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灰藍色的沉浸之所,開啟多重想像方式:北美館 X-site 計畫《藍屋》登場

2022/05/20 沈佩臻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臺北市立美術館第9屆X-site計畫將如期於5月21日在戶外廣場正式登場。

X-site計畫,徵集當代跨域形式的臨時性裝置提案,鼓勵實驗性建築形式及創作型態,企圖激發對於空間設計和結構美學的再想像,進而使美術館的展演場域,擴及至戶外廣場,創造更多與公眾的對話與連結。本屆首獎團隊之同名作品《藍屋》(Blue House),以藍色呈現多重感知的沉浸場域,成員組成跨域,從建築、結構、藝術等不同形式融合實踐,過程中產生有趣的邏輯與生活方式。

創造依據自身詮釋的空間

《藍屋》如其名稱,選擇從團隊暱稱為「藍屋藍」的灰藍色調出發,著眼其中所蘊含的多變意象,流動於海洋、宇宙、虛擬與現實世界之間。灰藍結構體與北美館純白幾何形體彼此鮮明映照,形塑內部空間與外部環境間矛盾又相互依存的關係。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藍屋》以近幾屆少見的全木構建築,利用蒙太奇與場面調度作為創作語彙的鋪陳,在橫跨北美館戶外廣場兩段階梯的量體之上,由三個主要元素構築而成整體:歐洲赤松構成的斜面屋架、花旗松木材打造的非規律結構體、落葉松木交錯而成的曲面地板。波浪式地板產生的高低差,加上結構體變換交錯,構築出一個能以不同方式運用的沉浸之所。配合以藍色為主題的結構調性,空間中所產生的多維度質感,不僅打破直線的秩序邏輯,其對建築語彙的安置策略更顯示出具抽離意義的美感。

團隊亦刻意於不規則輪廓間創造出建築物的穿透性,像是屋簷間留下的隙縫、斜屋頂上的幾何開孔等透過木作細節的抽象表徵,再次模糊、霧化真實與虛構的邊界。觀眾可依據自身詮釋與記憶,通過層層堆疊的觀察來連結集體和個體的想像。團隊表示,《藍屋》雖無明確目的,也不是一個多功能空間,它可能是一個盛裝事件的容器,一片大海或森林入口,一座私密的公共建築,更重要的它是關於當下的不同閱讀方式。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公眾計畫《藍屋研究》

2022 X-site計畫除期間性的建築展演,也同時策劃與空間緊密對話的公眾計畫《藍屋研究》,並將計畫本身視為探討建築的方式之一。觀眾可透過聲音、視覺、氣味、肢體及意識等5種類型的感知體驗及1項場域限定的互動遊戲「藍字」,探索知覺媒介與建築所交織而成的動態互動,包含與視障工作團隊共同策劃無視覺觀看藍屋,與聲音藝術家將結構體轉化為空間聲音裝置,以及調製出兩種藍屋概念的氣味,共同帶領群眾在藍屋裡過夜,感受私密與公共間的過渡帶;透過肢體即興一起模糊觀者與表演者間的角色,讓參與即是演出,共感藍屋的靈魂。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藍屋團隊結合了不同專業背景夥伴共同創作,包含策劃人孔維傑、張雅筑,結構工程師張耕嘉,建築設計邱嘉盈、洪雋、鄭幃格、黃凱祺、李明翰、邱元甫、林浩雯、呂庭安,藍屋主視覺設計吳致怡,藝術家Berenice Martin、龔寶稜,以及藍屋紀錄片導演黃彧雒、作曲人曾韻方;木構造則與專精於理論與實作的德豐木業及原型結構陳冠帆技師及結構設計師吳蓓倫合作。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座談與社群活動

展期間將規劃座談及各式參與活動,此外特別將於線上互動舉辦「藍濾鏡:2022 X-site晒圖抽獎活動」,邀請觀眾於Instagram社群平台以攝影詮釋藍屋的多重視角,只要拍攝本屆X-site作品並於貼文標註@tfam_museum、#xsitebluehouse,就有機會獲得北美館與WU garden聯名推出之「世外塵.花器」,透過藍色線條構築的立體山水花器,呼應《藍屋》的用色與非定性結構。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北美館第9屆X-site計畫《藍屋》

展出日期|5/21(六)至 7/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更多活動訊息請見臺北市立美術館官方網站

推薦閱讀

2022台北當代亮點藝術家Felix Treadwell:透過作品回到初次發現世界的瞬間

MoCA「非遊記」展出中:11組台泰藝術家雙軌展演,以歌謠為邊陲勞動者發聲

臺北市立美術館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不要停止問「為什麼」:跟著Olafur Eliasson找到5個靠近藝術的方式

2025/07/12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連結萬物,是好奇的起點——Olafur Eliasson╳林怡華╳曾志偉 ╳500輯

2025/07/12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優人物】專訪塩田千春:絲線交織生與死,透視自我的當代藝術家

2021/07/04

最新文章

布拉瑞揚舞團以阿美族豐年祭與布農族歌曲,為國際學生帶來專屬台灣傳統文化的大堂課的...

布拉瑞揚舞團以豐年祭歌舞!真實踏在土地上,舞一曲屬於這塊土地的歌

2025/11/25
2025秋天藝術節壓軸鉅作《仁慈小酒館》11月28日至11月30日臺北表演藝術中...

2025秋天藝術節《仁慈小酒館》北藝中心亮相!以無聲告別點亮家族記憶

2025/11/25
馬賽國立芭蕾舞團《Room with a View 崩世光景》 圖/©Maria...

2025 Camping Asia 台上台下,當代表演藝術的世代對話

2025/11/25
日本埼玉三人樂團 the cabs 2013年因團員高橋國光一度失聯導致巡演取消...

2026浮現祭帶來蒙面歌王冠軍 TOUCHED、the cabs復出 今日中午正式開賣

2025/11/25
四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女性藝術家——瑪麗・施利夫(Marie Schleef)、...

2025 Camping Asia論壇一:四位女性藝術家談以身體為媒介 傳遞時代訊息

2025/11/25
策展人林人中主持,邀請日本原沙織(Saori Hala)、泰國塔那波維魯拉庫(T...

2025 Camping Asia論壇二:舞動未來,給下個世代的舞蹈宣言!

2025/11/25
Apple TV片單2025推薦5選!黑五限時半價優惠只到12/1。圖|Appl...

Apple TV片單2025推薦5選!黑五限時半價優惠只到12/1

2025/11/24
走過樂團10年洗禮,音樂創作人楊世暄發行首張個人EP《普通活著》,實體EP 11...

攜手deca joins鄭敬儒、杜哲欣!楊世暄個人首張實體EP《普通活著》11/28發行

2025/11/24
2025金馬獎得獎電影15選!年度必看片單

2025金馬獎得獎電影15選!年度必看片單

2025/11/24
udn-loadi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