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文化修復】林布蘭名畫《夜巡》:修得不只是畫,更是荷蘭軟實力

2020/07/29 陳若齡

隔著一個如魚缸的長方形大玻璃箱好奇觀望,目睹一場從去年中開始,史上最大規模的藝術修復工程。 ©Rijksmuseum
隔著一個如魚缸的長方形大玻璃箱好奇觀望,目睹一場從去年中開始,史上最大規模的藝術修復工程。 ©Rijksmuseum

有點像戶外洗窗吊車的電動升降台上,架設了一部電腦和掃描儀,正對著一幅十七世紀的鉅作進行分析,這真的是「鉅」作,高約3.8公尺、寬4.5公尺,重337公斤的油畫,是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鎮館之寶——林布蘭的《夜巡》,我們隔著一個如魚缸的長方形大玻璃箱好奇觀望,目睹一場從去年中開始,史上最大規模的藝術修復工程,不過,匆匆一瞥後,博物館就受疫情影響關閉了,但沒關係,因為回家上網都看得到,而且看得更清楚仔細。

《夜巡》的修復工程有個專屬名稱,叫做「夜巡行動(Operation Night Watch)」,據荷蘭國家博物館長解釋,因為就像一場充分計畫的軍事行動,經過好幾年的籌備,在去年7月1日正式開始進行,持續至今。

林布蘭的《夜巡》是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鎮館之寶。 ©Rijksmuseum
林布蘭的《夜巡》是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鎮館之寶。 ©Rijksmuseum

從事前準備、所採用的技術,一直到目前研究階段,畫中發現了什麼,全都放上網供民眾瀏覽。 ©Rijksmuseum
從事前準備、所採用的技術,一直到目前研究階段,畫中發現了什麼,全都放上網供民眾瀏覽。 ©Rijksmuseum

撇開種種紀念意義和為修復計畫暖身的活動,如特別選在林布蘭逝世350年啟動這項修復計畫,並在年初以「所有的林布蘭(All the Rembrandts)」為主題集合將近400件大師作品舉辦特展。這場修復行動,最讓人驚豔的計畫,是對現代科技和藝術新鑑賞習慣的結合與應用。

對於一幅三百多年前出自巴洛克藝術大師,象徵荷蘭黃金時代繪畫輝煌成就的重要畫作,修復工作通常該在隱密之處小心翼翼進行,但他們卻出人意料的透過網路即時向全世界展示,從事前準備,像是怎麼將畫搬到主展空間、採用哪些技術來分析,一直到目前研究階段,畫中發現了什麼化學元素、顏料的組成為何……全都放上網。在專屬網頁裡,還有個時間軸,點選不同階段有各種對應資料參考,方便你追蹤目前進度到哪了。就連本該在幕後的科學家、藝術家、修復師等專家都親自上陣直播,不時和觀眾聊聊目前進度發現,作現場問答,要說這根本是場超緩慢的藝術實境秀也不為過。

荷蘭國家博物館展現了博物館運用現代科技修復的自信,以及擁抱數位化的開放態度,跟上新的藝術鑑賞型態趨勢。 ©Rijksmuseum
荷蘭國家博物館展現了博物館運用現代科技修復的自信,以及擁抱數位化的開放態度,跟上新的藝術鑑賞型態趨勢。 ©Rijksmuseum

這真的不只是修復一幅畫這麼簡單(修畫本身就不簡單),藉由公開修復,荷蘭國家博物館進行了一次史上最強的市場行銷。首先,消息一出,幾乎全球各大媒體都報導了這項創舉,免費打廣告;接著修復前辦特展成功吸聚人氣,因為不知道會修幾年,不少人趕來看「最後一眼」,順便一次飽覽館藏大師作品。

再者,線上公開,展現了博物館運用現代科技修復的自信以及擁抱數位化的開放態度,跟上新的藝術鑑賞型態趨勢。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每年有250萬遠道而來觀賞名畫的人,不會因為「維修中」不給看敗興而歸。

這場修復行動,最讓人驚豔的計畫,是對現代科技和藝術新鑑賞習慣的結合與應用。 ©Rijksmuseum
這場修復行動,最讓人驚豔的計畫,是對現代科技和藝術新鑑賞習慣的結合與應用。 ©Rijksmuseum

《夜巡》的修復,還隱含著荷蘭社會的重要精神─尊重自由和多樣性。林布蘭承繼文藝復興時期出色的人物繪畫技術並發展出更戲劇化的「燈光」效果,他自由叛逆的實驗性格,使《夜巡》顛覆當時傳統的民兵肖像畫,打破按財富階級安排的構圖,充分展現正值與西班牙戰爭尾聲時的荷蘭,將迎來獨立自由和多樣蓬勃的市民生活風貌。

從藝術價值到商業行銷,從拉近與大眾的距離到喚醒社會文化價值,在在展現令人佩服的軟實力,所以說,這修得真的不只一幅畫啊!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Rijksmuseum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 ©Rijksmuseum

最新文章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特展,富邦美術館館長翁美慧形容:「這是值得來看三次...

巨型蜘蛛震撼現身 富邦美術館路易絲. 布爾喬亞大展 館長翁美慧:值得來看三次的展覽

2025/03/15
巨型蜘蛛雕塑藝術家路易絲・布爾喬亞台灣首次大型個展,3/15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開箱富邦美術館「路易絲・布爾喬亞」展覽!三大展區、巨型蜘蛛雕塑一次看

2025/03/14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由路嘉欣、趙逸嵐等多位資深舞台劇演員,以充滿戲劇張力的...

《梁祝的繼承者們》舞台映画3/22起誠品電影院獨家放映!導演座談再加碼

2025/03/14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圖|Contemporary by U Gallery...

《我想再次當個小孩》特展!從奈良美智、村上隆等7位藝術家視角重探童年記憶

2025/03/13
史上最大規模!英國國寶級藝術大師「威廉.透納」特展首度登台,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畫...

史上最大規模!「威廉・透納」特展6月登台 80件泰德美術館館藏真跡亮相

2025/03/13
文心藝所創辦人葉曉甄(左),感受到自己和皮耶雨格(右)的作品之間有化學作用。圖/...

探索真實與虛幻的邊界:皮耶.雨格的當代藝術世界

2025/03/12
2025 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即將盛大舉辦,一起來和藝術跳一支舞吧!
 圖...

2025新營藝術季《水水三重奏》3/29登場!市集、國內外精彩演出一次看

2025/03/11
羅馬尼亞藝術家安德利亞.梅達爾(Andreea Medar)在台首次個展「從你的...

以發光之窗一窺羅馬尼亞百年記憶!安德利亞.梅達爾個展關渡美術館登場

2025/03/10
陳育維(@yuairy_)|1996年生,diary Magazine 總編輯/...

陳育維:比起斜槓,擁有根本核心的人才有趣

2025/03/10
土星品牌的最初,從奕軒紀錄虹毓的製陶過程、分享到社群開始。

陶作品牌「土星」:打開創作的方向性,成為理解土地的人

2025/03/09
擅長動畫與設計的李明,於2015年創立以動態特效見長的版塊設計。

版塊設計李明:開放嘗試、謹慎接受,突破網站設計的邊界

2025/03/08
(左)boven雜誌圖書館創意總監傅天余、(右)創辦人周筵川。

boven雜誌圖書館:打造創意人棲息地,分享好奇精神

2025/03/08
(由左至右)站長兼內容長楊貴智、行銷總監兼社群主編劉珞亦、營運長徐書磊。

法律白話文運動:從社團到媒體,讓法律變好玩是門專業

2025/03/07
2025 NTT Arts Nova─羅伯.勒帕吉╳機器神╳馬戲工廠《砰!》以扯...

摔角×馬戲極限特技!羅伯.勒帕吉執導《砰!》臺中國家歌劇院3/7登場

2025/03/07
百年徠卡特展2/7德國總部開展!50+經典作品見證人類一世紀的歷史印記。phot...

百年徠卡特展2/7德國總部開展!50+經典作品見證人類一世紀的歷史印記

2025/03/07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將於6月14日至10月12日於國立...

81件作品來台!大都會博物館x故宮《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名作展》6月登場

2025/03/06
忠泰美術館全新當代藝術展《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 姚仲涵》3/8開展!邀藝術...

聲光來襲!姚仲涵x吳季娟《在混沌的世界中建立一點序曲》忠泰美術館登場

2025/03/05
知名作家韓良露辭世十年,親友故舊以美食、歡笑,懷念這位熱情、海派、自在享受過生命...

韓良露辭世10年 親友故舊吃潤餅談笑憶熱愛生命的她

2025/03/04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