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國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當塵埃透著光,你的名字在我心底發燙

2020-09-24 20:00 家安老師

但願所有人都能在欣賞這部電影之後,在心底再唸一次青春裡的那個名字。 圖/氧氣電影...
但願所有人都能在欣賞這部電影之後,在心底再唸一次青春裡的那個名字。 圖/氧氣電影提供

「幹嘛為了愛情打架?哪一班女生?」國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開頭,聽見歐神父這樣問張家漢(陳昊森 飾)。禱告室裡的空氣很輕,張家漢說:「他是一個男生,他說,Birdy 是一部電影的名字。」

這是一個發生在30年前的故事,時至2020年,同志電影族繁不及備載,張家漢和 Birdy王柏德(曾敬驊 飾)的愛情,在觀眾心底會有什麼特別的位置嗎?一開始我沒有答案,但猶記得踏出特映會現場時,同行友人半開玩笑地說:「你不覺得,《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和《用你的名字呼喚我》片名像得有點讓人搞混嗎?」「Gay 怎麼都這麼愛叫別人的名字啊?」

這麼愛叫別人的名字?這句話在我心裡沉澱許久。是呀!多少事就如同那個誰的名字也在青春歲月裡積著、揣著,一不留神就讓人忘記。直到在同學會聽到「那個誰,最近過得如何」才發現,原來會這麼掛心名字,或許是因為淺意識裡總把它視做「秘密」的代碼,深怕誰會從自己的唇語裡,聽見不只是朋友的讀音。

解嚴之後,人的心已經更自由?

「我敢說出我喜歡誰,你敢不敢?」《刻在》時間設定在1987年,導演柳廣輝自承,這是一部自己高中初戀的電影:「原本我以為我早就淡忘了當時的對象,沒想到一邊寫劇本,越寫心中情感越滿溢。」在特映會上,祁家威也分享:「1986年,當時我講了婚姻平權的事情,還真的被警備總部抓去關了162天;那時的社會風氣是別人家的孩子都不可以有同性戀,自家孩子更不可行,就是要打斷腿。」《刻在》的前半段,背景正是台灣解嚴前、後的三年,是一個我也未曾經歷過的年代。

那個時代,作為一個高中生的張家漢和王柏德只能在校園裡面躲躲藏藏,不敢承認自己愛上...
那個時代,作為一個高中生的張家漢和王柏德只能在校園裡面躲躲藏藏,不敢承認自己愛上的是同性別的「他」。 圖/氧氣電影提供

「雖然我不知道他(蔣經國)做了什麼事,但他應該是個好人,因為大家都很喜歡他。」劇中出現這麼一句話。人類做為一種高度社會化的生物,從小第一個學會的概念或許就是服從、順應主流。於是,當時代環境都稱同性戀為Faggot、咖仔時,作為一個高中生的張家漢和王柏德,自然只能在校園裡面躲躲藏藏,不敢承認自己愛上的是同性別的「他」。

時至2020年,雖然同性婚姻某種程度上已被台灣法律認可,但歧視依舊存在。就以「接吻」為例,民間團體調查顯示,在路上看到異性接吻,有超過7成民眾表示可以接受,但若是同性接吻,則剩不到5成的民眾能夠接受,並且有48.7%民眾表示「難以接受」。種種現實都使得同性之間的情愫,往往只能烙印心底,成為遺憾。

長大後的我們都曉得,並不是所有思念的人都會相聚,也並非所有的傷都能痊癒。 圖/氧...
長大後的我們都曉得,並不是所有思念的人都會相聚,也並非所有的傷都能痊癒。 圖/氧氣電影提供

唸你的名字,以歌頌史詩般的偉大口吻

「那時候說是同性戀就是死刑⋯⋯現在可以大聲說出來了嗎? 」這是中年的張家漢所說的一句台詞。《刻在》以倒敘結合插敘的手法,讓張家漢自己向我們「告解」他的初戀喜悅、困惑青春,以及最終的兩人關係。或許是為了一圓導演的未竟之夢(註),《刻在》以「再遇見」作結,給了觀眾一個美好結局的期待──但我們都曉得,並不是所有思念的人都會相聚,也並非所有的傷都能痊癒。

我想起作家張曉風<唸你們的名字>中的一段話:「每一個名字,無論雅俗,都自有它的哲學和愛心。如果我們能用細膩的領悟力去叫別人的名字,我們便能學會更多的互敬互愛,這世界也可以因此而更美好。」盤點2020年的影視作品,如果說《想見你》是一捲充滿情感的錄音帶,那《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就像是一塊通透的三稜鏡,折射我們心裡最深刻的那個秘密。但願所有人,無論性別、性向,都能在欣賞這部電影之後,在心底再唸一次青春裡的那個名字。

〔註〕:導演在特映會坦然表示,他尚未找到自己青春裡的那位Birdy。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新生代演員陳昊森(左)與曾敬驊(右)在片中飾演高中生,共譜史...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新生代演員陳昊森(左)與曾敬驊(右)在片中飾演高中生,共譜史詩青春般的愛情故事,就像是一塊三稜鏡,折射我們心裡最深刻的那個秘密。 圖/氧氣電影提供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台劇《誰是被害者》:我們都害怕不被理解的死,我們都期待被理解

從影集《正常人》到國片《怪胎》:和迷惘共處,是屬於年輕世代的日常與正常

最新文章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圖|都...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作家楊小豌在街頭五、六年了,「從這些對話的過程中,我收獲很多。」記者吳致碩/攝影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高美館新春活動 邀大眾「藝」同開啟蛇年新篇章。
 圖/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托瑪斯.德曼30年回顧展,以雕塑與攝影層層重製現實。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蔡康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影視製作專業碩士畢,中文地區知名作家與主...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登場! 圖/新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寺尾哲也|曾任Google工程師八年,待過MTV、台北、東京。曾獲林榮三小說二獎...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林蔚昀|作家,譯者。多年來致力翻譯推廣波蘭文學,於2013年獲波蘭文化部頒發波蘭...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朱宥勳與盛浩偉近年在不同崗位上參與傳記工作,各有不同觀察。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台北當代藝術館新年首展「No Language」登場!
 圖/台北當代藝術館提...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光聚》禹禹藝術工作室(左上)、《像與影的呢喃》周柏慶 × 何昆瀚(右上)、《光...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臺北最大規模社宅公共藝術,盛大開展!「We Are Home 廣慈社宅公共藝術成...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全民美術館新北美術館將於4/25正式開館! 攝影/濱田英明、圖/截自新北市美術館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田中達非常重視今年在台灣的展出,親自出席1/9的開幕記者會,並且在1/10舉辦開...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紙張以巨型尺寸的透視型態貫穿舞台,王榆鈞的筆觸經影像設計李國漢轉換,如河流如時間...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三十年來,鎌田治朗(Jiro Kamata)拆解並重新理解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年...

高雄金馬賓館《天穹之眼》開展!鎌田治朗:人類都有穿戴光的慾望

2025/01/09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