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虛實生活練習!文策院TCCF「接下來練習場」、「花園練習」,7組團隊、5組歌手11月松菸登場
文化內容策進院年度盛會「2021創意內容大會」(TCCF)進入第二年,繼去年由草字頭負責人黃偉倫策劃的「始多利交易所 Story Exchange」之後,今年接續替TCCF規劃兩場周邊活動「接下來練習場」與「花園練習」,展出幸福路映畫社、泊人ANKR、看見.齊柏林基金會、貴金影業、固態記憶等7檔文策院所支持的精選創作成果,並攜手ØZI、孫盛希、呂士軒等5位台灣音樂人,於11月10日至14日在松山文創園區的北向製菸工廠與巴洛克花園盛大展開。
策展人黃偉倫表示,疫情時代給予人們反思的時間與空間,在居家工作、線上課程與網路交流因著疫情而進入爆炸性成長的這兩年中,「如何面對虛擬世界」成為當代人類最關心的話題,而他也發現,本次參與展出的入選團隊中,已有許多單位關注了人類與數位之間的關係,他們都在找出新型態生活碼的可能性,「接下來練習場」便是展現這些可能因子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7檔「接下來練習場」展出內容皆為文策院「文化內容開發與產業領航行動方案」所支持的動畫、影像、音樂、文化科技創作,而5位音樂人的「花園練習」則參與今年文策院與法國坎城唱片展的合作計畫,活動免費對外開放,邀請大眾一起探索台灣團隊的「練習」過程,觀照自身與網路時代之間,真實與虛擬交錯的複雜關係。
在「接下來練習場」策展過程裡,兩個以音樂為主的單位「泊人ANKR」與「小島大歌影音工作室」帶給黃偉倫對於虛擬定義的新反思,「坦白說,音樂就是人類最早創作出來的虛擬世界,但因為它已經存在於人類歷史太久了,我們反而不會用虛擬角度來看待它。」因此,現代人常常對於新的科技有所抗拒,譬如像美劇《黑鏡》裡眾多虛構出來的可能又可怕的發展,但若我們停下來思索,或許會發現「虛擬」早已存在於我們周遭,也未必要懼怕未來的可能情況。
置身「接下來練習場」,可見「小島大歌影音工作室」串連起來自太平洋與印度洋等10位南島音樂家,在疫情時代裡用線上工作模式,統整出南島大融合的樂曲創作;擅長記錄台灣影像的「泊人ANKR」,以影像提供DJ靈感混入音樂,最後呈現時再度讓影像回歸,讓虛擬音樂與記錄影像進行三重交錯;至於「尼可樂表演藝術」的《六月》則使用了能同步看到實際場景與虛擬指示的智慧型MR眼鏡,為沉浸式劇場做出全新定義,民眾可免費預約,在現場感受《六月》裡的夢境氛圍。
還有「幸福路映畫社」累積產製動畫《幸福路上》的經驗,大量且扎實蒐集台灣歷史的田野調查資料,提供台灣影劇創作者寫出與在地連結相互扣合的好故事;而「貴金影業」則是在劇本創作中引進數位化流程,從服裝、道具清單到更動劇本場序,皆可由系統自動判讀,大幅簡化過往繁瑣的人工作業。兩組團隊皆專注於優化劇本數位內容,也許大眾很難接觸到這些功能,但身處串流平台盛起的當代,對於影劇產製皆有極大幫助。
此外,「看見.齊柏林基金會」將導演齊柏林投入空拍的25年成果,完全數位化與建立分類資料庫,以利齊導的畢生心血能夠永續為後世所用;「固態記憶」則使用「相片建模」超高解析度3D掃描,除了有數位典藏的功能外,還可針對此數位模型進行改造或重製,像是演員可以一邊為A電影拍攝,另一邊則用數位模型參與B電影的服裝量製,「分身時代」已是可見的未來。本次「接下來練習場」更開放民眾預約,能至現場帶走一個屬於自己的「虛擬分身」。
「花園練習」則呈現不同於一般音樂表演的現場氛圍,黃偉倫邀請植物藝術家廖浩哲操刀舞台,定調為「水」、「草」、「林」做為三個不同舞台的主題,各自搭配演出歌手的樣貌。架上10個大型LED螢幕,由「固態記憶」團隊針對巴洛克花園裡的靜態景物,譬如水池、花盆等進行虛擬建模,經由視覺設計師彭冠傑率領3D藝術家吳家薇、空寂設計一同打造這些景物的「虛擬分身」,再透過LED螢幕投射出來,取代過往投放常見的舞台動態轉播,讓觀眾置身於虛擬與實景之間,思考兩者之間的共融關係。另外,除了「ANKR泊人」與「小島大歌」外,ØZI、孫盛希、呂士軒、李浩瑋與陳星翰也將於「花園練習」中輪番登場。
活動資訊
接下來練習場(文化內容體驗展)
時間|11/10(三)至 11/14(日)10:00—18:00
11/12(五)至 11/13(六)延長至20:30 觀展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 北向製菸工廠(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費用|免費入場(部分體驗內容須提前預約及付費,詳見文策院官網)
花園練習活動(音樂演出)
時間:11/12(五)18:00—21:30
11/13(六)至 11/14(日)13:00—21: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巴洛克花園(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133號)
費用|免費入場(演出內容,詳見文策院官網)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輕輕地清楚:來吧!焙焙!不讀詩,與需要讀詩的時候
2023/04/01詩人鄭聿:在黑暗中以詩開鑿光亮,提醒自己順應生命變化
2023/04/01詩人蕭詒徽:詩帶我發現的種種影子
2023/04/01鄭宜農的5首讀詩筆記:在詞句停頓瞬間,經歷凋零與重啟
2023/04/01出版人陳夏民的3本詩集推薦:詩裡的陌生與新鮮,屢屢擊中我
2023/03/312023奈良美智《跟著朦朧潮濕的一天去旅行》內惟藝術中心4/1-8/31啟程
2023/03/31《大衛克拉耶伯:片刻冥想》北美館開展:6件大型錄像作品、系列手繪稿,往返事物對立與共存的歷時探索
2023/03/30詩人吳俞萱:寫詩讓我面對死亡與未知,接住世界的「撫摸」
2023/03/30《百年孤寂》第一講:詹宏志談魔幻寫實的現實意義
2023/03/30揉合生活五感,第15屆「台積電青年書法暨篆刻大賞」開展中:首獎王宥沺、張品慈,展現書篆藝術再創新的可能
2023/03/302間東京放鬆新空間:SOLO SAUNA tune 體驗單人芬蘭桑拿 ,在銀座最潮夜店 RAISE 狂歡
2023/03/29teamLab 2023京阪選點推薦:大阪長居植物園、京都素食拉麵Vegan UZU,超現實光影藝術融入自然與飲食
2023/03/292023台北電影節主視覺公布!白輻射影像設計,柔和藍紫羽片、曲線變化勾勒蛻變意象
2023/03/27徠卡之家Daria Troitskaia致高之途攝影展!以女性視角探索自我,即日起至6/12
2023/03/24讓當代藝術走進日常生活:富藝斯進駐香港西九
2023/03/232023桃源國際藝術獎3/21-4/20展出,法國藝術家Delphine Pouillé〈引體向上〉獲首獎
2023/03/232023香港Art Basel 3/23-3/25:後疫情時代的亞洲藝術中心
2023/03/22《勒內.布里:視覺爆炸》北美館展出:循著12個關鍵焦點,一窺瑞士攝影大師多重面貌
2023/03/20
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