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動物學謙卑,台文館《成為人以外的》特展登場:六大展區收斂80位文學作家,高5公尺織品藝術邀眾人共創
如果可以選擇成為人以外的,你想成為哪一種動物?位於台南,擁有106年歷史的國立台灣文學館,耗費多時策劃《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策展團隊依循「書寫靈光的眼睛」、「古典田園交響曲」、「變調的工業邏輯」、「獵奇消費修羅場」、「多元價值眾生相」、「動物園裡的凝視」展區埋入時代脈絡,消化精挑逾80位作家筆下與動物相關的文學摘句,加入台文館典藏庫房的珍貴原始手稿,挑高拱門的百年建築設計亦成為展場重要環節,並邀請藝術家打造高5公尺大型織品藝術,將10種以上台灣原生動植物織入作品中。
館長蘇碩斌說:「百年來,人們看待動物的觀念已有天翻地覆的改變。現在人類已準備從萬物之靈退位,我們以動物為師,邀請人們思考成為人以外的,才能好好看待這個世界,讓一直被書寫成大寫的『人類』回到只是世界萬物之一的存在,平等生活。」蘇碩斌接著說,文學作為展覽對象非常困難,但卻是非常重要的對象,台文館策展的任務就是串聯意象、精準傳遞人類挺身代寫的文學內涵。這一次透過80幾個作家的作品文句,以及館方庫房的豐富典藏等,讓文字與典藏品有了完美的銜接點。
此展透過神話、詩歌、小說、散文、童話等動物文學,以大型情境藝術裝置、動態捕捉互動技術,期待成為人類向動物學習謙卑的起點,成為更好的自己。台文館本次同時與文化部國家漫畫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水晶搖滾客同學會、豐年社、朱約信、林良哲、呂志宏、明立國等不同單位借展,除了濃縮大量字句精華之外,亦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帶來多元體驗。
台灣動植物織品藝術
走入館內大廳,今日正式展出織品藝術作品〈動物織景——走近。幻境〉,由插畫家Hannah Shieh、織品藝術家廖翊丞攜手創作,以台灣黑熊、雲豹、梅花鹿、石虎等十多種原生動植物花紋,編織出這片都市中的山林幻境。設計師特地留有網格與走道,觀眾除了可以走入其中,亦可向館方索取一小段毛線,親手與作品中的線段交織穿入。廖翊丞說,本次作品是以勞動回應閱讀展覽文字的情感碰撞,期待織品的觸覺性與空間感,能啟發觀眾對於議題的思考。
展區介紹
01 書寫靈光的眼睛
進入「書寫靈光的眼睛」展區中,觀看螢幕上方的文學作品時,觀者在螢幕中會變成與該字句內容相關的動物模樣,從青蛙、柴犬到兔子隨機變換。萬物皆有靈,共同構成完整的宇宙,在此將描繪台灣原住民族與動物的初相遇,口傳文化的禱詞和傳說,蘊含著尊重生命的豁達思維,例如早期赴任台灣的地方官員寫下的「宦遊」文學,即可見原住民狩獵過程的文字記載,於〈番犬〉中生動寫下番犬的形象與獵捕的能力。
02 古典田園交響曲
館方發現,台灣古典漢文學裡很早就有動物,1684年台灣劃入清帝國版圖,官員撰述台灣時就滿是原住民捕獵、漢人墾牧的事蹟。300多年前,動物與人類的相處方式,進入動物是一種人類可利用、可役使的工具生物的階段,例如現場展出了1697年《裨海紀遊》中,郁永河因開採硫磺業務來台,他注意到島上缺乏中國北方常見的馬匹,因此交通、耕作上普遍依賴荷蘭人統治時期輸入的牛隻。
03 變調的工業邏輯
時間來到戰後的台灣,在冷戰架構加入美國陣營,因為美援而經濟起飛,此時動物的意義被覆蓋在巨量工廠與工人之下。動物比不過機器的效率,卸下了農耕地的拖拉機,卻依序排隊站上養殖場的輸送帶,成為沒有臉的食材,是大量生產、標準規格、講求成本效益的商品。無論是1972年洪醒夫的〈跛腳天助和他的牛〉,還是1977年吳晟的〈獸魂碑〉,都可以見到台灣農村與各地屠宰場所陸續建立的景況,文學記下動物的往事,也記下動物提醒人類的未來。
04 獵奇消費修羅場
後來台灣都市化極快,都市人際關係必然的疏離,迫使心靈空虛必須填補。人類使用動物也出現新模式,獵奇的動物消費、炫富的動物飼育應運而生,亦衍生棄養問題,成群游走街邊的流浪者出現。相關的文學作品包含1987年李潼〈獨臂猴王〉裡描述的故事:「⋯⋯可是吃久了,那些客人連山羌肉、雉雞肉和野豬肉也覺得不新奇了。他們要求喬奇的爸爸去抓些猴子來,說是想嚐嚐「生吃猴腦」的滋味⋯⋯」
05 多元價值眾生相
關注動物的文學人,捫著不安的心,開始將目光投向都市以外、甚至人類以外,例如荒野、生態系、非人類。人永遠是世界主宰嗎?因為動物,人類開始思考自己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並且想要窺探人類之後與之外的可能性。館方展出台灣布農族作家霍斯陸曼伐伐與長者、狗的合照藏品,以及1985年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中深刻地描繪出「最後的獵人」比雅日進退失據的生活處境。人類與動物的關係開始走進生命多元流變的眾生相。
06 動物園裡的凝視
最後走進「人類對動物的凝視」展區,而動物園是長年以來的經典場域。從明清仕紳的私人園林開始,台灣人早已習於圈養珍奇動物,但是開始公開展示、營利教育則是日治時期。動物園裡的動物反映著人類不同時代裡的倫理學、經濟觀與美學。現場展出台灣客家詩人杜潘芳格的作品〈動物園〉詩手稿,描繪在動物園看見的動物,以孩童真摯的想像與口吻,呈現動物園給予一般大眾快樂天堂的美好憧憬。
成為人以外的——台灣動物文學特展
展期|2022/06/08(三)至 2023/01/29(日)
地點|國立台灣文學館 一樓展覽室D(國立台灣文學館)
*更多資訊請見國立台灣文學館官方網站。
推薦閱讀
最新文章
-
從族群議題、二戰歷史到文化明星,從歐美到台灣書市,傳記發展的4點觀察
2025/01/24 -
「花蓮流行音樂AI實驗基地」試營運!常設展、共創靈感場域開啟新體驗
2025/01/24 -
鳳甲美術館2025展覽預告!2月「一隅生花」一探郭雪湖、施金輝之作
2025/01/24 -
《我的完美日常》新春重返大銀幕!「文溫德斯4K經典影展」2/7起華山開跑
2025/01/23 -
國美館2025六大必看展覽!「失序樂章」睽違27年再攜手龐畢度藝術中心
2025/01/23 -
龜心山城藝術祭七大作品一次看!年節限定市集邀旅人一探六龜之美
2025/01/22 -
2025春節展覽推薦!17檔藝術場館、燈節、藝術季的文化散策
2025/01/22 -
驚喜製造《如果城市,是座樂園》限期登場!以15個互動裝置翻轉日常
2025/01/22 -
2025月津港燈節1/18開展!4大燈區、66組作品交織年度最美鹽水夜晚
2025/01/21 -
台大畢業的女孩與街頭流離者的交會 社工楊小豌:期待一個不落下任何人的世界
2025/01/21 -
春節去哪玩?高美館初一至初五以展覽、市集、工作坊「藝」起賀新歲
2025/01/21 -
「歷史的結舌」北美館登場!托瑪斯.德曼:相較紀實我更在乎照片裡的故事
2025/01/20 -
我們需要的傳記:從威爾史密斯、坂本龍一到亞裔自傳,出版社的10本私心推薦
2025/01/19 -
蔡康永讀《死亡專門戶》:在與死亡共處中,看清生命本質
2025/01/19 -
新美館「穿山而過」戶外園區展亮相!攜手六位藝術家呈現地景藝術之美
2025/01/17 -
寺尾哲也讀《我的天才夢》:我們擁有的,只有時間
2025/01/17 -
林蔚昀讀《柯札克猶太隔離區日記》:瑣碎的日常書寫,是「生」的證明
2025/01/17 -
傳記是一種對人性與事實的論證:作家朱宥勳╳盛浩偉
2025/01/17
回應