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不屑道德的批判,耽溺自負的浪漫:作家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

2021-02-25 17:30 王士堅

作家七等生《削瘦的靈魂》文學紀錄片,預計於2021年3月19日上映。 圖/目宿媒...
作家七等生《削瘦的靈魂》文學紀錄片,預計於2021年3月19日上映。 圖/目宿媒體提供

文學大師電影「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以作家七等生的創作生涯為題,推出《削瘦的靈魂》文學紀錄片。近年抱病在身的七等生於去年2020年10月離世,享壽81歲,《削瘦的靈魂》歷時兩年拍攝,留存不少七等生最後的身影與思想紀錄。

教科書所忽略、文壇所邊緣

七等生是崛起於1960年代台灣文壇的小說家,70年代是他創作最為豐沛的階段,直到1997年出版小說集《思慕微微》爲止,創作生涯長達35年,屬於長跑型的作家。七等生之所以受人矚目,肇因於他作品中的道德爭議,諸如移情別戀、戀母、偷拐搶騙,而在當時報章雜誌上,更被劉紹銘等人攻擊為「小兒麻痺的文體」。

台灣文學史上,七等生被歸類爲現代主義(modernism)小說家,這樣的說法,常讓人誤以爲他屬於特定的文學流派,或自始至終遵循現代主義文學的技法進行創作。但從《削瘦的靈魂》紀錄片中,可以看見七等生並無服膺任何政治思想、順服任何文學團體。

這種無功利性、無目的性,完全只爲個人的感覺而進行的寫作,近似於高行健所主張的「冷的文學」。作家寫作既不是爲了替人民請命,也不是爲了讓人當成偶像來崇拜,他只是一個人在說話,至於有沒有人要聽、要讀,都不在意。而這種我行我素的作風,讓七等生無法長久待在任何群體。其不見容於民情的題材,更難以被收錄在教科書選文,使得年輕一輩的學生,多是沒聽過這樣一位重要的台灣文學作家。

從〈我愛黑眼珠〉一窺七等生的爭議

在七等生的小說中,最能揭露自我與現實衝突、引起最多爭議的,就非〈我愛黑眼珠〉(1967)莫屬。在《削瘦的靈魂》紀錄片當中,也以戲劇影像的方式,呈現小說最為人所知的一段情節。

主人公「李龍第」在城市那場突如其來的大洪水中,棄同樣身處危難的妻子「晴子」於不顧,堅持拯救身邊在水患中落難且生病的妓女。隔著一道洪水,主人公無視妻子在對岸焦急大喊其名,更在她的注視下與妓女相互擁吻,並告訴妓女:「我不是李龍第,我叫亞茲別。」這段情節不但引來評論界撻伐,也讓七等生蒙受「不道德」之議。

在《削瘦的靈魂》紀錄片當中,七等生作品〈我愛黑眼珠〉也以戲劇影像的方式,呈現小說...
在《削瘦的靈魂》紀錄片當中,七等生作品〈我愛黑眼珠〉也以戲劇影像的方式,呈現小說最為人所知的一段情節。 圖/目宿媒體提供

從「道德」的角度出發,李龍第的行為自然是離經叛道的,但若跳脫這個框架,李龍第當下的作爲無非是證明自我的重要時刻,一個「榮耀」的時刻:

「我必須選擇,在現況中選擇上我必須負起我做人的條件,我不是掛名來這個世上獲取利益的,我須負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的榮耀之貴任。無論如何,這一條鴻溝使我感覺我不再是妳具體的丈夫,除非有一刻,這個鴻溝消除了,我才可能返回給妳。」

以常情而言,這段描寫是極不寫實的,幾乎沒有人會在自己和妻子的生命飽受天災威脅之際,還在內心作哲理式的思考。但七等生在此是為了傳達一種理念:當「自我」和「現實」衝突,他會毫不考慮地擁抱自我。現實生活的七等生,亦高度符合他作品的精神世界。在《削瘦的靈魂》中能看見七等生對妻子的不忠、疏於照護家庭,觀眾可以明白他一路以來的創作心境,但同時也能讓人回頭審視,這樣一位驕傲孤獨的寫作者,在成就理想的同時,也冷落、傷害許多身邊親近的人。

這篇小說與先前的〈隱遁的小角色〉、〈來到小鎮的亞茲別〉有一個巧妙的連結,主角都叫「亞茲別」。李龍第在決心拯救妓女的當下,他也自稱爲亞茲別。這顯示這三位同名的主人公,在世人眼裡或許都是「失敗」的,但在七等生心目中,他們卻都具有不與世俗同流,堅持捍衛自我的高貴靈魂,也是理想的化身。

七等生之於台灣文學最重要之處,並非那些背德的題材,而在於他樹立建構精神世界的典範...
七等生之於台灣文學最重要之處,並非那些背德的題材,而在於他樹立建構精神世界的典範。 圖/目宿媒體提供

獨特敘述精神世界的方式:幻想、感受、隱喻

透過紀錄片、文字作品得以理解,七等生每每將大量的幻想情節滲入於小說的現實時空,以虛實交錯的手法動搖閱讀者的慣性認知,遂引來諸多評論。其次,七等生作品呈現濃厚的「寓言」特質,讀者不能以「直譯」的方式揭開其意,而須轉爲隱喻探求的方式,才能進入詮釋之途。

七等生小說中另一個鮮明的特徵是:濃厚的自傳性色彩。七等生小說中不斷出現若干與自身經歷對應的場景、人物與事件,不斷以複沓迴旋之姿,貫穿在不同文章之中,也讓個別作品之間產生對話,以及辨證關係。

法國象徵派詩人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曾說:「浪漫主義恰恰既不在題材的選擇,也不在準確的真實,而在感受的方式。」七等生所謂「純粹發自於感覺」的書寫,正巧與十八世紀未興起於西方的浪漫主義(romanticism)文學觀相契合。七等生這樣一位充滿爭議的台灣文學作家不一定讓人喜歡,但他不屑道德的批判、耽溺自負的浪漫,也是台灣文壇另一處特別的風光。

◎ 責任編輯:翁家德

推薦閱讀

台灣新電影與文學交會互放的光亮:侯孝賢御用編劇朱天文

最新文章

台北當代藝術館MoCA Studio於4月27日推出「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展覽...

「貧窮人的台北:轉運站」 MoCA Studio登場!一探城市底層生活真實樣貌

2024/04/26
紐約雕塑家羅娜・龐迪克 (Rona Pondick) 橫跨15年創作品個展「羅娜...

受卡夫卡《變形記》啟蒙!紐約雕塑家羅娜 · 龐迪克展覽5/11路由藝術登場

2024/04/25
富邦美術館開幕國際大展《真實本質:羅丹與印象派時代》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典藏首度大規...

富邦美術館5/4開幕!倫佐.皮亞諾在台首作亮相,首展羅丹、印象派同步登場

2024/04/24
《在車上》、《邪惡根本不存在》音樂大師登台即興配樂!影展現場專屬限定體驗只在20...

2024台北電影節獨獻「濱口竜介導演 X 石橋英子配樂」創作計畫《GIFT》

2024/04/24
威廉.肯特里奇 William Kentridge首個展5月北美館登場。
 圖...

「威廉.肯特里奇」5月北美館亮相!聚焦「素描創作」以90+作品探索南非

2024/04/22
「極度日常」花房櫻作品《終於見面了》14呎巨型貓成為看海美術館新地標。圖|原物創...

極度日常屏東展8大亮點!看海美術館78件作品帶來貓狗溫暖日常

2024/04/22
出道超過 15 年的黃玠,一直擁有大批忠實粉絲支持,是台灣流行民謠音樂的代表性人...

民謠才子黃玠新專輯《一切平常》:令我焦慮的不是改變,而是如何保持不變

2024/04/22
七層樓高的藝術牆由GUCCI藝術家創作文字、並將由台南在地藝術家手繪完成。圖/G...

GUCCI ANCORA特展登陸南美館 聯手國寶級繪師顏振發打造7樓高藝術牆

2024/04/19
紅球臺南展出10天,最後一天4月7日在大南門。 圖片來源/紅球臺南 RedBal...

紅球臺南:10天10場限地藝術體驗,人們帶走了什麼?

2024/04/19
2022島作「陶作集」台北現場。 圖/島作提供

市集的重量——孫明華談島作:創造出「橫向的互看」,支持創作環境而不只是每一次買賣

2024/04/19
在台中中央書局舉行的週三讀書會已進入第五屆。邀請講書人根據不同單元,深度討論經典...

第五屆中央書局週三讀書會啟動 詹宏志:希望年輕人不要錯過讀書的好

2024/04/15
16屆以生活日常、大街小巷上隨處可見的「台灣街頭招牌」為主題,仔細觀察可發現展場...

讓書法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專訪第16屆台積電書篆大賞三位首獎得主

2024/04/15
©BIRD STUDIO/SHUEISHA

鳥山明的元氣彈——整個地球的讀者都投注了一小部分的生命

2024/04/12
為響應4月23日聯合國世界閱讀日,國立臺灣文學館臺北據點——臺灣文學基地,自4月...

臺灣文學基地「春日文學提案」母語舞作演出、手作市集4/20接力登場

2024/04/12
「2024粉樂町臺北當代藝術展」重新回歸!邀集15組國內外藝術家以「AWAKE ...

「2024粉樂町當代藝術展」登場!集15件作品創造城市「AWAKE一道光」

2024/04/12
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Open)挑戰虛擬載體的創作能量,開啟實體...

全新「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首展「卷積」以3件新作挑戰虛擬創作能量

2024/04/11
現正上映的《莎莉Salli》不只邀來李英宏操刀電影配樂,更找他來擔任電影第二男主...

愛情喜劇電影《莎莉Salli》李英宏操刀配樂挑戰全新曲風!主題曲MV上線

2024/04/10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4月19日上映。圖|好威映象

《給我愛過的前任們》比利時電影!以88分鐘梳理現代愛情的矛盾關係

2024/04/10

回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