫作劇本全部的時間已經好幾年,正如我前面提到的,我一直在兜圈子……不過,在讀過只有大約區區五百頁的《千面英雄》以後,我發現我要的故事就在那裡面。我的終點就在那裡面,焦點就在那裡面……如果不是跟喬(坎伯)的偶遇,很有可能時至今日我還在苦思《星際大戰》的劇本該怎麼寫。」
千禧年之後更多是以網路的型態出現,包括文章、簡報或影片等不同形式。《千面英雄》的影響是如此之廣,以至於任何能與說故事沾上邊的媒體,都可以參考坎伯的神話理論。我在這裡舉個例子,很多遊戲都以神話(奇幻)或類神話(科幻與武俠)為故事背景,這當然馬上就落入《千面英雄》的勢力範圍。光在網路上搜尋Joseph Campbell(坎伯)與video games這兩組關鍵字,就可以發現一堆文章在倡導如何運用《千面英雄》的英雄旅程來設計遊戲。
當然,這不是說所有符合英雄旅程的敘事,都受到了《千面英雄》的啟發。毋寧說,坎伯發現了某種「故事的牛頓定律」,這是確實存在又普遍有效的。只是,事先就知道這個定律的人,能更容易說出一個讓大眾有感的故事。相反地,傳統神話是眾人所合說,透過好幾個世代的篩選與演化,才成為一個可以流傳久遠的暢銷故事,而《星際大戰》只憑盧卡斯個人之力,就創作出傳統神話希望達到的效果。
在閱讀《千面英雄》的過程中,會面對大量來全世界各地的神話故事,很可能對大多數的故事都不太熟悉,畢竟坎伯也是年輕時躲在伍茲塔克(Woodstock)的森林裡,專心讀了五年書,又花了近五年寫作,才能完成這部著作。這些神話主角既不是漫威英雄,也非《進擊的巨人》,但他們是這些人物的始祖。這些主角老早存在我們心中,只是在不同時代會用不同的名字與面貌出現,所以坎伯才稱其為「千面英雄」。
雖然這些故事早就存在,可是坎伯點出了這些變化多端的人物與情節背後,其實都是同一則故事的變形。唯有經歷比較的付出與磨難,這個「單一神話」才能真正被體驗、被認識。
◎ 本文摘自:《千面英雄:70年經典新編紀念版,從神話學心理學到好萊塢編劇王道》導讀,作者: 喬瑟夫.坎伯 Joseph Campbell,譯者:朱侃如,漫遊者文化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最新文章
-
椅子樂團《愛的對白》數位發行!久違台語作品回歸、早期民謠再現
2025/07/18 -
2025屏東夏日狂歡祭7/19登場!0度冰宮、13米冰雕溜滑梯免費暢玩
2025/07/18 -
張碩尹攜手英國藝術團隊推新作:一部關注「家」的互動短片,觀眾移動決定觀看視角
2025/07/17 -
伊日藝術計劃兩大展覽《房間裡的大象》、《The Magical Journey》7月展出
2025/07/16 -
走進MoCA「山/市」!專訪建築大師Peter Cook:我仍保有童心,仍然喜歡玩
2025/07/15 -
「漢聲五十五:本來.未來」展覽 一場獻給台灣老中青三代的文化行動
2025/07/14 -
嘉義阮劇團《噪音風暴》7/18-8/24登台北空總!四齣台語劇場翻轉新想像
2025/07/14 -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
賀羽薇陶藝展《摺色》朋丁登場!以平面繪畫手法融入全新詩意陶作
2025/07/11 -
倫敦泰特爆紅展覽!光之雕塑家安東尼‧麥考爾台灣首展富邦美術館7/26亮相
2025/07/11 -
中美館12月開館!首展《萬物的邀約》集70位藝術家共構藝術對話
2025/07/10 -
2025臺北藝術節「超限動」9月登場!8檔演出橫跨AI、生態神話多維度作品
2025/07/10 -
FOCASA首屆《身體藝術節》7月花蓮登場!集馬戲、跑酷、市集一次體驗
2025/07/08 -
國際編舞鬼才雅絲敏.瓦迪蒙首登台!《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8月衛武營登場
2025/07/08 -
阿里山小火車駛進科博館!阿里山林鐵行動學校7/2台中開展
2025/07/08 -
文化部首屆「百大文化基地」啟航!李遠、陸小芬走訪澎湖,帶影迷重回桂花巷
2025/07/07 -
「2025臺南國際建築三年展」南美館登場!以回家作夥為題重啟城市對話
2025/07/04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