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親愛的房客》導演曁編劇鄭有傑:用愛與理解,陪伴狹縫中的靈魂
「沒有你比較輕鬆,但有你我會比較快樂。」這是2020年,我感受最深的電影台詞。
在國片《親愛的房客》中,林健一(莫子儀 飾)是一個特別的房客,照料房東阿嬤(陳淑芳 飾)及她的孫子王悠宇(白潤音 飾),他們互動頻繁,但情緒的交流卻始終隔著一層紗。隨著鏡頭與故事向前推移,觀眾才明白林健一與王悠宇的爸爸王立維(姚淳耀 飾)曾經在一起。王立維走了,林建一擔起這個家的責任,卻背負指責、誤解,以及「只是外人」的控訴。他無聲流淚,卻從未把情緒波及任何人,儘管再累,可他從未離開,僅僅只是因為愛。
愛,不等同於獲得;更多的時候,愛反而是一種能好好說再見的方式。《親愛的房客》傳達一個訊息:我們深愛一個人,卻同時害怕分離,但分離又是生命不可迴避的一個過程,因此,我們才學會了珍惜。《500輯》邀請《親愛的房客》的重要推手,身兼導演與編劇的鄭有傑,來聊聊他眼中的電影。
鄭有傑的電影之路:找出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必須完成什麼
鄭有傑其實並非影視相關科系出身,你很難想像,好長一段時間,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在求學路上,鄭有傑順應眾人期待,就讀建國中學、台大經濟。當他擠過萬人相爭的聯考後,漫步在台大椰林校園,他卻對自己好陌生,站在第一志願的峰頂,大風呼嘯、四面寂寥,他反問自己:我喜歡什麼?我能去愛誰?
20來歲的寂寞少年,心裡眾聲雜沓,但有一個聲音相當明確:我喜歡電影。
跟隨心之所向,鄭有傑內在能量開始爆發。2000年,他自編自導自演短片《私顏》,橫掃東京、匹茲堡、溫哥華國內外知名影展;2006年,首部長片《一年之初》接連拿下台北電影節首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往後更有《陽陽》、《太陽的孩子》等作品問世。除了電影作品,也有不少觀眾從音樂MV、電視劇認識鄭有傑,例如曾引起一陣熱烈討論的公視劇集《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除了導戲、拍MV,熱愛表演的鄭有傑,在2017年林涵導演的一部電影短片《繁花盛開》裡,飾演一個變裝皇后。《繁花盛開》的演出經驗,帶給鄭有傑很強的共感與覺醒,也對日後拍攝《親愛的房客》帶來重要的助益。
鄭有傑回憶:「林涵導演叫我們穿著女裝,去超市買東西、逛一圈。我當下非常排斥和焦慮。當時走在路上,身旁的路人指指點點、嗤之以鼻,甚至開始議論。」頂著假髮、踩著高跟鞋在路上遇見的一切,比起羞赧,更多的卻是訝異與衝擊。「原來你只是想選擇一個跟社會期待不同的作為,就會遭受如此龐大的睥睨。」鄭有傑以自己一天的經驗反思,這個社會還有多少人一生要與這樣的歧視對抗。
《親愛的房客》沒有太多標籤,只談愛與理解
有些人會說《親愛的房客》是一部同志片,也有人說像懸疑片、推理片。鄭有傑理解觀眾的表達,但這部作品想要談論的只是愛與理解。一個口出惡言的房東,可能是愛子心切的母親;辦案苛刻的員警,換個角度想,也只是為了守護治安、克盡厥職;人性是一個多面體,呈現的價值與愛都是多元的。「家」與「家人」也是一樣,組成的樣態也可以很多元。
「家人真的是很親近,卻又很遙遠的存在。」這句話出自是枝裕和《橫山家之味》,其原著小說的譯者,正是鄭有傑。拿來與《親愛的房客》作為比照,也能產生一些深刻的省思。什麼是真正的家人?維繫彼此的是血緣,還是情感?鄭有傑看著生活中認識的收養家庭,他們對於小孩的照護從沒少過,甚至為了這得來不易的緣分,更加付出愛與關懷。
《親愛的房客》的劇情安排,都不是為了抵達一個好結局或壞結局。在街道奔跑、在山海之間擁抱、哀怨責罵、最後破涕為笑,這些細膩的情緒與理解的過程,才是這部作品最想要帶給觀眾的贈禮。
後記:點一首歌送給鄭有傑導演
在採訪結束後閒話之際,我問有傑導演,如果要點一首歌送給觀眾,你會選擇什麼?有傑導演若有所思,緩緩地說:「嗯…我想點首張國榮,什麼歌都可以。」
我抬起頭看著有傑導演的臉龐,竟想起《阿飛正傳》旭仔的叛逆、《霸王別姬》程蝶衣對於自我的困頓。求學時代的有傑,著實就是滿腹詩書卻在黑夜裡失去方向的甯采臣;而這一路走來,他會不會在某些愛與迷惘的時刻,像《春光乍泄》何寶榮一樣說出:「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我終究沒有問有傑導演,為什麼選擇張國榮。但我想自私地為他點一首哥哥的《我》。在繁忙的電影宣傳期,可能會有焦躁於票房的時候,可能會有跑了一整天宣傳只吃了一個三明治的時候,但希望有傑導演能告訴自己:「 I am what I am,我永遠都愛這樣的我。」希望你能永遠純粹地喜歡電影、喜歡自己。
希望有傑導演也能知道《親愛的房客》這部電影,讓許多人與自己的生命和解,讓人們重新定義愛情裡的犧牲與成全。《親愛的房客》折射一道幽微的光芒,傳遞給那些還困在狹縫裡的靈魂,輕輕地告訴他們:你可能會碰到很多很討厭、很莫名其妙的事情,但你一定要記得,這些事情都不是你的錯。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最新文章
-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
突破語言框架!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展覽8大亮點作品搶先看
2025/01/16 -
2025臺南月津港燈節15週年 1月18日開幕攜手國際藝術家綻放「光的年輪」
2025/01/14 -
臺北廣慈社宅藝術盛典!以18件創作 x 1座遷徙博物館揭藝術日常
2025/01/10 -
新北市美術館4/25開館!全新亮點展覽「基進城市」、「新店男孩」搶先看
2025/01/10 -
田中達也三度來台 人氣新作首度亮相台灣 展出逾160組全新藝術微型
2025/01/10 -
想與不想之間,不斷修行:陳懷恩談優人神鼓紀錄片《非想非非想》
2025/01/09 -
用聲音打開舞台的邊界:王榆鈞談《明 Dawn to Dawn》
2025/01/09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